我是河南人,亲历台州之旅,不吹不黑,台州惊艳,远超网上好评

哈哈,这评价很实在!确实,很多评价都带有主观色彩,或者只关注了某个点,不一定能全面反映一个地方。
浙江台州,尤其是你去的那些地方,确实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
1. "环境优美":无论是沿海的古城天台、石塘,还是山区的仙居、括苍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相当不错,空气清新,整体感觉比较干净整洁。 2. "民风淳朴":相比一些大城市或旅游过度开发的地方,台州的很多地方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淳朴的,当地人(至少你遇到的)态度普遍不错。 3. "交通便捷":得益于高铁网络的发展,去台州已经比较方便了,市内交通也还算顺畅。 4. "特色美食":台州的海鲜非常新鲜美味,还有鸡汁拌面、麦饼、海鲜粉等特色小吃,味道很地道。 5. "城市活力":虽然不像杭州、宁波那样声名显赫,但台州的工业基础(比如汽车零部件、医药化工)和城市生活节奏有自己的活力。
所以,你亲身体验下来觉得比网上评价还好,这说明你遇到了台州比较美好的一面,或者你的体验点恰好是台州的优势所在。这种“不吹不黑”的真诚感受,其实更有参考价值!
很高兴听到你在台州有愉快的经历!希望这次旅行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相关阅读延伸:我是河南人,去了趟浙江台州,不吹不黑,台州比网上评价的还要好

从河南出发,坐早班高铁到台州路桥站,下车就是熟悉的江南湿热味道。

出站口排队的出租车不吵不闹,价格表贴在车窗上,心里一下子稳了。

路桥到椒江不远,半小时到江边,风一吹,海腥味里夹着甜。

网上说台州一般般,落地一看,心里话就变了。

城区不挤,车速不快,绿化密,行道树把阳光切成一片一片。

住在葭沚老街旁的小旅馆,房间不大,窗外就是旧屋瓦顶,夜里能听到船笛。

行李一放就去吃,路口小店蒸馄饨皮薄,肉馅打得紧,汤里只放紫菜和虾皮,老板娘手不停,一碗接一碗。

再走几步是鱼面馆,台州鱼面号称“无面之面”,用鱼肉打浆,切条下锅,口感弹,配海鲜汤,碗底有胡椒香。

旁边桌的师傅笑说,台州人把海鲜当菜,把河鲜当宝,听完点头。

第一天下午去海边,市区看海最方便的是林内涂沙滩,风不大,沙细,海水不浑,海边摊位把价格写在黑板上,问价不怕心虚。

想看更开阔的海,往东去温岭石塘,看“曙光之城”。

石塘是明代卫所,渔港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港里木船和钢船靠在一起,船头画着眼睛,保平安的老法子。

