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6%。一个醒目的数字,重击非洲政治。有人支持,有人质疑。此次选举最大的悬念其实并不存在。最大挑战者图杜·利苏提出改革主张,因此被以叛国罪关押;第二大反对党也被选委会直接刷掉。对手少、声音小,票自然高,但是高到这个程度,还是让人惊讶。坦桑尼亚曾经也存在过相对开放的时期:2015年、2020年胜者拿六七成,反对党可以发声,媒体可以提问。现在就像是回到以前的剧本一样,只不过观众和规则换了个位置。
法条更严格,但是结果一出来,法院就不再管了,复核也无门。政治对抗已经到了街头、网上的阶段。合法还是非法,民众心里有杆秤,但是秤不能放在桌上。那么哈桑为什么变脸呢?她上任之初就提倡开放、媒体自由,因此得到了外界的掌声。之后经济下行,增速由4.8降到3.5,农业补贴见底,年轻人就业难。
反对党批评政策并申请集会,却得到了强硬的回应:媒体被关闭,知名报纸也未能幸免;集会需要提前一个月报备,并取得警方许可,下半年将近八成的申请被退回。据国际人权组织统计,年初以来已有两百多人被逮捕,其中有人遭受酷刑,十二人下落不明。
美国加压,签证限制、援助威胁步步进逼。但是选票一出,哈桑稳坐,这套工具威慑打了折扣。纸上的压力无法撼动地面的秩序,华盛顿既丢掉了面子又失去了筹码。最先被打的,是旅游业,旅游占到GDP的五分之一左右,养活了120万人口。乞力马扎罗的雪、塞伦盖蒂的大迁徙为世界之冠。抗议声起,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航空相继取消飞往乞力马扎罗、达累斯萨拉姆的航班,理由很直接:不安全。航班一停,酒店就立刻降温了: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家五星级酒店11月份的入住率由原来的八成降到四成;游客宁愿亏本也不愿意退订;旅行社改线,导游空转,出租车的日均单量大减。看不见的损失仍然在继续下降。
不仅如此,港口也遇到了阻碍。达累斯萨拉姆为铜的出口通道,赞比亚80%、刚果(金)60%的矿产都要经由这里出口。抗议了几天,进港的道路被堵住了,11月1日有三百多辆矿车排成长龙。一车晚一天,成本就会增加一层,物流公司的现金流被冻结,中企的集装箱也无法动弹。
坏消息里也含有机会。政府推出了“旅游复苏计划”,塞伦盖蒂门票降低30%,景区周边的道路和酒店配套也要提升。有施工队伍、懂景区综合改造的人就可以做:跑道、驿站、指示牌、污水处理,都是实实在在的工程。更大的舞台在能源方面:筹备了八年之久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再次出手了。上游勘探、液化设备由西方公司掌控;下游长输管道、装船码头、储罐基地在等人进入。工程量和政治风险一起试炼胆识与算术。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幅画面不好看也不全然不好。中企在坦桑尼亚基础设施已经有基础了,电站、铁路、公路项目都跑过,市场份额据说占到四成以上。新一届政府把6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升级列入了日程表,电力、轨道、干线公路排着队,正好在我们擅长的范围内。她直言不讳地表示,访问中国时会发出欢迎以及长期合作的信号。西方制裁、资本更加谨慎,但是本地的需求还是压不住,所以就有了这个窗口。先进、能把风险打包控制住的人,就能先吃到热的那口。
但是,政治风向一变,项目就可能会延期,合同条件也会重新讨论;如果反对派能把街头动员做到位,审批就会变慢,资金拨付就会延长。从短期来看,哈桑的位置比较稳定,复苏的压力促使她加快建设的步伐,政策的走向不会出现大的转变。节奏是否能踩准,主要看企业的风控能力以及当地合作伙伴的能力。
美国所面临的困境不只是制裁失效。东非国家看了自然会记住,这套工具未必好使。接下来美国在区域问题上讨价还价,分量就会打折扣。更难的是叙事:人权、民主口号再响,落地效果一弱,号召力就掉;和中国的博弈故事也没有那么吸引人了。
市场基本面还存在着,政治风险无法消除,收益也不会等闲。对企业来说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合同中要提前考虑极端情况,现金流上要留有余地,当地合规及社区关系要提前做好,工程上要走在前面。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了,风一吹就不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