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终极“奥林匹克”作战计划,纸上排兵布阵的详细揭秘

我们来详细描绘一下假设中,日本帝国海军(大日本帝国海軍, IJN)在太平洋战争背景下,其终极“奥林匹克”作战计划(Operation Olympic)在纸面上的详细排兵布阵。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一份真实存在的、经过最终批准的详细作战计划。它是基于历史背景、已知的日军作战思想、兵力部署和战略目标,进行的一种合理的推演和重建,旨在展示如果战争持续到1945年初,美军登陆日本本土时,日军可能采取的详细防御部署。
"计划名称:" 大本营令第7号(假设) - “奥林匹克”作战(決戦作戦)
"作战目标:" 阻止美国军队在日本的登陆和占领,通过毁灭性的本土决战,迫使美军接受不平等的和约,或至少将战争拖延至日本获得更有利的国际形势(例如苏联参战或德国崩溃)。
"假设时间点:" 1945年夏,美军准备执行“奥林匹克”行动(即入侵日本本土南部,初期目标可能是九州或四国)。
"日军总指挥:" 大本营(日本帝国政府及参谋本部) "前线总指挥:" 南方军总司令部(可能由陆军或海军将领担任,取决于具体时期和日军高层权力斗争) "登陆区域指挥:" 各方面军司令官(例如,九州方面军、四国方面军

相关阅读延伸:太平洋战争的终极“奥林匹克”作战计划在纸上的详细排兵布阵·上

1945年美军登陆日本本土的“奥林匹克”作战搞了一场真实推演。美军推演的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时间定于1945年11月1日。假设的推演情况是:

1945年11月1日清晨五时,日本九州岛南端的大隅半岛。在旭日初升的海平线上,飘过了一朵铅灰色的乌云。片刻过后,6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13艘驱逐舰和34艘火力支援艇上的重炮开始轰鸣,把406mm、203mm、12mm炮弹以及Mk51型火箭弹倾泻到已经被美军轰炸机清扫过一星期的东串良海岸上。一个多小时的火力准备后,数百辆满载着士兵的LVT两栖登陆车从坦克登陆舰的艏门中冲出,在炮声和飞机的嗡嗡声中直扑志布志湾西侧。在代号为“德索托”“杜森贝格”“埃塞克斯”,“福特”以及“富兰克林”的5个滩头,美军第11军的11.3万名官兵鱼贯而上,朝纵深挺进。

与此同时,在更靠西的萨摩半岛以及东北方的宫崎县,美国另外两个军也在朝阳的照耀下开始了抢滩。按照预定计划,总数约55万人的登陆部队将在11月24日进抵九州岛中部,建立起一道稳固的防线。但在此前的三个星期里,他们将遭遇到至少4300架“神风”自杀飞机和60余万日军的抵抗,预计要付出伤亡10万人以上的代价。

倘若这次进攻依旧不能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盟军还将在1946年5月调动107万的重兵,在东京湾实施规模空前的“冠冕”作战。美国陆军计划付出伤亡12万人以上的代价,用三个半月时间包围并攻陷东京,终结日本的抵抗。美军在整个“冠冕”作战中的伤亡,预计将高达80~100万人。

这是美军推演的结果,假若真的实施“奥林匹克”作战,美军实在经受不了如此巨大的损失。

同样,无独有偶,日本大本营在1945年1月吕宋岛之战失利后,同样制定了在本土继续抵抗的疯狂的“决号作战”计划,也称“玉碎”计划。准备动员315万陆军、150万海军、2800万民兵以及1万余架飞机,与美军做长期交战。成千上万临时征召起来的新兵将驾着“神风”自杀飞机、“回天”载人鱼雷和“震洋”自爆快艇,冲向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盟军,做拼死一搏。和盟军决战计划的总代号“没落”一样,这将是一场使日本列岛彻底毁灭的终极之战。

美国 陆军坚持直趋日本本土

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后,日本苦苦维持的“绝对国防圈”已经彻底崩溃。在继续进占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同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开始筹划对日本本土发动攻击。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和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两位海军上将倾向于在中国东南沿海实施登陆,利用马里亚纳群島、西南诸岛以及中国海岸的机场,对日本实施大规模战略轰炸和布雷封锁,直至对方因资源枯竭而投降。这一策略的优点是规避了伤亡率较高的正面进攻,易于发挥盟军在资源总量和技术兵器方面的优势。

