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的终极“奥林匹克”作战计划,纸上排兵布阵的详细解析

我们继续探讨太平洋战争的终极“奥林匹克”作战计划(Operation Olympic)在纸面上的详细排兵布阵。上次我们可能讨论了战役的总体构想和第一阶段的登陆(代号“小王冠”Operation Cartwheel,夺取关岛、马尼拉和塔拉乌巴)。现在,我们将重点放在第二阶段,即入侵日本本土的主要战役(代号“奥林匹克”Operation Olympic)以及作为其先导和补充的“小王冠”后续行动。
"第二阶段:入侵日本本土(“奥林匹克”作战)"
这是整个“奥林匹克”计划中最关键、规模最大、也最危险的阶段。美军计划兵分三路,在九州、四国和本州南部登陆,彻底击溃日本本土防卫力量,迫使其投降。
"1. 主要登陆场及兵力部署:"
"九州登陆(代号“奥林匹克”Operation Olympic):" "登陆区域:" 主要目标是九州南部的佐世保、长崎、熊本、福冈等地区。美军认为这里是日本最薄弱的一环,且地形相对平坦,便于大规模登陆。 "指挥官:" 阿尔弗雷德·格拉德温·伯克上将(Admiral Alfred G. Grady, later replaced by William H. Halsey Jr.)指挥的第五舰队负责海上支援,切斯特·N·尼米兹海军上将(Admiral

相关阅读延伸:太平洋战争的终极“奥林匹克”作战计划在纸上的详细排兵布阵·下

接上篇

与陆上作战的规模相比,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投入战役的海空力量。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这两位性格迥异的海军上将第一次联袂出击:

前者统率间接掩护部队第三舰队(包含一支英国编队),下辖20艘大中型航母、9艘战列舰、26艘巡洋舰和75艘驱逐舰。后者指挥直接掩护和登陆部队第五舰队,下辖36艘护航航母、11艘战列舰、26艘巡洋舰、387艘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394艘快速运输舰和武装货船以及977般各型两栖舰艇。金凯德上将的第七舰队作为预备队在乌利西环礁待命,它辖有6艘战列舰、16艘护航航母、8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

除去搭载在航母上的2000余架中小型飞机外,美国陆航远东空军的第五、第七和第13航空队(下辖14个轰炸机大队和10个战斗机大队)以及战略空军第8航空队、第12航空队(共有2000余架B-29“超级空中堡垒”和B-24“解放者”,以及1600架以上的战斗机)的远程轰炸机也将参加“奥林匹克”作战。英国皇家空军额外贡献了500余架“兰开斯特”式重型轰炸机,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也贡献了20个战斗机和攻击机中队。

根据战役计划,从1945年6月底到10月下旬,哈尔西的舰队将对九州岛沿岸实施猛烈的炮击和空中轰炸,集中兵力消灭舰载机活动半径内的大部分日军机场和航空基地。与此同时,从马里亚纳群岛和冲绳起飞的B-29轰炸机将对日本列岛的军工企业、铁路干线、港口和后方机场做重点空袭,力争切断九州岛与外界之间的联系,阻止日军向该地区增兵。在登陆开始之前一周,斯普鲁恩斯的护航航母编队Tf55将掩护战列舰编队tf54对九州岛南部海岸进行反复“清扫”,摧毁日军的滩头工事、海岸炮台、自杀式快艇基地和潜艇洞库,并扫除布设在海岸线附近的水雷。最后,特纳中将的三个两栖突击集群Tf43、tf45和tf47才会把主力部队投送到预定的登陆点。

“本州登陆”规模远超诺曼底

和相对完备的“奥林匹克”战役计划相比,“冠冕”作战的具体方案直到1945年7月才开始制定,至停战前仅完成了大纲部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由于 投送到本州岛的登陆部队数量将高达25个师,这次战役的规模将超过了诺曼底登陆,成为人类历史上动用兵力最多的两栖大会战。它的实施日期(y日)最初被设定为1945年12月1日,不过由于“奥林匹克”作战的发起时间被推迟,Y日最终被顺延到了1946年5月1日。

按照预定部署,在Y日清晨,担当主攻的美国第一集团军(下辖第三两栖军和第24军共6个师,司令考特尼·霍奇斯上将)将在房总半岛东岸的99里滨登陆,随后兵分三路:主力部队继续向西推进,两个侧翼一路向北进抵利根川,一路向南直达房总半岛南端的野岛崎和洲崎,以确保美军能控制住东京湾的入口。与此同时,罗伯特·埃克尔伯格上将的第八集团军(下辖第10军、第13军和第14军共8个师,包括2个由欧洲调来的精锐装甲师)将在神奈川县南部的相模湾上陆,向北陆续攻取横须贺和横滨。待滩头阵地稳定之后,第二梯队的10个师也将继续上岸。预计到Y+90日前后,第八集团军一部将在东京外围与第一集团军会师,对敌方首都实施合围。同时两军主力将继续北上,于Y+105日前后在关东平原纵深分割包围日军主力,实现战役的最后胜利。

