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民政府海军主力舰艇多为清末及北洋时期遗留的旧式舰船,但官兵英勇作战的精神可鉴,为抗战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看到现在中国海军的发展,真如那句话“寇可往,我亦可往,从此攻守异形了”。
一、主要海军将领及简介(1937年前)
1. 陈绍宽(海军部部长)
籍贯:福建闽侯;军衔:海军一级上将
抗战参战情况:统筹海军抗战,指挥江阴阻塞线;战后坚持海军重建,1945年辞职。
2. 陈季良(海军部次长兼第一舰队司令)
籍贯:福建福州;军衔:海军中将
抗战参战情况:指挥江阴海战(1937.8-12),率舰死守长江防线,重伤仍坚持指挥,1945年病逝。
3. 王寿延(第二舰队司令)
籍贯:福建福州;军衔:海军少将
抗战参战情况:参与江阴防御,后转长江中游布雷作战。
4. 曾以鼎(练习舰队司令)
籍贯:福建长乐;军衔:海军少将
抗战参战情况:江阴战役后指挥残部在长江布雷,1940年接替陈季良任第一舰队司令。
5. 陈训泳(海军部常务次长)
籍贯:福建闽侯;军衔:海军少将
抗战参战情况:协助陈绍宽制定作战计划,1938年病逝于重庆。
6. 沈鸿烈(青岛特别市长兼第三舰队司令)
籍贯:湖北天门;军衔:海军中将(东北系)
抗战参战情况:指挥东北系海军,1937年率舰自沉青岛港阻敌,后任山东省主席,组织敌后游击。
7. 欧阳格(电雷学校教育长)
籍贯:江西宜春;军衔:海军少将
抗战参战情况:指挥鱼雷快艇袭击日军舰船(1937年“史102”艇夜袭出云号),后因内部斗争被处决。
8. 张英之(广东江防司令部司令)
籍贯:广东合浦;军衔:海军少将(粤系)
抗战参战情况:指挥广东海军在虎门、珠江口阻击日军,1938年广州沦陷后率残部退守西江。
二、舰队编制序列(1937年前)
1. 中央海军(闽系,隶属海军部)
核心舰队:以马尾船政学堂出身的福建籍将领为主,掌握海军部实权,负责长江及沿海防御。
(1)第一舰队(主力舰队)
司令:陈季良(海军中将)
部署区域:长江下游及东海沿海
主要舰艇:
巡洋舰:宁海(2,600吨,日本造,主炮140mm×6,水上侦察机1架),平海(2,600吨,中国仿“宁海”自建,主炮140mm×6)
炮舰:逸仙(1,550吨,主炮150mm×1),大同、自强(1,050吨,清末遗留,主炮120mm×2)
驱逐舰:建康(390吨,清末遗留,鱼雷发射管×2)
其他辅助舰:海容、海筹(2,950吨,甲午战后德国造老式巡洋舰,已退居二线)
(2)第二舰队(内河舰队)
司令:王寿廷(海军少将)
部署区域:长江中游(九江至武汉)
主要舰艇:
炮舰:楚泰、楚同、楚谦(各745吨,清末遗留,主炮105mm×1)
浅水炮舰:民生、民权(500吨,主炮120mm×1)
鱼雷艇:湖鹏、湖鹰(96吨,清末遗留,鱼雷发射管×2)
(3)练习舰队
司令:曾以鼎(海军少将)
任务:训练海军学员
主要舰艇:应瑞(2,460吨,英国造训练巡洋舰,主炮150mm×2),通济(1,900吨,清末训练舰,无实战能力)
(4)巡防舰队
任务:内河及港口警戒
舰艇:海凫、海鸥(200吨级小型巡逻艇) 江宁、海宁(浅水炮艇,装备机枪)
2. 东北海军(青岛系,第三舰队)
背景:原属张作霖东北军,九一八后撤至青岛,名义上归顺中央,实际保持独立性。
司令:沈鸿烈(海军中将) 部署区域:山东沿海及青岛港
主要舰艇:
巡洋舰:海圻(4,300吨,清末购自英国,主炮203mm×2,1937年自沉青岛),海琛(2,950吨,甲午战后德国造,1937年自沉)
驱逐舰:同安(390吨,鱼雷艇改装)
炮舰:永翔、楚豫(745吨,清末遗留)
水上飞机母舰:镇海(2,708吨,改装商船,搭载水上飞机2架)
3. 广东海军(第四舰队)
背景:粤系军阀控制,抗战前名义上归中央,实际独立运作。
司令:张之英(海军少将) 部署区域:珠江口及广东沿海
主要舰艇:
巡洋舰:肇和(2,600吨,清末英造,主炮152mm×2)
炮舰:海虎、广金(500吨级,主炮76mm×2)
鱼雷艇:雷震、雷坎(90吨,清末遗留)
浅水炮艇:坚如、执信(200吨,装备机枪)
4. 电雷学校(直属蒋介石)
背景:蒋介石为制衡闽系海军,1932年成立的非传统海军单位,培养鱼雷快艇人才。
教育长:欧阳格(海军少将)
主要装备:
鱼雷快艇:史可法系(英制MTB型,45吨,鱼雷×2),岳飞系(德制S型,50吨,鱼雷×2)
母舰:同心、同德(改装商船,用于运输快艇)
附:主要舰艇参数简表
舰名 | 类型 | 吨位 | 主武器 | 结局 |
宁海 | 巡洋舰 | 2600 吨 | 140mm 炮×6 | 1937 年于江阴被炸沉 |
海圻 | 巡洋舰 | 4300 吨 | 203mm 炮×2 | 1937 年在青岛自沉 |
肇和 | 巡洋舰 | 2600 吨 | 152mm 炮×2 | 1938 年于珠江口被击沉 |
史 102 | 鱼雷快艇 | 45 吨 | 鱼雷×2 | 1937 年突袭后损毁 |
中山 | 炮舰 | 780 吨 | 105mm 炮×1 | 1938 年于武汉会战中被炸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