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航行于印度孟买和中国间的鸦片趸船“安纳里马号”(Anonyma)
鸦片趸船
在以机器为动力的汽轮船出现之前,帆船在大海上航行,主要借助于风力的推动。在印度洋及南中国海,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的东北季风,以及夏季的西南季风,主导着海上的航运。依靠这两种季风,每年私人商船在夏天来到中国,冬季驶回印度;也正是受季风影响,普通的私人商船一年只能到中国跑一个来回。伶仃洋鸦片走私基地的形成和对华鸦片贸易的扩大,使鸦片商们愈来愈不满足于一年只到中国做一次鸦片生意。如果一年之中能来中国多跑几趟买卖,那将是翻倍的利润。尤其是每年新年之始,更是他们备感叹息的时候,因为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鸦片开市拍卖,此时鸦片价格较低,如能运到中国销售,获利一定丰厚。19世纪伶仃洋鸦片走私的情景
可惜此时正是东北季风劲吹之时,一些商船无法来华。在这种情况下,鸦片商们迫切需要新型船只的出现。于是,一种专为对华鸦片走私所用的新式船只应运而生,这就是鸦片飞剪船。飞剪船(即快船)起源于美国,拥有多面的帆和正方形的主帆,航速很快,主要由英国和美国的船厂制造。飞剪船的英文是clipper,源于快马,引申出速度之意,是19世纪初新出现的快速帆船,流行于1830-1850年间,载重100-300吨,炮位多,人员多。这种快而且装备良好的船每年可来回中国、印度多次。“红色海盗号”鸦片飞剪船
第一艘运输鸦片的飞剪船是“红色海盗号”,1829年底建于印度加尔各答,1833年,被为怡和洋行买下。这艘排水量254吨、全长30米的“红海盗号”可以载八百箱鸦片,曾经乘季候风创造了跨洋运输鸦片的历史,在86天内完成了从孟加拉国到中国的往返航程。后来,这艘飞剪船更创造过18天内完成从加尔各答到伶仃洋的纪录。“扒龙”快船
外国鸦片贩子用鸦片飞剪船将鸦片运到伶仃洋,再由中国鸦片贩子购买鸦片,用“扒龙”快船运到内河大窑口,再由大窑口转发给各地小窑口。“扒龙”船又称“快蟹”,是中国鸦片贩子到伶仃洋面鸦片趸船提货时雇用的武装快船,是一种三桅船,船的两侧设有铁丝网,一般有橹五六十只,五十到七十人驾驭,行动迅速,在水面上运浆如飞。“扒龙”船都配有枪炮等武器装备,要是碰见巡查的清军水师,他们能逃则逃,无法及时逃脱时就进行武装对抗。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一种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船,这种船还带有帆,它的最高速度是4.5节(8.3千米/小时)。它在纽约和奥尔巴尼之间用为摆渡船。它的诞生让人类由帆船时代跨入到了轮船时代。蒸汽船最主要的优点是它们不依靠风帆而且速度还更快。它们比较可靠,到达一个港口的时间也一般与天气无关。在十九世纪的欧洲,用明轮推进的蒸汽船大量发展,而之后出现的螺旋桨推进船与之展开了较量,并在功率相同的逆向行驶竞赛中将明轮船击败。至此,明轮时代宣告结束,而这种由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桨则在船上一直使用至今。英国东印度公司“复仇女神号”蒸汽船
由于人类在交通工具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鸦片的运输也随之发生改变。从1857年起,飞剪船开始衰落,至19世纪70年代以后,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随着鸦片运输方式的革新,有更多的鸦片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