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新娘的千年芳华,埃及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的历史缩影

以下是一篇关于埃及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的文章,以“地中海新娘”的历史缩影为题:
"地中海新娘”的历史缩影——记埃及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
埃及的亚历山大,这座地中海东岸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而埃及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则如同一位“地中海新娘”,静静地伫立在城市的心脏,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诉说着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不仅是埃及第二大城市的文化象征,更是了解地中海文明和埃及文明的重要窗口。
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92年,由埃及著名文物学家马克斯·马丁内利创建。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如今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埃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极具特色,它坐落在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庭院之中,融合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元素,显得庄重而典雅。
步入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古代埃及的辉煌时代。博物馆的展厅众多,涵盖了从史前时代到罗马时期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其中以埃及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的文物最为珍贵。这些文物包括雕塑、壁画、器皿、棺椁、木乃伊等等,每一件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
"“地中海新娘”的独特魅力"
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之所以被称为“地中

相关阅读延伸:“地中海新娘”的历史缩影——记埃及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开罗4月8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浩 郑思远

在埃及地中海南岸城市亚历山大,市中心的霍利亚大街上矗立着一座意大利风格的白色宫殿,这便是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这里收藏着1800多件跨越数千年的文物,记载着这座素有“地中海新娘”之称的历史名城的兴衰。

这栋占地1650平方米的建筑建于1928年,由一名富有的黎巴嫩裔商人请意大利设计师设计建造。1954年,美国政府将其收购后用作驻亚历山大领事馆。1996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购买了这栋建筑,将其打造为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2003年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从地下一层到地上二层共有三层,展示了古埃及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科普特时期及伊斯兰时期的艺术珍品,是埃及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为世人了解埃及的历史发展及风格迥异的多元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进入一层大厅,墙上一幅巨大的古代亚历山大城鸟瞰图便映入眼帘。画作描绘了位于地中海海岸和迈尔尤特湖之间的整座城市,展示出当年曾经的繁荣。

博物馆经理艾哈迈德·陶菲克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古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古埃及后在尼罗河口休整,建立了这座港口城市。由于宣称自己是古埃及太阳神阿蒙之子,亚历山大大帝受到当地人民欢迎并被奉为法老,城市也以其名字命名。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他的大将托勒密接管了埃及地区的统治权,其建立的托勒密王朝极大促进了古希腊文化与古埃及文明的融合,亚历山大城成为同时期兴旺度可与罗马比肩的城市。因此,从一层展厅中的雕像、物品和绘画,包括托勒密国王的玄武岩头像以及马赛克画中,都能看出古希腊和古埃及元素的“混搭风”,其中一组雕塑人物穿着希腊式的宽松长袍却戴着埃及斗笠。

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亚历山大港东部的阿布吉尔湾发现了沉入水底的古城索尼斯-伊拉克利翁。这座古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8世纪至8世纪,其水底遗址完好保存了埃及自法老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直至伊斯兰时期的众多文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据记载,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与恺撒大帝、安东尼和渥大维等历史巨擘的爱恨情仇就在这座古城演绎。克莱奥帕特拉和托勒密王朝最终的挽歌及其死因都随着地震沉入海底。

如今,从古城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便在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展出,这是一楼展厅的最大亮点,其中有部分文物还曾到西方国家巡展。

地下一层的法老时期展区陈列了早至古埃及的古王国、中古时期和新王国的物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藏品包括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门卡乌拉的雪花石雕像、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砂岩头像雕像以及第十八王朝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彩绘石灰石雕像。

策展人拉莎·阿里介绍说:“法老时期的文物大多从阿斯旺、卢克索等地运来。从地下一层再往下,我们有一座仿制的墓室,里面摆放着一具真正的木乃伊及其陪葬品,吸引了许多游客参观。”

亚历山大城因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的入侵开始衰落,直至19世纪苏伊士运河通航才再现繁荣。第二层展厅的科普特时期和伊斯兰时期文物展示了这段历史,其中包括耶稣的肖像画、《最后的晚餐》画作以及用金色和银色十字架装饰的墓碑和盔甲。其中一间展厅陈列着拜占庭和伊斯兰时期的珍贵金银铸币和皇家珠宝,以及一批被称为“拿破仑海军舰队硬币”的收藏品,这些硬币都是从阿布吉尔湾海域打捞出来的。

虽不及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馆藏丰富、年代久远,但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对于文物的展示更为考究。展品都陈列在玻璃展示柜中,保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一旁标注着展品解释,展厅的布置设计也更能传达文物的历史价值。

前来参观的雕塑专业大学生莉娜·穆罕默德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参观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我最喜欢博物馆的展厅设计,非常适合文物展出。地下一层的法老区灯光昏暗,很符合墓室的氛围;古希腊罗马区的大理石和花岗岩雕像有灯光墙映衬,更突出了厚重的历史感;而二层的灯光是中等亮度,适合欣赏陶器、纺织品和硬币等展品。”

与一群大学生一起参观的应用艺术助理教授奥拉·马哈茂德说:“我对博物馆的展览方式非常满意,参观过程非常流畅,游客不会错失任何部分。”

发布于 2025-11-22 02:43
收藏
1
上一篇:讲座,探寻犍陀罗文明史,揭秘迦腻色迦遗产与塔克西拉故地之谜 下一篇:三只忧伤的老虎,揭秘为何成为“不可译之奇书”的传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