规模如此之大的进攻战,所承受的伤亡势必也相当惊人。1945年6月18日,马歇尔上将在对杜鲁门总统作汇报时指出:若以吕宋岛登陆战中美军的伤亡率作为参照,在历时三个月的“奥林匹克”战役期间,美军的伤亡总人数将达到7万人左右,为日军的1/5。这一数字比麦克阿瑟的估计数(10.5万人)低1/3,明显较为保守。参联会主席莱希海军上将参考了惨烈的冲绳之战,认为美军在“奥林匹克”作战期间的伤亡率将高达35%,即有26.8万人战死或负伤。这些数字还没有包括日军“神风”自杀飞机对海军官兵的杀伤。至于规模更大的“冠冕”作战,陆军部给出的估计数字为阵亡40~80万人,轻重伤100~300万人。参联会给出的较保守的估计数为阵亡20万人左右,负伤60~80万人。作为对比,预计在本州岛将有500~1000万日本军民即时死亡,因瘟疫和饥饿而死的人数则恐怕数倍于此。

以“决号作战”换取有条件投降

这是日方的设想。与美军开始筹划“没落”作战几乎同一时期,日军大本营也已确认:在东南亚阻滞住美军的希望微乎其微,战火蔓延到西南诸岛和本土已成必然。但由于陆军主力被牵制在缅甸、中国和中国东北,保卫本土的兵力存在巨大缺口,截止到1945年1月,日本陆军近400万兵力中只有45.6万人驻扎在本土三岛。另外在北海道、千岛群岛和西南诸岛有41.2万人,航空部队和船舶兵(两栖部队)45.3万人,不足总人数的1/3。从效率角度看,最简便的对策当然是从华北,满洲和朝鲜分出若干部队,用船只装运回国,以填补缺口。但由于美军启动了以航空布雷阻断海上交通的“饥饿作战”,跨海运输现在变得极为危险,从1945年3月底开始,美机在三个多月里布下了1万余枚水雷,炸沉炸伤日本商船超过70 万吨,使日本的进口物质量骤降90%。日方只是在“饥饿作战”开始之前,从满洲调回了三个步兵师团和一个战车师团,其余皆须自行解决。

1945年2月下旬,日军大本营被迫宣布“从根基开始动员”,征召从未入伍服役的19~40岁男性(包括过去仅作为补充兵的乙种和丙种人员,有一些身高还不足145cm)、已经退出现役的40~4 5岁老兵乃至16~18岁的少年加以训练,以增加150万作战部队。这种应急兵备在当年2月底,4月初和5月下旬各进行了一次,临时编成了43个新的师团、16个独立混成旅团和6个独立战车旅团。作战单位的注水式膨胀,造成军官数量严重短缺,按照规定,新建如此之多的部队至少需要34万名军官,实际上东拼西凑也只征募到25万人,其中还有2/3是年龄不到30岁的愣头青。而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曾有过一线作战经验的军官更是只有可怜的18000人。

由于预期美军将在1945年10月下旬发动对九州岛的进攻,大本营计划在10月初将陆军总兵力扩充到315万人,编成53个步兵师团、两个战车师团、4个高射师团、22个独立混成旅团、7个独立战车旅团和三个警备旅团,分别隶属于新成立的第一、第二总军(相当于集团军群),前者由杉山元大将指挥,下辖第11、12、13三个方面军,负责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的防御,总兵力超过95万人,汽车9500辆。后者由畑俊六大将指挥,下辖第15、16两个方面军,负责以九州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的防御,总兵力超过90万人,汽车8000辆。另外两个航空军(自杀式飞机1600架,普通飞机900架)提供空中支援,整个防御行动统称为“决号作战”。

然而,为如此庞大的部队分配武器、弹药和燃料却成了大问题。新编组的150万部队成军时,仅配备了50%定额的步枪、23%的轻机枪、28%的迫击炮、74%的反坦克炮和75%的野战炮。预计到当年10月,步枪依然会短缺1/6,为适应这一窘况,大本营陆军部构思出了一种不计伤亡的人海战术:有27个新建师团被设定为“沿岸配备师团”(士兵自己谑称为“稻草人兵团”),他们只下辖三个步兵连队(团),兵力和重武器都极为贫弱,以马匹作为机动工具。这些师团被配置在美军最有可能上陆的滩头周边,以坑道、碉堡和永久工事作为掩护,任务是吸引敌方的准备火力,并在第一波敌军登岸后给予其近距离杀伤。另外16个新建师团属于“机动打击师团”,拥有更多的野战炮、迫击炮、机枪和小口径速射炮。它们配置在纵深位置,一旦美军在某一点形成突破,日军立即以数倍兵力穿插过去,将其分割围歼。不过考虑到美军在海空火力和重武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日军并无任何获胜的希望。

