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之旅,“五一”居家攻略,3招助你找回文化体力

这标题很有意思,将“夜航船”这种闲适、有深度的阅读体验与“五一”假期不想出游的“文化体力”找回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基于这个标题,可以展开的内容方向和要点:
"标题:夜航船|“五一”不想出游?这3个办法找回你的“文化体力”"
"引言:"
点明“五一”假期,许多人选择出游放松,但也有一部分人感到疲惫,或因各种原因不想奔波。 引出“文化体力”的概念:这并非指体力上的劳累,而是指精神上的消耗、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长时间的信息轰炸、社交活动或旅行奔波,都可能消耗掉我们的“文化体力”。 提出“夜航船”的比喻:就像古代夜晚在河道上行驶的船,提供一种安静、从容、深度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力,从而找回“文化体力”。
"正文:"
"办法一:沉入经典,与智者对话 (对应“夜航船”的核心——深度阅读)"
"为什么选择经典?" 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考验,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普世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阅读经典可以跨越时空,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启迪,这是快速消费的碎片化信息无法比拟的。 "如何阅读经典?"

相关阅读延伸:夜航船|“五一”不想出游?这3个办法找回你的“文化体力”

“五一”假期去哪里

这个假期,有的人已经做好了一整套度假攻略,而有的人,不想出游,也毫无规划。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

想报个网课提升下能力,下班后却只想摆烂,没力气学;

想好了周末要做一些喜欢的事,真到那天却只是睡懒觉、发呆、刷手机;

网上刷到一家很不错的店,离家不远,心里很想去,屁股却“黏”在沙发上不愿动;

和朋友约看电影,走到门口却觉得:出门一趟多费劲啊,不如躺床上刷3分钟电影解说视频……

如果你感觉“中枪”了,那么你的“文化体力”可能也所剩无几了。

文化体力是什么

文化体力,是指追求带有自己喜欢的文化性质的行为、活动的力量。

比如,有人特种兵式旅行,一天逛两个展会、三个景区、四个书店,这就是很典型的“文化体力牛人”。

我们都会有累了、倦了的时候,允许自己适当休息,才能安抚好疲惫的内心。

但如果文化体力消耗殆尽,就会出现“心理罢工”的现象:

有趣、有价值的事情统统退居二位,追求“省事”成了生活第一准则,而人也因此变得空虚乏力。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到:

一个人在生活中与万事万物发生联系,尤其是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发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能让你适度发疯的东西叫做“兴趣爱好”。

拥抱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加强大,更好地适应外界。

如何让你的文化体力再增长?

我们真的可以,重新拥抱自己的生活。

那么,要如何调整空虚乏力的状态,重拾文化体力呢?

1、回到“累”的状态里,把“累”活出来。

精疲力尽时,人们第一反应是放松、摆烂、睡觉,但累是需要被呈现的。

当你累的时候,看清楚自己的情绪,才能看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2、给内心解绑,接纳虚弱的状态。

别逞强,别掩饰,别伪装。

累就是累,是个人都会有累的时候,不要为此感到羞耻、内疚。

看到自己的确沉浸在虚弱状态里,不做任何辩解掩盖,反而会“松了口气”,诚实面对自己。

比起逃离虚弱,看见并接纳虚弱其实更能重燃力量。

3、回到“儿童自我状态”,带着好奇心去看世界。

儿童自我状态,是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提出的自我状态理论。

它是指,个体以幼年时的方式进行思考、感觉和行为。

比如,翻出小时候写的日记、画册和手工看看,体会一下当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或者,重温儿时喜欢的动画片。不要开倍速加快,哪怕看不进去,只能听听声音,也试着去感受一下当初那种纯真的氛围;

又或者,趴在窗前眺望外面,看云朵像不像小狗,建筑物像不像积木,人群像不像小蚂蚁。

感到自己差不多沉浸进去了,再试着带着这种感觉回到成年人的状态里。

这时,你会感到有些成长发展、品味生活的冲动,会再次想要去读一本书,看一场好电影,做自己曾喜欢做的事情。

最后的话

我们靠不停地爱上什么来维持生命力。

它可以是文学、艺术、绘画、音乐;也可以是运动、娱乐、思辨……

找到它,并为之兴致勃勃,这决定了我们具体要把文化体力用在哪些地方,也决定了休息过程能不能让内心充满力量。

有一个充盈的精神空间可以提供养分,是无比满足且愉悦的事,再平淡的生活也会让人有所期盼。它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进而热爱整个世界。

来源/壹心理

图片/摄图网

编辑/刘斌

审签/晓月

监制/乔虹

发布于 2025-10-17 10:13
收藏
1
上一篇:打球体力不足?掌握这套高效训练系统,学习提升体力新方法! 下一篇:临床专家健康提示,新冠转阴后恢复体力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