日落前沿着环海公路走,路边是花岗岩石屋,屋墙缝里长着野草,门楣上刻着吉语,石头屋是避风的老智慧。

夜里住小民宿,老板是出海的表哥,墙上挂着风暴海浪的照片,屋顶平台能看星星,远处灯塔一闪一闪,像在眨眼。

第二天一早去温岭芙蓉古城,旧时叫“方山寨”,南宋初年为防倭寇而建,石城四门,城砖多是海边礁石,城内巷子窄,石阶磨得亮。

城门洞里挂着渔网,墙角供着妈祖像,渔民出海前来点香,祈个好风好水。

城里有个小祠堂,讲兵燹与避难的故事,老人说起明嘉靖年间倭乱,城上火把接力,烽烟传信,一句一叹,像把历史揉进风里。

下山去长屿硐天,地理课本里的火山岩地貌,明清就有人在岩里打“硐”,挖出来成了“硐天”,洞里有“水云硐”“双门硐”,走进去温度一下降,墙壁像被刀刻过。

古人把洞当仓库和庙宇,洞口刻着碑文,讲“开硐某年月日”,名字一行一行,像签到本,一看就真实。

景区有船进洞,水面黑亮,船桨划一下,回声绕三圈,孩子听了都不说话。

午饭在景区外的小馆,台州三门青蟹正当季,清蒸来一只,肉紧膏满,酱蟹也有,但清蒸最稳妥。

配一盘海瓜子,蒜蓉下锅,咔咔一会儿全开口,汤汁拌饭一碗见底。

下午往路桥回,顺道去临海古城。

临海台州府城墙是江南少见的现存大城墙,始建东晋,明代大修,绵延六千多米,靠山临江,像一条灰龙卧着。

文峰塔立在江边,塔影压在江面上,风一吹就碎成小块。

江对岸是紫阳古街,宋明老宅沿街站着,屋檐下的木雕是牡丹和麒麟,屋里卖糖画和麦芽糖,价码牌放在柜台,放心买。

走到东湖,牌子写着“唐代旧迹”,湖不大,景致清,传说北宋大诗人梅挚曾在此任职,苏东坡遣子来访,旧事一串串,湖边石刻还刻着诗句,读着心里有味。

城墙上有“揽胜门”,门楼上挂着匾,字迹苍劲,站上去看江水,水路与商路的影子一起浮起来。

晚上回椒江,去洪家街道夜市。

小摊不吆喝,价目表清清楚楚,烤豆腐5元一份,海蛎煎15元一份,点了就做,没有“看人下菜”。

台州夜宵灵魂是小海鲜,螺蛳、泥螺、血蛤都能来,店家用葱姜蒜简单爆,火候准,端上桌就下筷。

隔壁桌大叔教了一个“台州吃法”,海鲜不蘸甜酱,蘸米醋加蒜蓉,味道被提起来,学到手了。

第三天把节奏放慢,留在椒江老街转一圈。

葭沚老街是盐运留下的旧码头区,清末民初的牌坊立在街口,石狮子嘴里含球,手艺细。

街里有一家旧书店,老板是退休老师,讲台州人文,提到“黄岩蜜桔”,说唐代就有名,进贡的贡品,秋冬来才好吃,错季不买,记住了。

走进天圣寺旧址边的小巷,墙上贴着“王氏家训”,上面八个字“勤俭和睦,读书传家”,邻里常念,烟火气里有规矩。

临近中午去黄岩吃本地菜。

推荐一道“烂糊黄鱼”,黄鱼去骨切块,勾芡半汤,葱油泼上,鱼肉入口即散,白饭三碗不够。

还有“黄岩扁食”,馅里放笋丁,清脆,汤头用骨汤,桌边辣酱是自制,香的很正。

饭后绕去曹娥江边看桥,虽不在台州境内很深,但台州人常讲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孝义流传,台州祠堂里常挂“孝”字匾,风气可见。

回到台州湾大桥,桥上风大,栏杆有海盐结晶,司机叮嘱别停车看景,安全第一,心里点头。

交通这几天总结一下,台州地市大,椒江、黄岩、路桥三地像三角形,打车费用可控,公交干净,班次密,但串景点效率不高。

自驾更合适,市内限速多,摄像头多,手机导航别乱看,停车场大多计时收费,不宰客。

高铁有台州站、台州西站、温岭站,去路桥和椒江,台州西更近,去温岭石塘,温岭站更顺,别买错,不然多跑一小时。

住宿不追海景房,台州海边风大潮湿,海景房玻璃常有盐雾,视野一般,性价比不高。

选市区商务酒店稳,热水足,隔音好,早餐有鱼糕和年糕,肚子不亏。

节假日订房要早,石塘和长屿硐天周边民宿一房难求,工作日去更宽松,价钱能便宜三分之一,服务也更从容。

花费上,海鲜不必天天猛吃,挑当季,螃蟹、带鱼、鳗鲞轮着来,市场买回去给小店加工,明码加工费,省不少。

吃饭避开海边“景观位”,味道没差,账单能降一截。

台州人厚道,话不多,做事实在,讨价还价讲理就行,别抬杠。

拍照的地方不少,石塘日出,长屿洞光,临海城墙的转角,椒江江边的晚霞,手机足够好看,三脚架用不上,风大容易倒。

带孩来可以选临海东湖喂鱼,石塘海边捡贝,路桥区科技馆里有小型互动,雨天也不无聊。

长者喜欢历史,就多走城墙与古街,步幅慢,茶馆坐坐,老底子故事能听一下午。

说到历史典故,台州的海神信俗很深,妈祖庙与城隍庙常年香火,渔民靠海吃饭,出海前祭海,回港后谢海,这是规矩。

明清时的盐运和商路,沿椒江上溯,商船停靠,码头边就有会馆,福建会馆、宁波会馆的古碑还在,刻着施粥修路的名单,名字刻得密,读起来像在点名。

南宋时,临海出过词人徐梦莘,所著“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靖康之变,后人常在学宫讲起,说读书不只是为功名,也是为记事留名。

清末台州出海移民多,去上海做木匠和石匠,台州石作以严谨著称,城里几座洋房的台阶和柱脚就是台州工匠打的样子,边角收得齐,摸着顺手。

台州话里有句老话,做事“慢急有序”,意思是再忙也要有章法,走在菜市场就知道,砍价三句定,拿菜两手接,秤砣咣当一响,心里踏实。

安全感来自可预期,台州给到的就是这个感觉。

网上说台州没大景,现场看,确实不靠一个“王炸”,靠的是一串“七分好”,串起来就是稳稳的十分。

城市节奏不飘,不吵,不装,路口红绿灯按秒走,人行道瓷砖不翘,雨水井盖有编号,走再多路也少了烦躁。

离开前再吃一顿,选椒江小馆的“麦饼”,面香足,夹腌笃鲜、笋丝、韭菜,手一压就合,咬下去满口热气。

加一碗“牛杂汤”,汤清不腥,萝卜煮透,撒一把葱段,胃里暖。

打个车去高铁站,司机一路聊渔汛,说今年风小,鱼肥,脸上是晒出来的颜色,笑起来眼角全是沟。

车窗外海天一线往后退,心里盘账,这趟花费不高,见识不少,胃口很满足。

台州比网上评价的还要好,好在省心,好在实在,好在海风和人情搭在一起,吹在脸上不粘,落在心里不腻。

过两天还想来,挑个工作日,再把石塘的日出看完整,再把临海的城墙走一圈,再在老街里吃一份刚出锅的鱼面,热气顺着鼻梁往上冒,整个人就活了。

发布于 2025-11-20 11:43
收藏
1
上一篇:曙光之城再启航,传承“三敢精神”谱写新时代辉煌篇章 下一篇:温岭,传统与现代交织,绽放曙光之城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