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秘史,一幅图藏匿的鲜为人知历史,你的慧眼能发现吗?

当然,我很乐意尝试!请上传图片,我会尽力解读其中隐藏的历史信息。

相关阅读延伸:一幅图隐藏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你看出来了吗?

先看这幅图明宣宗行乐图


大家知道这些在干吗啊,他们在打“高尔夫”,图中拿一根小棍瞄准地上一枚弹子的人就是明宣宗。这项运动在古代叫做捶丸,即拿小棍击石球。这项运动兴起与中国古代却并没有源远流长的流传下来,而是传入西方被洋人发扬光大。让我们看看古代高尔夫的发展历程。

1.捶丸的起源与发展

捶丸的前身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当时的步打球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有较强的对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同场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球门改为球穴,名称也随之改称为“步击”、“捶丸”。

捶丸,盛于宋、金、元三代。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乐此不疲。这在元人散曲、杂剧中多有提及。元人无名氏《逞风流王焕百花亭》杂剧第二折曲中,王焕自夸什么游戏都会,“折莫是捶丸、气球、围棋、双陆、顶针续麻、拆白道字……”。《庆赏端阳》剧中的道白亦云:“你敢和我捶丸射柳,比试武艺么?”此外,最形象、最完整地反映当时捶丸活动情形的,是现存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的元代《捶丸图》。



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的元代《捶丸图》

捶丸发展至明代,已经远不如前代那样普及。不过,直到明代中期,捶丸尚未绝迹。明万历年问周履靖重刻《丸经》时曾作《跋》附于卷后,有云:“予壮游都邑间,好事者多好捶丸。”尽管如此,明代个别皇帝还是雅好此道,遂将捶丸引入宫中,其中就包括明宣宗。

捶丸运动经过了宋辽金元以至明代的发展繁荣后,逐渐走下坡,于清代趋向衰落,所见的仅是盛行于妇女、儿童间的简单的捶丸游戏。
明清之后逐渐发展成儿童的捶丸游戏

2.捶丸的规则

关于捶丸活动的最早记述,见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署名为“宁志斋”的人编写的专门论述捶丸的著作《丸经》。详细地叙述了捶丸的方法、规则、球场道德、场地设备及器材用品的规格。


捶丸器具

规则:比赛时,既可分组,曰“班”,曰“朋”;亦可不分组,各自为战。以参加人数多寡,又分为大会、中会、小会、一朋、单对等。10人、9人为大会,8人、7人为中会,6人、5人为小会,4人、3人为一朋,2人为单对。比赛前各到"关牌"处领筹。筹又叫牌,每人5筹。捶丸时,每人三棒,三棒均将球击入窝中才能赢一筹,所赢筹由输家给。根据筹之多少可分为大筹(20)、中筹(15),小筹(10)。比赛以先得以上各数为胜。

此外,还有一系列惩罚条例:不许换球,不准重捶,犯者本人及同组皆输。不许为他人指示地形,犯者输。借棒与他人,错他人球者为输。替他人击者输双筹。打在窝中用棒拨丸而击者输。如先有人在第二棒时将丸打在窝边,若后来人故意捶丸撞该球者也为输。凡此种种,输方出筹,赠与对方。最后,以得筹多少分胜负,并以筹为据分割财物。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中华古代传统体育的一项重要形式--捶丸,早在宋元时代就已日臻完善。它的制度化,规则的科学化和比赛的正规化,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乃至世界古代体育史,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甚至在规则和技术方面和现代高尔夫十分相似。

3.捶丸与现代高尔夫

现代高尔夫球一般认为起源于12世纪苏格兰人所玩的一种叫做“巴卡尼克”的游戏。在英国,也有证据显示,早在14世纪中期,英国人就已经在玩一种类似高尔夫球的游戏。英国博物馆里还有一本16世纪出版的书籍,书中有一张图片画着三个选手,每人有一个球和一根球棍,地上还有球洞。现代高尔夫球的规则最早于公元1754年在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高尔夫球友会制定。


西方早期高尔夫

因此,捶丸很可能是在元代传入欧洲的。蒙古人的西征,将以前闭塞的欧亚路途完全打开。可以说,元代是一个大规模东西文化交流的时代,而“东学西渐”又是其主要趋向。因为征服者的文化,特别是接受了汉文化影响的元文化对被征服者而言,总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在这种东学西渐大潮的冲击下,捶丸的入西可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很多发源于我国的运动最后却往往被西方所超越,比如:蹴鞠和现代足球。其实不仅仅是运动,很多发源于中华大地的发明都被洋人所用,比如:四大发明最后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推动力,最后用来殖民中国,奴役中国,不得不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发布于 2025-09-14 21:13
收藏
1
上一篇:辣椒快打跨界合作,全方位产品大全盘点 下一篇:探寻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