但美军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这两位陆军上将,不约而同地表示反对,他们尖锐地指出:轰炸和封锁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效果,在欧洲战场即将获胜的背景下,美国民众不可能容忍再花2~3年的时间去“等待”日本投降。况且从1944年豫湘桂败退的局面判断,中国军队能为登陆美军提供的支援相当有限。最稳妥,也最有效率的办法依然是直趋日本本土,首先在九州岛,在本州岛登陆,最大限度地摧毁对方的军事和工业机器,迫使其无条件投降。

除去时间方面的考虑外,陆军之所以坚持要对日本本土发动直接进攻,也不无和海军争权夺利的因素,至1943年底以来,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实际上有两个独立的战略重心:麦克阿瑟统率的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以陆军和第七舰队为基干,沿新几内亚岛东岸徐徐北上,最终进抵菲律宾。尼米茲指挥的中太平洋战区部队则以第三舰队和海军陆战队为核心,经中太平洋向西南诸岛群挺进。倘若对日决战是以轰炸、封锁这样的“间接路线”来进行,陆军将完全沦为配角,这是麦克阿瑟绝对无法容忍的。他同样无法接受陆军部队被置于尼米茲的管辖之下。

最终,罗斯福总统在他病逝前最后一次参联会例会(1945年4月3日)上作出裁决:同意陆军提出的战役方案,且不设总司令一职,而是由尼米兹、麦克阿瑟和卡尔·斯帕茨中将分别统帅参战的所有海军舰艇(含第七舰队)、陆上部队(含海军陆战队和战术空军)以及战略空军,各自对参联会负责。新编制自冲绳战役结束后开始实施。

这个被称为“没落”的战役框架还只包含了极其粗浅的内容:1945年9月1日在九州岛南部实施第一阶段登陆,以为下一阶段作战提供立足点。三个月后在东京湾实施第二波登陆,最终在关东平原进行决战。至于需要动用多少兵力,选择哪些区域作为上陆点,陆海军彼此都缺乏心得。整个1945年4月,尼米茲和麦克阿瑟的参谋班子分别在关岛和马尼拉挑灯夜战,拟订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案。5月15日,尼米兹飞往马尼拉,就陆海军协同问题与麦克阿瑟达成了一致。半个月后,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萨瑟兰又赶赴关岛,完成了最后的协调和汇总。

美国陆海军一直公认:日本列岛属于登陆的地点,数量极为有限。如果以面向太平洋(日本海一侧海面狭窄,容易遭受空中打击)、海岸线相对开阔、靠近工业区和机场作为标准,九州岛的理想上陆点只有三处:萨摩半岛西侧的串木野、大隅半岛东侧的志布志湾以及东南方的宫崎市。本州岛的理想登陆点则是房总半岛东岸的99里滨,另外在相模湾有一处辅助滩头。预计在本州岛将遭遇8~10个日军师团的抵抗,为此需动用10~13个师的兵力。本州岛的日军总兵力应在21个师团以上,其中至少14个师团部署于关东平原,为此需派出两个梯队共25个师的力量。

关于后勤,相比日军可能的抵抗,更迫切的考验是怎样将规模如此之大的部队及其补给品运送到第一线。由欧洲战场的经验估算,美军步兵师平均每日消耗的弹药份额在200吨左右,装甲师为300吨。换言之,在90天的九州战役期间,10个师左右的登陆部队至少需要准备18万吨的弹药,9万吨的食品,18.5万T的衣服、药品、宿营和工程器材,以及15万t的燃料。这些物资在登陆之初就要用登陆舰和货船运输至滩头,极易遭受日军的破坏,因此还需留出冗余。

作战计划还需要最艰巨的考验。则是预定于当年年底进行的本州岛登陆战。九州战役的参战部队可以由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战区自行调出,而本州岛登陆,由于规模空前庞大,需要从欧洲和美国本土运来全部25个师的人员和装备。据陆军后勤部门估计,如果用载重量1万t左右的“自由轮”来装运参战部队,仅仅将第一集团军的15个师从欧洲转运到太平洋,就要动用23500艘次的船只。当这些部队抵达战区后,还要借助空运才能部署到第一线。作为参照,1945年8月美国陆航出动了99架改装过的B-24轰炸机、350架C-46运输机和150架C-47运输机,才完成了将第11空降师的1.1万名官兵、120辆汽车和530t物资由菲律宾转移到冲绳的任务。倘若本州战役的参战部队也须经历如此大规模的空中转运,出动的运输机数量势必要达到几千架。不仅如此,在战役的前1/3阶段,美军手头并没有可用的大型港口,他们必须借助废旧舰船、钢材和浮箱,在上陆滩头附近新建巨大的人工码头。

