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逛商场时,看到国外那种多眼灶台挺时髦,心里直犯嘀咕:为啥咱们这儿家家户户都是双眼的?
火力不够猛,功能也简单,难不成真被区别对待了?
后来帮朋友家装修厨房,才明白这背后的门道——根本不是技术歧视,而是实打实为咱中餐量身定制的。
火力足、锅具放得开、油烟吸得净,这才是厨房里的真功夫。
先说火力这事儿吧,中餐讲究个“锅气”,爆炒辣子鸡、油炸锅包肉,全凭大火力撑着。
国标限制了燃气总压力,单灶最大火力顶多5.2千瓦,双眼灶刚好俩眼都拉满,加起来超10千瓦,火苗蹭蹭窜,炒菜滋啦作响,那叫一个痛快。
可多眼灶呢?
气量就那么多,一分摊下来,主灶眼勉强够用,其他眼煮个面都慢吞吞的,菜没熟就粘锅了。
西餐炖煮多,小火慢熬挺合适;咱这顿顿爆炒的,火力跟不上,菜色蔫了味也淡,哪还有中餐的灵魂?
难怪广东那位朋友买了多眼灶直叹气,炒啥都不对劲。
再看锅具,咱中国人做饭锅大如斗:32厘米的大铁锅炒菜香,蒸锅一锅能装十几个馒头。
双眼灶75厘米长,放俩锅宽敞得很,互不干扰。
多眼灶呢?
尺寸紧凑,灶眼挤一块儿,放个大锅转不开,锅盖都掀不利索。
国外用小炖锅、26厘米平底锅,摆上去正合适;可咱的大锅一放,中间灶眼成摆设,做饭像在“修罗场”里挤油渣。
数据也说话:国内锅具销量最高的32厘米,国外才26厘米。
双眼灶的尺寸是几十年磨合出来的默契,专治大锅难题。
油烟机这对搭档更关键。
双眼灶长条形,油烟机进风口正好对齐中线,油烟刚冒头就被吸走,墙面三年不沾油。
多眼灶形状五花八门,装上去对不齐中线,吸力打折,油烟跑半天才被逮住,灶台边挂层油膜,打扫起来累出一身汗。
西餐油烟少,用塔式烟机或干脆不装;咱爆炒油烟大,没有这份默契,厨房准成“油战场”。
说到底,双眼灶和油烟机是黄金组合,几十年验证下来的实用设计。
不是“阉割”是“特供”,这双眼灶就是为煎炒烹炸的中餐而生。
火力猛能爆炒,空间大放下锅,排烟顺不呛人——这才是懂咱们胃的配置。
有人图新鲜试过多眼灶,结果半年就换回来。
厨房设备得讲实际,适合自己的才是真香。
别被外表忽悠了,实用为王,日子过起来才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