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圣诞节,四个苏格兰年轻人干了件轰动全英的事。
他们趁着夜色溜进威斯敏斯特教堂,目标直指放在加冕椅下的命运之石。
这石头可是英国君主加冕的必备圣物,从13世纪起就没缺席过大多仪式,连2023年查尔斯三世加冕都还用着它。
可这四人没料到石头重达152公斤,搬运时手一滑,石碑直接断成两截。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找石匠罗伯特・格雷修复,谁也没想到,这次修复竟让34块碎片流散到了世界各地。
一块石头搅动英苏700年,加冕圣物的传奇身世
一块普通砂岩能有这么大名气,也是没谁了。
命运之石还有个名字叫斯昆石,传说中是《创世记》里雅各梦见通天堂阶时用的石枕。
本来想顺着这个传说往下深挖,后来发现有学者直接打脸,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伊恩・布拉德利教授说,这石头就是苏格兰珀斯郡斯康地区常见的砂岩,跟中东圣地没啥关系。
这石头的命运从1296年就开始波折。
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把它从斯康修道院掠到伦敦,一放就是好几百年。
中间除了玛丽一世和玛丽二世,几乎所有英格兰君主加冕时都得坐在它上面。
直到1996年,为了纪念被掠700周年,石头才被归还苏格兰。
本来以为这下能安稳了,没成想在爱丁堡展出时还被破坏分子盯上了,后来又搬到珀斯博物馆公开展示。
搞不清这石头到底有啥魔力,能让英苏两国争了700年。
有人说爱德华一世当年掠走的可能是赝品,也有人说它承载着王权合法性。
在我看来,它更像个历史见证者,默默看着英苏之间的恩怨情仇,从冲突到和解,再到如今的微妙关系。
碎片全球漂流记:有人镶珠宝,有人藏传家宝
格雷修复石头时,不仅嵌入了一根含神秘纸条的黄铜杆,还悄悄留下了34块碎片。
他在主石板上刻了罗马数字“XXXV”,学者解读这代表35件组成部分,除去主体石板,剩下的34块就成了他的“私人纪念品”。
从1950年代到70年代,格雷把这些碎片分给了不少人。
有他的家族成员,也有可信赖的政治盟友,甚至还有国内外新闻工作者。
这些碎片的去向五花八门,有的漂洋过海到了国外。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博物馆就藏着一块,是格雷赠予游客凯瑟琳・米尔恩的,1967年米尔恩去世后,家人连同认证函和格雷的名片一起捐了出去。
加拿大记者迪克・桑伯恩则把分到的石片装裱起来,挂在办公桌后方当装饰。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碎片还成了珠宝。
1955年苏格兰抽奖活动的二等奖,就是一枚镶嵌着碎片的胸针。
当年参与盗石的伊恩・汉密尔顿也分到了一块,直接送给女友镶进了珠宝里。
苏格兰民族党政治家温妮・尤因更夸张,1967年竞选议员时,脖子上就戴着镶嵌碎片的项链,还戏称自己“希望因持有赃物而被逮捕”。
这些碎片大多被当成传家宝悉心保管,很少有人公开展示。
苏格兰前首席部长亚历克斯・萨尔蒙德的那块,就保存在苏格兰民族党总部。
格雷的女儿玛丽昂2018年曾想把碎片和鉴定书拍卖,预估能卖3000英镑,最后却因为担心交易问题悄悄撤拍了。
在我看来,这些碎片早已不是普通石头,它们承载着家族情感,也记录着一段特殊的历史,难怪大家都这么宝贝。
斯特灵大学的萨莉・福斯特教授,这些年一直在追踪这些碎片的下落。
她靠着文字记录和公众征集线索,目前只确认了17块碎片的疑似去向,剩下的17块还完全不知所踪。
福斯特教授说,这些碎片的存在意义一直被忽视,它们可不是普通石块,每一块都连着英国君主制的历史。
福斯特教授的工作挺让人佩服的,考古本来就是个需要耐心的活,要从茫茫人海中寻找17块小小的碎片,难度可想而知。
她还呼吁伯特利・格雷的家属能主动联系,提供更多线索。
毕竟这些碎片不仅是文物,更是解开那段历史谜题的关键。
毫无疑问,命运之石和它的碎片,早已超越了石头本身的意义。
它们是英苏历史的缩影,是君主制的象征,也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寄托。
现在还有半数碎片失踪,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知情人站出来,让这些“流落的历史”早日重见天日。
而福斯特教授的研究,也让我们看到了文物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或许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