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鲜为人知的“红色包打听”王范传奇一生

王范,一位鲜为人知的“红色包打听”,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展现了一位普通市民在特殊历史时期,为革命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以下将为您揭开这位“红色包打听”的神秘面纱:
"一、时代背景:白色恐怖下的上海"
王范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那个时代,国民党反动派在沪执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政策,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残酷镇压,白色恐怖笼罩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被逮捕、杀害,革命力量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二、王范的“红色”身份:一个普通市民的非凡使命"
王范并非共产党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市民,但他却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深恶痛绝。在革命的浪潮中,他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他主动接受了党的任务,成为一名“红色包打听”。
“红色包打听”并非官方称谓,而是人们对那些为革命提供情报的地下工作人员的亲切称呼。他们深入敌后,冒着生命危险,收集敌人的情报,为革命事业提供重要支持。
"三、王范的传奇事迹: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王范的情报工作卓有成效,他为党组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帮助党组织躲过敌人的追捕,粉碎了敌人的多次阴谋。他的事迹很多,其中

相关阅读延伸:鲜为人知的“红色包打听”王范

1956年初,毛主席到上海,特地视察了江南造船厂,陈毅等同志陪同视察,身为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的王范也是陪同者之一。时值冬天,天寒地冻,黄浦江边风很大,毛主席情绪很好,谈笑风生。他很快在陪行人员中认出了王范,问王范在哪里工作,家中情况如何,王范一一。在去江南造船厂的路上,陈毅开玩笑说:“他(指王范)是‘包打听’嘛。”

1960年王范与李克农合影


王范又名王凡,原姓张,名叫张庭普,1905年生于江苏省如东县一农家,家境贫寒。

1926年,王范经乡里一位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的名叫王盈朝的中共党员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930年4月,红十四军就诞生于江海平原上,王范和乡里一些共产党员加入红十四军的地方部队,在家乡战斗了一段时间,为逃脱追捕,王范到了上海。

在上海寻找党组织未果,王范决定去投考巡捕,为自己寻找个正式身份作为掩护。他凭着壮实的身体和拳脚功夫顺利地考上了巡捕,上操班集训六个月,被分配到英租界四马路捕房当巡捕。

期间,王范积极地开展工作,广交朋友,主动地与地下党组织接关系,遇挫也不灰心,接受组织的政治考验,向党组织提供情报。

1930年6月,中共中央特科的红队决定除掉叛徒白某。此人担任过上海西区地下党的交通员,被捕后熬不住酷刑,自首叛变,三次在上海街头指认或跟踪我方同志,造成多人被捕,为害严重。红队负责人了解到此人生性多疑,偏又贪淫好色,得到赏金后常去四马路(今福州路)一带眠花宿柳。决定由王范利用巡捕的有利身份,设法监视叛徒,并及时通风报信。这个叛徒虽好色,却诡诈机警,不定期如幽灵般出现在四马路且不固定去哪一家妓院鬼混。

一天晚上,上岗巡行的王范突然发现叛徒白某从美琪大戏院门口小巷钻出来,四边张望一阵,发现无异常动静才叫了一辆黄包车抄小街去了浙江路方向。好!猎物出现了。王范不好擅离自己的管辖区,他急中生智,找到他认识的一家烟酒铺子的小伙计,给他一块光洋,叫他速骑自行车跟踪,待看准叛徒去了哪一家妓院,回来告诉他,同时又同店老板打了招呼。不一会儿,那小伙计回来告诉王范:那人七拐八弯,进入浙江路、湖北路交叉处右边第三条小弄,进了春江楼。那是一家很隐蔽的小妓楼。王范很高兴,当下打电话用暗语通知红队的联络人员。七八名便衣队员迅速出动,包围住那小妓楼,干净利落地干掉了那个正沉醉于春梦温柔乡中的叛徒。次日的沪上多家大小报纸都刊登了《“小小香巢”春江楼发生惊人凶杀案》的新闻,极尽恐怖渲染之能事。这次除奸行动令反动派和叛徒们心惊肉跳。

王范有胆识,善于抓住打击敌人的机会。7月里的一天,虹口日租界里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一支小队沿四川北路例常巡弋。日本人早就想在上海挑起事端。日本浪人、退伍军人在日租界横行霸道仍不过瘾,又把魔掌伸向毗邻的英租界地盘。这天,几个穿和服携刀棍的浪人越过海宁路口界区铁栅栏,平白无故地闯入一瓜果店,又打又砸,殴伤店主。两巡捕忍无可忍,冲上前制止,与浪人们发生争斗。日巡逻小队见来了机会,竟开枪打死一巡捕,另一巡捕被击伤。消息传开,上海市民们气愤难抑,同声声讨。英租界工部局的英国官员不愿得罪日本人,表示要进行交涉,同时告诫华籍巡捕,不得还击,听候上边处置。王范当机立断,立即展开串联活动,发起了租界巡捕的反日游行。法租界、公共租界的众多华捕激于民族义愤也主动加入。

由于英工部局对日交涉软弱无力,日方拒不认罪,不肯交出杀人凶手,气焰嚣张。王范号召巡捕们罢岗,以示强烈抗议。他还成功地发起了震动全市的大出丧。这次大出丧实际上就是反对日军的示威大游行。上海外滩、南京路、跑马厅(今人民广场)、西藏路等地,围观者人山人海,反日反帝口号声此起彼伏,声势浩大。王范在跑马厅还登上看台发表爱国演讲,历数日军在上海和全中国各地犯下的滔天罪行,振臂领呼口号……他成了这一事件中的风云人物,引起敌人的注意。英租界的官员也怀疑他是“共党分子”,却又抓不到什么证据,只有暗中监视他。

