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86版《西游记》里只会喊“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的沙僧,现实中竟是剧组“隐藏大佬”?更让人破防的是,这位憨厚演员的离世,藏着比取经路还虐心的反转。
闫怀礼塑造的沙僧,在师徒四人里像个“背景板”,台词少到屈指可数,却凭“挑担4年不换肩”的执着圈粉。可谁能料到,这位看似“躺平”的演员,竟是剧组的“全能救火队员”——经费紧张时,他一人分饰20角,太上老君的威严、西海龙王的霸气、街头商贩的市井气,切换毫无违和感,还坚决拒绝涨薪,说“演戏不是为了钱”。
更颠覆认知的是,沙僧那副30斤重的担子,里面塞满沙包和书本,他一挑就是4年,肩膀磨出血泡也从不喊累。大家都以为他是“老实人吃亏”,可他却笑着说“沙僧的忠诚,就得用行动演”。但命运的玩笑来得猝不及防:拍摄时剧组用敌敌畏驱蚊,嗅觉有缺陷的他闻不到毒气,在有毒气体中待了数小时,毒素悄悄在肺部扎根。
这还不是最虐的!2009年闫怀礼确诊肺纤维化,临终前唯一的心愿就是见“师徒三人”最后一面。六小龄童、迟重瑞火速赶到,可最要好的“二师兄”马德华却因堵车迟到5分钟,等他冲进病房时,闫怀礼已溘然长逝,双眼仍未闭合。这份5分钟的遗憾,成了西游师徒情谊中最催泪的注脚。
如今16年过去,再看《西游记》才懂:闫怀礼演活了沙僧,也活成了沙僧——默默奉献不张扬,把匠心刻进骨子里。都说流量时代难出经典,可老艺术家们用一生证明:“戏比天大”从不是口号,而是刻进骨子里的坚守。
你心中的沙僧是“工具人”还是“定海神针”?评论区聊聊你对闫怀礼的记忆,一起缅怀这位老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