可以肯定,日军大本营的上述安排已不再是为了获取战场胜利,而是要以本方不惜牺牲的巨大代价,便对方盟军遭受重大伤亡,继而被迫停火,并接受对日方有利的停战条件,到这时为止,日本人依旧抱有“有条件投降”的幻想。

开战初时拥有“艨艟800,海鹫三千”的日本海军,此时已经丧失了大部分水面舰艇和精锐的舰载机飞行员,仅能靠岸基航空兵和少量潜艇继续维持抵抗。

在此背景下,1944年夏,大本营海军部决定在一线部队推广自杀式攻击法,称为“特别攻击”。“神风特攻”无疑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疯狂,它的实质是在一线飞机性能和飞行员技术远不及美方的情况下,通过“一机换一舰”的自杀式冲撞,给美军造成不对称的伤害。

从1945年3月中旬到6月底,日本陆海军在航空特攻中,共消耗飞机2258架,损失搭乘员三千余人,这部分损失很难弥补。大本营计划在10月之初拼凑10400架陆海军飞机,其中半数以上为特攻机,以便在美国舰队驶向九州南部之际予以截击。这意味着从1945年7月到9月,至少还要生产2000架飞机,千疮百孔的日本航空工业不得不硬着头皮接下这份任务。九州公司生产的“白菊”式教练机,大量采用木质构件,以节约宝贵的铝材。中岛公司开发的小型攻击机“剑”为方便在民间作坊生产,干脆把起落架设计成可以投弃的方式。由航空技术厂开发的火箭动力飞机“樱花”,本质上是类似一枚 单人操纵的反舰导弹,他的三台火箭发动机只能运转9秒钟,头部带有1.2吨炸药,一经点火,毫无生还的希望。

为了将有限的航空燃料保留到“决号作战”时使用,日军在1945年6月到8月基本暂停了对美军小股轰炸机群和侦察机的拦截,并将每个月的燃料消耗上限设定为汽油15000公升、酒精8000公升、异辛烷600公升。海军还挖空心思的研究出了从松树中干馏出松节油,作为代用航空汽油的办法,生产出6吨土制汽油。但是舰艇所用的重油供应已经中断,海军总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据此下令残存的几艘战列舰转入预备役,充当浮炮台,仅保留一支由一艘轻巡洋舰和17艘驱逐舰组成的“海上挺进部队”,准备在美舰接近九州海面时趁夜实施偷袭。

日军海军守备部队编成数支特工战队,他们使用的武器是73艘“蛟龙”、252艘“海龙”、119枚“回天”和3550只“震洋”。自杀舰艇“蛟龙”是5人操作的袖珍潜艇,排水量60t,能以2.5节航速潜行50个小时,前部搭载2枚450mm鱼雷。“海龙”是19.2t的双人袖珍潜艇,5节速度时的持续潜航时间仅为7.5小时,在艇艏携有600kg炸药。“回天”则是有人驾驶版的93式氧气鱼雷,仅有一名乘员,由潜艇和驱逐舰搭载,由于操作的视界不良,加上推进剂极不稳定,取得的战果极少。至于“震洋”,就更简单了,它是在木质的5m摩托艇艏部装入250kg炸药,使用时由一人驾驶,以16节速度冲向美国军舰,与对手同归于尽。

数以百万计的正规军只是“决号作战”的先锋,日本大本营的最终目标在于动员全体国民参与作战,使美军因精疲力竭而停火。日本宣传机器还喊出了“一亿玉碎”的疯狂口号。这个数字不仅包含了本土的8000万日本国民,还将在台湾、朝鲜和中国境内的日本军民囊括在内。按照日本政府的疯狂逻辑,一旦本土被美军占领,“神州”和“国体”势必不复存在,届时“皇国”子民的生命也将失去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统统“玉碎”,以自己的牺牲消灭敌人。

日本军国主义在穷途末路之时,作出了毫无人性的疯狂的决策。

而做出战争决策的那些人并不打算和普通国民一道“玉碎”,他们早已觅好了藏身之所。早在1944年7月,东条英机内阁提出在当地的象山、皆神山、舞鹤山之中挖掘坑道。这项预算高达2亿日元的工程正式开工。它包括设在地面的天王和皇后“御座所”、宫内省办公处以及隐藏在坑道内的大本营陆军部与政府机关办公处、中央电话局、仓库等设施。这个坑道长10km,顶部以钢筋混凝土加固,足以抵御10吨重型炸弹爆炸的冲击波。

发布于 2025-09-25 19:12
收藏
1
上一篇:太平洋战争终极“奥林匹克”作战计划,纸上排兵布阵的详细揭秘 下一篇:【学习时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知识问答(1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