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青年汉学家鲁昕,探寻“双赢”理念,共鉴中国文化瑰宝

亚美尼亚青年汉学家鲁昕的这一观点很有代表性,也确实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传统智慧的精髓。
“双赢”(Win-Win)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不仅仅是一种外交辞令或经济策略,更是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和道德追求。它强调:
1. "合作而非对抗":主张通过合作互助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零和博弈式的竞争和对抗。 2. "互利共赢":追求的结果是所有参与方都能从中受益,而不是牺牲一方来成就另一方。 3. "和谐共生":倡导不同个体、群体、国家之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鲁昕作为在亚美尼亚学习和传播汉语的青年学者,他的视角可能更侧重于文化交流层面。在文化互动中,“双赢”意味着: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亚美尼亚文化和中国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丰富彼此,提升双方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平等对话,增进理解":通过平等的交流对话,消除误解,增进互信,为两国乃至地区关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经贸、科技、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寻求合作机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繁荣。
将“双赢”视为中国文化最宝贵的理念之一,体现了对这种价值观深刻内涵的认同

相关阅读延伸:亚美尼亚青年汉学家鲁昕:“双赢”是中国文化最宝贵的理念之一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世界中文大会聚焦“创新引领 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亚美尼亚青年汉学家、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鲁昕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说,“双赢”是中国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理念之一。中国应该继续保持开放,以“双赢”理念实现共同发展。

鲁昕学习中文已经十几年了。“我是自己开始学的。”鲁昕最初的专业是语言学,或许因为天赋过人,她学习各种语言都感觉“很简单”。有一天开始学中文,鲁昕很快就被中文的独特魅力、深厚底蕴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所吸引,越学越有意思、越有兴趣。

亚美尼亚青年汉学家、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鲁昕 受访者供图

“中文特别好玩,尤其是汉字很独特,如果你能认一个字,可能发音不标准,但你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鲁昕说。

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学习中文和汉学的过程中,这位亚美尼亚青年学者发现,中国从古至今都不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人才,创造了无比丰厚的科学价值、文明价值,诞生了众多成果。作为汉学研究者,他们也得以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接触更多中国文明的杰出成就。

青年汉学家应该怎样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鲁昕说,首先要了解和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挖掘其中有助于促进全人类共同进步的更广泛价值和智慧,再把成果传递给更多人。在她看来,在这方面,中国文化最有价值的理念之一,就是“双赢”。

鲁昕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从事中文教育技术相关研究,总结归纳语言学习的规律,以帮助更多人在更短时间里高效地学习语言。她也提到,学语言最重要的原则还是坚持不懈,让兴趣和价值不断在学习中发挥作用。

近两年中国不断通过单方面免签等措施扩大开放,越来越多的各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或亲身造访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进而喜欢上中国和中国文化。鲁昕认为,免签等措施已经产生了效果,中国应该继续保持开放,并以“双赢”的理念实现共同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白波

发布于 2025-11-21 19:33
收藏
1
上一篇:亚美尼亚大屠杀悲剧根源,女性遭奸辱、活人实验品背后的黑暗真相 下一篇:这就是亲美的代价?亚美尼亚人惨遭亡国灭种,12万民族灵魂何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