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小镇红薯香,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玫瑰小镇”与红薯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描绘了一幅新图景。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和生态环境。
1. "经济增长":玫瑰和红薯作为特色产业,通过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就业机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旅游等,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
3. "文化传承":玫瑰和红薯产业的发展,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4. "生态环境":玫瑰种植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促使当地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5. "科技创新":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当地可能需要引入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
6. "政策支持":政府可能在土地使用、资金扶持、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
7. "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玫瑰小镇”和红薯品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8. "人才培养":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种专业人才,这促使当地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了乡村的整体素质。
9. "社会和谐":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0. "可持续发展":通过产业的

相关阅读延伸:“玫瑰小镇”与红薯产业齐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视频加载中...

大众网记者 赵菲菲 东营报道

秋光正好,丰收如画。垦利区兴隆街道后李村呈现出一派丰收与希望交织的动人景象,一边是百亩红薯喜获丰收的忙碌景象,一边是百余亩玫瑰苗悄然入土、静待花开的希望图景。这里,后李村与东营昌源清韵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以“村企联动、产业共融”的融合发展模式,共同绘就了一幅“地下结金薯,地上开鲜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沙壤育金薯,特色种植富农家

后李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沙壤地资源,大力发展红薯特色种植产业。今年,全村共种植红薯650亩,亩产近6000斤,预计可为种植每亩增收2500元,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

“我们村和昌源农业合作,引入了‘高校+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红薯种得好,玫瑰产业也落地生根,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后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天峰指着丰收的田垄介绍道。

依托这一多元合作模式,村里积极引进生态种植技术,持续擦亮“鲁北黄三角沙土红薯”特色品牌。同时,后李村还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计划建设有机堆肥区,将畜禽粪污转化为优质生态肥,预计年产量达2000吨,减少化肥使用量50吨,实现绿色生产与效益提升双赢。

玫瑰绽新景,文旅融合促振兴

由后李村与东营昌源清韵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黄河口玫瑰文旅小镇”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一期投资1200万元,致力于打造集中药材种植、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休闲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与文旅综合体。

东营昌源清韵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军表示:“我们选择在后李村落地玫瑰小镇,看中的不仅是这里优质的沙壤和生态基础,更是村‘两委’和村民的支持。我们将以玫瑰为媒,打造三产融合的标杆项目,带动就业、赋能乡村。”

项目规划用地1500亩,涵盖1400亩玫瑰等中药材种植区与100亩文旅体验区,并配套建设深加工基地与商务运营中心,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一产共建标准化玫瑰种植基地,坚持绿色生态导向;二产打造省内领先的“盐生”食用玫瑰深加工体系,拓展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三产推出研学游、采摘游、康养游等多元业态,以场景体验带动消费,提升品牌影响力。

“我们在项目规划之初,将红薯种植纳入整体产业布局,红薯是当下的收益保障,玫瑰是未来的发展希望。这种长短期结合的产业安排,为文旅产业的深度发展预留了空间。”东营昌源清韵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军说道。

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120亩玫瑰种植,配套的深加工基地和文旅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预计明年春季将迎来首批绽放,成为东营及周边地区新的文旅打卡地。

从“沙土红薯”到“玫瑰小镇”,后李村与昌源农业正以产业为笔、以土地为纸,共同绘就一幅“春赏玫瑰秋收薯,四季有产民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小红薯”与“玫瑰花”双轮驱动,做强特色农业,做优文旅融合,让土地生金、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活力。

发布于 2025-11-19 17:22
收藏
1
上一篇:西安“欧洲小镇”周末打卡圣地,拍照遛娃两不误的完美去处 下一篇:苏奎揭秘,美国商业造船业衰落之际,中国展现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