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假安排揭晓!成都多所学校已发布放假通知

关于“春秋假”的放假安排,尤其是成都地区的学校,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和流程:
1. "“春秋假”的性质:" “春秋假”并不是法定的、强制性的全国性假日。它是中国高校(尤其是过去)为了方便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实习、考研、就业准备、旅游或处理个人事务而设立的"自主性假期"。
2. "决定权在学校:" 是否放“春秋假”、放多久、具体时间安排,"完全由各高校自行决定"。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放假标准。
3. "信息来源:" 关于成都高校的“春秋假”安排,最权威的信息来源是"学校官方发布的正式通知"。这通常通过学校的: "官方网站"(特别是教务处、学生处或校办公室的公告栏) "官方微信公众号" "校内通知系统"(如邮件、App等)
4. "如何获取成都学校的通知:" "如果你是成都某所高校的学生:" "最重要:" 关注你所在学校的"官方通知"。教务处或学生处通常会提前发布关于本学期“春秋假”放假安排的通知,明确起始和结束日期,以及调休安排等。 "留意学校官网和公众号:" 定期查看,特别是开学初或学期中段,学校可能会发布相关安排。

相关阅读延伸:春秋假怎么放?成都这些学校,发通知了

“坐等学校通知”“我都在看机票做攻略了”“川西最近开始下雪,雪山+彩林的美景,托秋假的福,孩子有机会现场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孩子刚考完半期考试,正好秋假让他调节一下”……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通知要求,春秋假一般安排在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期中前后(即4—5月、10—11月间),原则上分别安排3天。


成都市教育局根据全省统一安排,通过微信公众号明确了全市春秋假的时间,原则上春假安排在每年清明假期后,与清明假期形成连休。秋假安排在11月第二周的后三天(周三至周五),与周末形成连休。同时,各学校也可根据实际,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基础上,自行确定放假时间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实施。


实施春秋假期间,学校要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免费托管服务,组织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学校不得以明示、暗示等方式劝阻学生参加托管报名。鼓励社区党群文化中心、少年宫、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为春秋假期间未能出行的学生就近就便提供公益托管服务。


春秋假通知出台后,家长们反响热烈,总体表示了对春秋假的支持和期待。成都市部分中小学也积极响应,在5日通过问卷调查、书信通知等形式,明确了秋假的安排。



继浙江、广东、湖北等省份之后,四川也落实了中小学春秋假。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以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春秋假,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早在2004年,浙江省杭州市率先实施春秋假,成为全国最早探索的城市之一。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也在不断释放支持信号。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9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也提出,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据悉,四川的春秋假重点在义务教育及以下学段推行。幼儿园被鼓励利用假期为家长提供亲子活动建议,或组织非强制性的、以亲近自然和社会体验为主题的公益亲子活动;高中学校则被鼓励结合实际,试行春秋假或秋假制度。


在实施春秋假时,四川遵循“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协同推进”的原则,尊重区域差异,兼顾学段差异,鼓励错峰安排。具体而言,春秋假由各市(州)统筹,结合区域实际,弹性制定方案;在时间安排方面,春秋假一般安排在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期中前后(即4—5月、10—11月间),原则上分别安排3天,可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春秋游等相衔接,乡村地区可与当地的农忙季相对应,民族地区可结合当地假期统筹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假在每学年教学总周数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各校的春秋假可从每学期一周的学校机动周中调整安排,不减少教学总周数;寒暑假时间不作调整。



中小学春秋假政策一经发布,在家长群体中激起热烈反响,支持与担忧并存。


社交媒体上,许多家长表达了支持与期待,有人已着手规划错峰出行。“寒暑假节假日不想带娃去人挤人的迪士尼,环球影城,长隆,这次可以安排起来。”一位家长表示,已经在看酒店和机票了,只等学校通知就能出发。另一位家长则计划去西安:“娃一直想看的兵马俑终于可以稍微错个峰。”


在“问政四川”平台上,一位家长从教育规律出发肯定这一政策:“春秋两季本是大自然最富生机的时节,也是身心舒展、亲近生活的黄金时段。此前,学生们长期在连续数月的紧张学习中承压,缺乏足够的休整与实践机会;家长们也常因寒暑假人流拥堵、资源紧张,难以实现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而春秋假政策的落地,不仅精准契合了教育规律——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在春日踏青、秋日研学中感受自然之美、积累生活体验,实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结合;更切实回应了家庭需求,以错峰出行的便利、气候宜人的优势,为亲子互动创造了优质条件,让陪伴不再受限于假期拥堵的困扰。”



还有部分家长表示即便不出行,让孩子在本地休息也很好,“楼下、公园、街头巷尾,放松心情,调整节奏,让孩子们歇一歇缓一缓。”


不过,也有少部分家长表达了顾虑和担忧,有双职工家庭的家长指出,“周一至周五无人照顾孩子,也没时间出去旅游。突然多出一个假期,孩子谁来看?”他们担忧孩子的安全监管问题,以及假期可能打乱原有的学习节奏和生活习惯。核心矛盾在于:学生放假而家长不放假,多出的假期如何有意义地度过?


