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解语花”少数民族妇女扶助项目,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妇女幸福满满。用她们的话说:“遇难题有帮手,解心结有娘家,想创业有载体。”到目前为止,该镇1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就业创业,其中近50名被表彰为“少数民族六好示范户”。前不久,张甸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据张甸镇党委书记张承介绍,该镇有190多名少数民族留守妇女,有土家族、壮族、苗族、满族等15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留守妇女大多是婚嫁外来人口,所嫁家庭大多条件不好,加之她们文化程次不高、专业技能不强,且人情风俗、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也与当地村民存在着差异,难以就业创业。2018年,该镇创新成立了“解语花”(解心结、聊心话、开心话)社会服务中心,吸纳了30多名爱心志愿者,推动“少数民族妇女扶助项目”做深做实,为少数民族妇女定期开展联谊帮困、技能培训、企业结对帮扶、致富经验现场交流等活动,从而让全镇少数民族留守妇女培训有了阵地,开展活动有了计划,遇到难题有了帮手,解开心结有了娘家。
彝族妇女黄顺梦、回族妇女黄明荣和壮族姑娘蔡婷婷参加“解语花”社会服务中心组织的技能培训、“暖冬行”公益蛋糕制作等活动后,相识相知,成了好姐妹,萌生了创业欲望。爱心志愿者、张甸镇妇联主席顾震莲了解情况后,鼓励她们大胆创业,并联系人社部门,帮助申请10万元创业贷款,且让出自家60平方米的店面房。去年7月,她们三人共创了面积120多平方米的蓝精母婴生活馆和产后恢复SPA会所,销售价廉物美的母婴用品,为少数民族家庭婴幼儿免费提供洗澡游泳等服务。 如今,37岁的黄明荣和31岁的黄顺梦分别担任“解语花”社会服务中心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创设“解语花”微家服务平台,将生活馆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和“解语花”志愿服务站。土家族妇女小敏打工时跌伤,住院治疗欠下医疗费,抱着试试看心里求助“解语花”志愿服务站。黄顺梦等志愿者听说情况,一边联系姜堰民宗局,一边倡议志愿者捐款,筹集6000元,送到小敏的病床前,缓解了燃眉之急。小敏感慨地说,“‘解语花”服务中心不亏是咱们少数民族妇女的‘娘家’。”出院后,她首先来到“解语花”志愿服务站,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传递爱心。
“‘解词花’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更是咱们少数民族妇女创业致富的摇篮。”在张甸镇三野村泰州市鑫野嘉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苗族妇女王爱珍操作着编绳机感慨地说。她是河南人,丈夫宋学明精通机械。2015年11月,夫妻俩看着村民无法处理的稻秸秆,想变废为宝编成草绳。宋学明摸索一番,造出了草绳编织机。去年,“解语花”服务中心获悉这一情况,联手姜堰民宗局,成立鑫野嘉禾合作社“解语花”创业帮扶基地,主要提供秸秆收购、草绳编织、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先后吸纳三野村、大丁村、梅垛村近30名少数民族妇女家门口创业致富。
据三野村党总支书记、鑫野嘉禾合作社社长钱后红介绍,合作社所需加工的秸秆全部来源于本村基本农田的水稻秸秆,年均使用秸秆1500多吨,生产的草绳定点销往市区园林绿化公司、砂轮厂等合作单位 ,全年年均总产值约50万元,净利润24万元,为少数民族同胞每年人均至少增收2万元。去年,合作社请来广西籍壮族妇女罗美班,传授编绳技艺,助其家门口创业。脱贫后的她不忘回报社会,常做公益活动,荣获“姜堰好人”称号。 目前,张甸镇“解语花”社会服务中心已有1个微家服务平台和2个创业帮扶基地。下一步,“解语花”服务中心将新建更多的微家服务平台和创业帮扶基地,确保少数民族妇女就业创业100%。 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钱宏斌 姜媛媛 钱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