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亲美的代价?亚美尼亚人惨遭亡国灭种,12万同胞失去民族根脉

这种说法是一种极端的概括,并且可能存在误解和偏见。亚美尼亚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传统。
历史上,亚美尼亚人曾经遭受过许多次的侵略和迫害,包括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然而,他们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社区。
现在,亚美尼亚是与美国等国家有着友好关系的国家,并且在美国有着庞大的亚美尼亚社区。这些社区在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将亚美尼亚人的命运简单地归结为“亲美下场”是不准确的,也是对亚美尼亚人历史和现状的误解。亚美尼亚人的命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他们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状况等。

相关阅读延伸:这就是亲美的下场?亚美尼亚人亡国灭种,12万亚人丢掉自己的民族

2023年9月的一天,纳卡地区天还没亮,亚美尼亚族人就听见炮声从山那头传来。

阿塞拜疆军队一夜之间推进,整个“阿尔察赫共和国”像一张纸一样被撕碎。

十二万人背着锅碗瓢盆逃命,祖坟、教堂、族谱,全都留在了背后。

几代人守着的土地,说没就没了。

那些年他们信了西方,信了美国的“民主”“保护伞”,如今一场风暴过后,只剩下冷风和寂静的废墟。

从“民族自决”到现实崩塌

要说这场悲剧的源头,还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说起。

那时候苏联还没解体,纳卡这块地盘名义上还是阿塞拜疆的,但人口大多数是亚美尼亚族。

苏联晚期民族政策一松,亚族人立刻要求“回归亚美尼亚”,一来二去,这个小地方就成了地雷阵。

1988年,第一次大规模冲突爆发。

两边村子烧了个遍,几十万人被迫迁移。

1992年,欧安这边搞了个所谓的明斯克小组,拉着俄美法三国主持调解。

听起来挺高大上,结果30年开了无数会,却没换来一天和平。

1994年,俄方主持停火,纳卡地区表面平静下来,亚族人自立“共和国”,可谁都知道,那只是暂时的。

时间来到2016年,短暂的“四日战争”让阿塞拜疆尝到了甜头。

巴库发现,靠军力能解决问题。

到2020年,第二次战争彻底打响,阿塞拜疆动用了无人机和现代化装备,6周时间就拿回了大片失地。

再之后的几年,帕什尼扬开始“变脸”。

本来亚美尼亚一直靠俄撑腰,可帕什尼扬上台后就开始学“亲美路线”。

他不仅指责俄方“没履行安全义务”,还跑去跟美国军演。

到2023年9月,俄军维和力量被削弱,美国又没动静,阿塞拜疆一看时机成熟,直接一夜攻入。

所谓的“反恐行动”,实则一场闪电收复战。

亚美尼亚族人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坦克一进山谷,防线就崩了。

还不到24小时,直接宣布投降。

9月下旬,联合国估计,超过9.3万人离开纳卡,占当地亚族人口的九成以上。

原来这里可住着12万多人啊,而短短几天,一个存在三十多年的“事实政权”彻底蒸发。

过去三十年,他们靠俄维稳,靠法喊话,靠美许诺。

可一旦真打起来,美法只会装聋。

结果就是这样——亚美尼亚人自己扛不住,被现实打得粉碎。

从“亲美幻想”到彻底失算

如果说纳卡的失陷是一场地缘悲剧,那亚美尼亚的“亲美转向”就是整场悲剧的导火索。

2023年秋天,帕什尼扬决定和美军搞联合军演,名字听着很温柔——“鹰之伙伴”。

第一次是在那年9月举行,85名美军、175名亚美尼亚士兵参加,说是“提升维和能力”。

俄方当场就炸毛了,批亚美尼亚“背后捅刀子”,警告他们脚踩两条船,迟早翻。

然而帕什尼扬还真没在意。

到了2024年7月,他又拉着美军搞了第二次“鹰之伙伴”。

那时候亚方还派代表去参加北约峰会,和阿塞拜疆在美国办公室里谈判。

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却离悬崖越来越近。

亚美尼亚想靠美国“平衡”阿塞拜疆,结果发现美国根本没打算真帮。

美国向来玩的是“交易式外交”,只要能换到筹码,亚美尼亚的安全问题根本排不上号。

美国更看重的,是如何通过高加索地带去撬动俄罗斯和伊朗。

比如,2023年9月阿塞拜疆发动“反恐行动”那天,美国只说了一句——“我们敦促双方保持克制。”

帕什尼扬当场傻眼。

几天后,当地亚族人蜂拥出逃,美国才象征性地“深切关注人道主义状况”。

至于制裁、干预、维和?统统没有。

亡国后的代价

亚美尼亚似乎至今还没意识到问题。

2025年8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美国草签协议。

特朗普亲自主持,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两国合作的路线。

这份协议规定,美国以99年租赁的方式控制“赞格祖尔走廊”,打造所谓“和平走廊”。

亚方放弃纳卡主权,阿方则不再限制和美军合作。

换句话说,美国不用派兵,就把地缘棋盘重排了一遍。

但对亚方来说,这份“和平协议”几乎是投降书。

纳卡彻底没了,主权让了,还得陪笑脸。

当年口口声声说要“亲美保国”,结果成了“亲美亡国”。

这才是现实版的“被自由打了个闷棍”。

如今的纳卡,已经看不见亚美尼亚族的影子。

阿塞拜疆方面宣称,要“平等接纳亚族民众”,并启动了约5500人的回迁计划。

但对于那些逃回埃里温的难民来说,这些话不过是外交辞令。

多数人已经在亚美尼亚本土找不到家、找不到工作。

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化为乌有。

反倒是土耳其,在这场风波中成了赢家。

它既是阿塞拜疆的老大哥,又能打通通往中亚的通道。

经济上得利,地缘上拓展。

可以说,亚美尼亚从“苏联遗民”变成了“地缘棋子”。

在美国的算盘里,它不过是高加索地带的一个跳板,一个可以用来制衡俄伊的“微型前哨”。

参考文献: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冲突已致至少23人死亡,特朗普欲调停,观察者网,2020-09-28

纳卡地区四分之三亚族离开,联合国特派团近30年来首访纳卡,澎湃新闻,2023-09-30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和平协议:拆了“火药桶”还是引发新一轮“暗战”,澎湃新闻,2025-08-12

亚美尼亚将与美国联合演习,俄罗斯警告:小心被西方利用,观察者网,2024-07-13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华盛顿草签和平协议,中国新闻网,2025-08-09

发布于 2025-11-21 19:33
收藏
1
上一篇:美制裁无效!坦桑尼亚女总统强势连任,铁腕治国有力,中企迎来新合作机遇 下一篇:喀麦隆国脚尼亚马雷乌出轨丑闻,女友全程曝光抓奸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