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上海酒店惊魂!地下党接头撞见特务,一句“走错了”九死一生
1931年深秋的上海,阴雨绵绵。符振中穿着藏青色长衫,戴着旧毡帽,沿南京路往汇中饭店走。街角报童挥着《民国日报》喊:“共党余孽猖獗,当局严令缉拿!”他瞥了眼头版,心猛地一沉——上面印着几个被捕同志的照片。
他把手插进袖筒,摸到夹层里的油纸包,里面是份秘密文件。三天前,交通员通知他在汇中饭店302房接头,暗号是“买茶叶的”。路过百货公司橱窗时,他假装看表,余光扫了扫身后:两个穿短褂的汉子不远不近跟着,眼神鬼祟。
汇中饭店旋转门旁站着穿黑制服的门童。符振中整了整领扣,压低帽檐走进去。大堂里吊灯昏暗,几个西装革履的人坐在沙发上,烟头明灭。他走到电梯口,刚按了按钮,身后那两个短褂汉子也跟了进来,身上散着廉价烟草味。
302房在走廊尽头。符振中踩着地毯,脚步放轻。走到房门前,他听见里面有说话声,带着浓重的苏北口音:“这趟要是抓着共党,够咱喝半年的!”他心一紧,抬手敲门,三长两短。
门“吱呀”开了条缝,露出个三角眼男人,西装领口歪着,腰间别着手枪。屋里还有三个汉子,有的擦着枪,有的翻着皮包,桌上摆着半瓶烧酒。符振中脑子飞转,脸上立刻堆起笑:“哎哟,对不起对不起,找错房间了!”
三角眼上下打量他,眼神像刀子:“你找谁?”“找姓李的先生,说在302谈茶叶生意。”符振中故意把“茶叶”咬得很重,同时往后退了半步,脚碰到走廊的消防栓。屋里一个络腮胡汉子突然站起来:“等等!你这帽子在哪买的?”
符振中冷汗冒出来,这帽子是在法租界旧货摊买的。他故作镇定地摸了摸帽檐:“城隍庙那边,便宜。”说话间,他瞥见三角眼的手往腰间摸。千钧一发之际,他猛地转身,抓起消防栓上的斧头砸向电梯按钮,转身就往楼梯跑。
“抓住他!”身后传来枪响,子弹打在墙上,石灰屑簌簌掉。符振中冲进楼梯间,三步并作两步往下跑。跑到二楼时,听见楼上脚步声杂乱。他推开一扇防火门,钻进后厨,油烟味呛得他咳嗽。几个厨师吓得愣住,他压低声音喊:“帮个忙!”
一个胖厨师指了指后门:“从那走!”符振中冲进窄巷,雨越下越大,泥水能没过脚踝。身后传来特务的叫骂声:“往那边跑了!快追!”他拐进一个弄堂,躲在墙根下,看着几个黑影从眼前跑过。
等脚步声远了,他才敢喘口气。油纸包还在怀里,只是边角被雨水打湿了。他摸了摸口袋,只剩两块银元和半块干面包。抬头看看天色,乌云密布,像极了当时的世道。
符振中后来回忆,那天要不是反应快,早就成了特务的枪下鬼。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地下党每天都在刀尖上行走。接头、传递情报、躲避追捕,每一步都可能是绝路。但他们从未退缩,就像那晚的雨,再大也浇不灭心里的火种。
这样的故事,在1930年代的上海不知上演过多少回。那些无名的地下党员,用智慧和勇气在黑暗中铺路,哪怕只照亮一点点,也要让后来人看见光的方向。符振中那句“走错了”,背后是千万革命者用生命写下的忠诚。
文献来源:《上海党史资料汇编》《隐蔽战线英雄谱》《符振中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