由于未雨绸缪的考虑,在参战部队的大规模调动开始之前,美国本土的工厂已经接到了赶造人工码头预制部件的订单。医院也开始大批量采集和加工血浆。因为预计在战役期间将会出现数以10万计的轻重伤员,陆军部在本土的五金厂订购了整整50万枚紫心勋章,以便随时颁授给在战斗中光荣负伤的官兵。1945年之后,美国在历次军事冲突中的伤员领取的都是这批库存的勋章。直到2003年,还有12万枚1945年生产的紫心勋章躺在陆军后勤仓库里。

紫心勋章

准备23天控制九州南部

1945年6月,飞往旧金山会晤欧内斯特·金上将的尼米兹获悉:杜鲁门总统已经批准了在九州岛实施登陆的作战计划,即“奥林匹克”作战进攻。进攻本洲岛的“冠冕”作战也进入了筹备阶段。8月中旬,太平洋舰队两栖部队司令里奇蒙德·特纳中将乘坐旗舰“埃尔多拉多”号抵马尼拉湾,和“奥林匹克”作战中陆上部队的指挥官、第六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克鲁格上将组建了联合司令部。由于冲绳战役结束的时间比参联会预计的要晚,且9月正值日本列岛的台风季,联合司令部决定将发起登陆的日期(x日)由当年的9月1日推迟到11月1日,在此前继续以战略轰炸和布雷封锁对日本的抵抗能力进行消耗。

预计在登陆日的x日,九州南部的三个登陆点将各有一个美国军上岸:因尼斯·史密斯少将的第1军(辖第25、33、41三个步兵师,总兵力9.5万人)在东部的宫崎登陆,任务为占领宫崎巿及其近郊的机场,上陆滩头以“奥斯汀”“别克”“卡迪拉克”“雪佛莱”“克莱斯勒”“福特”等大型轿车品牌作为代号。查尔斯·霍尔少将的第11军(辖第1骑兵师、第23、43步兵师和第112骑兵团,总兵力11.3万人),在志布志湾登陆。任务为占领志布志湾平原及其西端的鹿屋市,特别是设施完善,可以容纳大型飞机的鹿屋机场,上陆滩头以“德索托”“杜森贝格”“埃塞克斯”“富兰克林”等旅行车品牌作为代号。哈里·施密特少将的第5两栖军(辖海军陆战队第2、3 、5师,总兵力9.9万人)在西方的串木野登陆,以半数兵力向东攻占鹿儿岛市。另一半兵力向北方的川内川挺进。前一股部队的上陆滩头以“斯蒂庞克”“斯图茨”“温顿”“和风”等出租车品牌作为代号。后一股部队的上陆滩头以“庞蒂亚克”“里奥”“劳斯莱斯”,“撒克逊”“星星”等跑车品牌作为代号。三个方向的部队由克鲁格上将统一指挥。

在主力部队上陆之前前4天(X-4日)唐纳德·迈尔斯准将的第40步兵师(2.2万人)和汉福德·麦克尼德少将的第158团结战斗群(7600人)将分别在九州岛附近的屋久岛,甑岛列岛以及种子岛登陆,为陆续到来的舰艇开辟临时停泊场。第一波部队上陆之后第4天,查尔斯·雷德少将的第9军(辖第77、 81、96三个步兵师,总兵力7.9万人),将在大隅半岛最南端的佐多岬做第二波登陆,任务为彻底控制鹿儿岛湾,使后续的美军舰艇可以利用这个巨大的天然海湾作为基地。总兵力1.5万人的第11空降师充当预备队,用于机动作战。预计到X十23日,登陆部队将推进至西起川内川河口,东到延冈市的一条倾斜战线附近,完全控制占九州岛面积1/3的南部地区。

本文未完,下篇再发。

发布于 2025-09-25 19:12
收藏
1
上一篇: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海军序列舰队编制,心酸且悲壮的舰队编制史 下一篇:太平洋战争的终极“奥林匹克”作战计划,纸上排兵布阵的详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