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江阴月城,芹香深处,忠义流芳千古传

这是一篇关于江阴月城芹香忠义流芳的文章,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走遍江阴之月城芹香忠义流芳"
江阴,这座镶嵌在太湖之滨的鱼米之乡,素有“江海门户、吴楚咽喉”之称。其下辖的月城镇,更是一座因运河而兴、因名人而盛、因文化而雅的千年古镇。若要细细品味月城的韵味,芹香镇(现多称芹溪或为月城镇一部分)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笔,而流淌其间的,不仅仅是清澈的芹溪水,更有那穿越时空、熠熠生辉的忠义精神。
要理解芹香的忠义流芳,离不开一位历史人物——谢枋得。这位南宋末年的状元郎、著名学者,在国难当头之际,展现了崇高的气节与忠义情怀。虽然芹香并非谢枋得故乡,但他的精神却深深烙印在了这片土地上,使得“芹香”二字,在月城乃至江阴的历史记忆中,都带有浓厚的忠义色彩。
"忠义之根,源于家国情怀"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南城县人(今江西南城)。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南宋灭亡之际,他拒绝了元朝的征召,

相关阅读延伸:走遍江阴之月城芹香的忠义流芳

古杏堂前月照荒,元末迁徙赴江阴。

月桥义举传千古,忠义流芳映汗青。

每当念起这首自创的七言诗,我的思绪便会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座名叫月城的小镇,那里有着我家族的根,也有着数不尽的历史故事与人文风情。


月城,这座位于江阴的小镇,名字听起来便充满了诗意。它的由来,与我家族的一位先祖息息相关。我的一世始迁祖黄伯愚,乃上海松江人氏,生逢元末明初的乱世,彼时天下大乱,文人亦难以安身立命,伯愚公毅然弃文从商,常常往来于江阴、松江与苏北之间。当他踏上江阴这片富饶的土地时,仿佛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吸引,于是,他举家迁至江阴城内最繁华的大市东高巷口的顺化里沿河。


“此地有月,亦有城;有人去,有人来;芹香不散,忠义长存。”那时,江阴芙蓉湖的月城一带,马家湖已逐渐湮没,化作了广袤的水田。伯愚公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眼光,看准时机,一举买下了月城大片土地,并在此建立了农庄。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到了五世黄澜之时,我们黄家已成为江阴有名、月城首屈一指的首富。


黄澜此人,富而好义,堪称月城的大善人。他在月城设义庄,办义学,修桥铺路、赈灾救济等善举更是不胜枚举。而他最为人称道的义举,当属在倭寇大举侵扰江南之时,出资在运河那月牙形的上塘集镇修筑城堡,以抵御倭寇的入侵。黄澜号月桥,为了纪念他的这一伟大义举,人们便将这座城称为月城,他也由此得到了朝廷的褒奖,江阴文庙的忠义祠更是为他设牌纪念。从五世黄澜到九世黄毓祺,列入江阴忠义祠的竟有三位之多,我们月城古杏堂黄氏,真可谓一门忠烈,是江阴最为著名的忠义一族。


小时候,我并未去过月城,只是在去无锡的路上,知道有一个戴庄车站,从那里往西,便可抵达月城。每年过年时,家中餐桌上总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蔬菜——月城水芹。那水芹又长又大,根部扎根于黑彻彻的淤泥之中,白根绿叶,在冰天雪地的冬日里,显得格外清新脱俗,宛如月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令人赞叹不已。

小学时,我听父亲讲起了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故事。父亲说,我们家的祖上在月城,当日寇打到江阴时,我们黄家第一个想到的逃难之处便是月城祖堂。然而,由于花山一带发生战事,月城先于华士陷入险境,我们黄家的逃难计划才不得不作罢。这个故事,如同一个烙印,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也让我对月城有了更深的情感羁绊。


父亲是个极为注重家族传承的人,可遗憾的是,维系宗族关系的家谱却早早地失传了。于是,工作之余,父亲多次前往月城祖堂,寻找宗谱,寻觅祖宗留下的遗迹。七十年代末,我跟随父亲踏上了月城的土地。我们在锡澄线的戴庄车站下了车,一路往西,走过一段长长的路,跨过一座高高的大桥后,终于来到了这座古老的小镇。

父亲指着路南那栉比鳞次的店铺和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轻声告诉我,这里便是古杏堂黄家老祖宗建城墙的地方。他说,听爷爷讲,古时候,月城的许多土地和店铺都曾是黄家的产业。我望着那些老房子的屋檐和山墙,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黄家鼎盛的年代。然而,父亲的话却将我拉回了现实:“黄家的房子早就没有了,现在街上的房屋,充其量也就是清朝或者民国时期的建筑了,毕竟黄家在月城发迹已是五百年前的事了,而黄家的败落,则是因为誓死抗清啊。”


父亲寻找宗谱的过程并不顺利,多年来,他四处询问,却始终一无所获,这也成为了他心中的一大遗憾。而我,在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在月城自己下属单位的一位同姓黄的黄洪兴那里得到了宗谱的信息。最终,我找到了一大木箱七八十本珍藏的从春申君黄歇开始一直到解放前的古杏堂黄氏总谱,并由此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我家华士育德堂的支谱,父亲的遗愿终于在我手中得以实现。

在月城,我还听说了许多其他的故事。比如,月城曾经有一座双桥,它的模样如同江阴南门的八字桥,只是双桥靠得更近,彼此相依,宛如一对亲密无间的恋人。可惜的是,在一次洪涝灾害后,双桥突然倒塌,只留下了一片残垣断壁。我曾专门去看过它倒在河塘里的样子,那断裂的桥石,半浸在水中,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月城的沿山村,在过去也曾有过一段传奇的故事。那时,沿山村的当家人梁林宝,几乎和华西村的吴仁宝一样出名。我曾跟着市委宣传部的科长两次去拜访他,却都未能得到接待。回来的路上,科长笑着调侃道:“梁书记正在筹办大企业呢,哪里有时间来接待我们?除非是常委部长来了。”那时的沿山村,确实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甚至有人说,它有机会成为江阴的另一个奇迹。然而,也有人说,幸亏那个特大钢厂最终没有办起来,否则,月城如今的好环境、好风光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当然,说到月城,就不得不提它的文化。月城素有“中国民间小戏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了许多文人,也孕育了独特的戏曲文化。我因为工作的关系,结识了月城的几任文化站长,张斌龙、顾大通、韩掌娣,还有几位既是领导又是才子才女的唐震球、江桂苞、陈锡良、庄铁声、刘卫星等。他们才华横溢,心系月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月城的文化发展添砖加瓦,他们是月城文化的瑰宝,也是月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中流砥柱。


如今,月城的模样或许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那些流传已久的故事,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遗迹,却依然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月城,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的地方,它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坐在时光的角落里,等待着人们去聆听它的故事,去感受它的魅力。而我,作为月城古杏堂黄氏的后人,也将永远为自己的祖堂是月城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完)讹误烦君勤指摘!谬言烦卿多指正!_注:故事均智能采集于网络,有误的地方务必请多指正,意见集合后会再发布!关注我,江阴故事讲不完!

发布于 2025-10-14 12:13
收藏
1
上一篇:菏泽定陶芹香飘满棚,保障春节供应“喜丰收”不脱档 下一篇:炊事班独家秘制,芹香小炒排,唤醒味蕾的排骨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