实际上,对于这些家长的顾虑,四川同步推出了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四川春秋假将由十一个部门联合保障推行,通过弹性休假、兜底托管、场所优惠、安全保障等举措,切实提升假期服务品质,满足群众需求。


一方面,为方便家庭出行,鼓励用人单位实行弹性休假、错峰休假,在春秋假期间优先为有未成年子女的职工办理调休、补休;另一方面,针对假期亲子出行难、子女看护难等问题,学校将同步提供免费兜底托管服务,并组织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类特色活动,破解家长后顾之忧。此外,各区(市)县社区党群文化中心、少年宫、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也被鼓励为春秋假期间未能出行的学生就近就便提供公益托管服务。


唯有学校、家庭与社会各方合力,才能让假期不仅“放得下”,更能“过得好”。



11月5日,成都市部分学校秋假放假安排已经出炉。


金苹果锦城一中的秋假将与学校的研学活动无缝衔接。学校每年秋季都有相应的研学安排,今年的研学早在上个月就已经计划好了,恰好就是11月第二周的后三天,也就是11月12-14日。因此,学校初步安排,研学活动按计划进行,秋假则顺延至再下一周的周一到周三,也就是11月17-19号。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副校长武晓玲说,学校本周已经顺利结束了半期考试,因此在时间上不会与秋假冲突。待收到具体通知后,学校将组织研讨,研究制定各年级的具体放假方案。她表示,学校也看到了部分家长关于“孩子放假,但家长没有假”的担忧,“目前,学校初步计划调研家长需求,按照家长需求在秋假期间合理安排无人照顾的学生。”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也在5日向家长们发了“2025年秋假安排及家长问卷调查”,在这份问卷中,明确秋假时间为11月12日到14日,同时,学校也将同期提供免费托管服务选择。



11月5日,成都市石室联中132学校向家长发布了《关于落实秋假安排致家长的一封信》。根据学校的通知,学校的本次秋假共3天,时间为11月12日(周三)至11月14日(周五),与周末连休,形成一个5天假期。其中,小学部学生将于11月11日(周二)下午17:30放学。关于秋假的安排,学校在信中特别给出了一份“秋日之约”的倡议,鼓励家长利用假期陪伴孩子走进自然、探访田园、参观文化场馆,在秋色中拓展视野、感受季节之美,共同营造温馨而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针对部分家庭看护难的问题,学校也同步启动了“暖心托管”服务。秋假期间(11月12日-14日)每天8:00至17:30,学校将组织课业自习、体育活动、科创艺术实践等内容,并提供午餐,家长可根据需求报名参与。



郫都区博瑞实验学校副校长袁逢春认为,春秋假制度,是实践模式的创新,“其本质是‘实践假’‘ 体验假’,而非‘教学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回到实践,让教育从‘育分’转向‘育人’。”



具体安排上,为避免假期流于“放羊式休息”,博瑞学校此前已建立“三维联动”的体验课程体系,秋假可继续沿用。从学校层面,将结合本地特色设计主题课程框架,例如春季围绕“非遗传承与自然观察”,秋季聚焦“红色记忆与农耕实践”。这些课程都明确“去作业化”原则,不布置书面任务;在家庭参与层,学校将设计“亲子任务菜单”供家长自主选择,比如“家庭自然笔记”“家乡文化探访”等;在社会联动层,学校此前已与本地博物馆、科技馆、农业基地等多家单位建立合作,这些场馆针对春秋假也专门开发了公益课程,学校会统一对接预约,为学生提供安全规范的实践平台。


此外,学校充分考虑到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题,将参照暑期托管的成熟经验,实行“全免费托管 + 据实收取餐费”模式。托管期间开放图书馆、运动场馆、功能教室等所有场地,按照“看护+活动”的原则,安排专人组织文体游戏、阅读指导、手工制作等活动,避免托管沦为“简单看孩子”。



对于网络讨论热烈的春秋假,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总体而言,当前中小学的假期仍然偏少,学生在校时间、在室内的时间都过长。逐步推行春秋假,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使他们的成长过程更加健全。


储朝晖认为,“春秋假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多样化方式进行学习的机会。在教育理论中有一个提法,即每个孩子都拥有‘一百种语言’——他们不仅能用嘴巴说话,还能用体态、眼神、面部表情以及所有感官来表达自我、认识世界。这些感官同时也是他们的学习器官。但现实中,我们往往过于狭窄地使用这些能力,过度依赖单一的认知路径和语言表达。要改变这一点,就必须增加多样化的生活与自然体验。”



他指出,尤其在AI时代,人的认知越来越间接化、虚拟化,这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一个人要实现充分成长,必须建立在“亲知”的基础上——也就是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这是所有知识体系的根基。如今很多孩子缺乏这样的根基,导致他们难以形成深入、通透的知识结构。同样,他们的身体发展、社会性发展也受到影响。


一个健全的人,应当身体健康、社会性发展良好。但现在不少孩子身心状态不佳,出现孤立型、被动型人格倾向,这都与活动太少、交往不足、远离自然有关。春秋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以陶行知举例,他真正下定决心投身教育,正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郊游活动中,在与同学们的深入交往中获得的触动。


对于有人担心春秋假会“打乱教学节奏”,储朝晖认为,这仍然是从单一认知体系的角度出发的。“我们目前的教材知识体系是人为设置的,并不完全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节奏。对个体成长而言,真正影响深远的是他是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基于兴趣构建的知识结构才更牢固、更有效。”外部的课程体系终究是外在的,因此所谓“打乱教学节奏”并不是根本性问题。或许从应试角度看有影响,但从人的成长来看,影响很小。


那么,要如何确保中小学春秋假成为一个“有教育内涵的假期”,而非“瞎放假”?


储朝晖说,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观念,并找到适合的实施方式,核心是让孩子自主安排,社会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我们可以做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横向看,许多其他国家的孩子从小独立上下学,家长并不接送;纵向看,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也多是自主活动。固然当前社会环境存在治安等现实问题,但我们应该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以此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

发布于 2025-11-09 11:12
收藏
1
上一篇:贾永寄语未来记者,年轻一代,这些话你该听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