日本人对敢于公开反击他们的王范恨之入骨,虹口日特机关“樱花会”、“帝国海军驻沪情报署”都将王范列入“必欲除之”的名单,几次派杀手潜入英租界,想以制造车祸等手段暗杀他。但由于王范机警过人,善于应变,都未能成功。1930年11月初,王范正式恢复了组织关系,并被任命为四马路捕房的党支部书记。

1932年初,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陆海军在海军航空兵飞机的掩护下,向上海闸北等地守军发动进攻,扬言三天内拿下大上海。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两将军指挥下奋起反击,战火燃起,日军连遭重创,损兵折将,三易主帅。第三任主帅为白川义则陆军大将。

上海各界人民又掀起抗日浪潮,纷纷以募捐钱物、抵制日货、示威游行等方式支援前方将士。一天,几名日军便衣侦探闯入英租界老闸路口抓一对中国青年夫妇,称他俩是想危害皇军的暴徒。王范怒不可遏,持枪在手,冲上去予以制止。那些日军侦探面对几名华捕的阻拦和市民们的斥骂,蛮不在乎,凶焰甚高。他们坚持要抓人。王范暗示同伴们作好开火准备,令市民们尽快散开或卧倒。他对空中放了一枪,厉声道:“你们小鬼子狗杂种胆敢再冲上来,我们就开火,叫你们有来无回!”

日军侦探们看情势不利,担心吃亏,被迫撤走。市民群众中响起口号声和掌声。中国人同仇敌忾的精神和勇敢气概震慑了侵略者。

1932年4月里的一天,王范在四马路上岗执勤,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他被一个叛徒认出来了,而他还没觉察,此人原在沪中区委宣传部工作,本不认识王范,也没直接打过交道。去年王范发动沪上巡捕们游行罢岗开展反日斗争时,曾穿便衣去石门路一书店(地下党秘密联络点)取党组织提供的反日反帝传单等宣传品,与此人见过一面,也不清楚他的名字。

这个叛徒变节后已出卖过两个同志。这次看到王范原是个巡捕,如同豺狗骤然发现猎物,喜不自胜,忙去告密。当天晚上,王范回到三德里捕房宿舍就被捕了。在捕房的地下刑讯室里,他大声叫屈,坚决否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他明白,只要招认就全完了。英籍探长克雷德和工部局治安课长兰浦尔只叫打手揍他一顿,也没深究。

三天后,王范被引渡到南市区的上海警察局,由中统特务和刑侦科刘科长办他的案子。王范仍不暴露自己身份,敌人给他施酷刑,坐老虎凳,灌辣椒水,几个彪形大汉拳打脚踢……他被整得头破血流,遍体伤痕,几次昏死过去,被刑讯人员用冷水喷醒后仍不招供。刘科长无奈之下召来那个叛徒对质。

王范一见到他,来个先发制人,破口大骂:“原来是你这个混蛋诬告我呀。”他对提审人说:“这个家伙在四马路上公开调戏一个青年妇女,被我拦下来狠狠地训斥过一顿,落荒而逃。他就来个挟嫌报复,不信你们问问他,我叫什么名字?”这个叛徒自然答不上来,吞吞吐吐,狼狈不已。敌人见审不出个结果,一时无计可施,又不甘心将王范释放,便不经公审,以“共党嫌疑犯”这一含混罪名,判了他十年徒刑。王范被押往南京,关进西郊江东门的伪中央陆军监狱。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国共两党再次实行合作。叶剑英作为八路军驻南京代表到任后即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交涉,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中央陆军监狱、燕子矶中央反省院等处的共产党员。王范最先获释。他一得到自由就去南京青云巷八路军驻宁办事处,见到叶剑英和当年在上海搞过地下斗争的李克农,热情亲切的同志式握手令个性刚强的王范热泪盈眶。王范向组织上提供了陆军监狱里被关押(包括秘密异地关押)的中共党员们的全部名单,并在次日一大早就陪李克农去江东门陆军监狱,向狱方要人。少将典狱长和众狱吏一见换上八路军军服、精神抖擞的王范都愣住了,怎么这个莽汉子果真是个共产党员?

他们心中自是十分懊丧。因为当初王范秘密策划越狱时,狱方若已知他是共产党员,早就结果了他。

1937年10月,王范按组织的分配,去了延安。这时,他又改名王凡,先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担任党总支的组织委员,半年后,调入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搞政保工作。

王范机智勇敢,在担任边区保卫处副处长期间,他配合处长周兴,开展对敌斗争,几次破获日谍案件和国民党特工破坏案,立下功劳,几次受到党中央的表彰。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王范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62年,王范调任江苏省体委主任,全家迁往南京。王范主持江苏省体委工作的几年中办了不少得人心的实事,使江苏省体育事业取得显著的进展。(来源|《读者报》 资料原出处:《百年潮》 作者|钱丹)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读者报》封面欣赏:

发布于 2025-10-22 00:13
收藏
1
上一篇:「东广聚焦」致敬新时代,打造为老服务的“包打听”与“全知道”服务平台 下一篇:创新风采展播,互联网“包打听”妇女小组,网络帮扶暖万家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