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国联军:百年前的城门,百年后的烟云
你见过城门吗?老北京的那种,高高的、灰灰的,小时候看着总觉得坚不可摧。可谁能想到,城门也挡不住铁蹄和大炮。那年,一个破晓,北京的西城门还挨着炮轰,东城门上,美军早就架起了云梯,恨不得插上“第一”的旗。这不是电影桥段,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那一天,真实到每个细节都敲在心口。
可明明是光天化日,一个城池却就这样沦陷了。星条旗上了城头,城门开了,异国士兵鱼贯而入——有的步伐张扬,有的两眼发光甩着枪。北京人还没回过神,天就塌下来了。那一夜,成了无数家庭的噩梦。日后讲这一天的人,总感觉嗓子里哽着什么,吐也不是,咽也不是。
其实,清廷和外国人针尖对麦芒的戏,早已上演了好多年。只是这回,轮到底层百姓把命豁出去了——山东那边起的,叫“拳民”,后来大家都喊“义和团”。有人说,那些是疯子,兴风作浪;可我倒偏觉得,他们不过是苦日子熬出来的勇气罢了。说得再难听些,要是世道还过得去,谁肯扯着嗓子“驱除洋人”?家都保不住了,就想拼个痛快。
慈禧太后那个时候很精明——自己装糊涂躲后头,看洋人闹心、义和团惹事。清政府不肯撕破脸,那就让这群赤脚汉子往前冲,既能堵洋人的口,也能让朝廷干净两手。说白了,就是借刀杀人。于是,拳民的队伍一路北上,越来越多,从山东、河南,最后杀到了直隶。
洋人那帮商贾、传教士哪里受得了这阵仗,纷纷告急,催着自己的政府露脸,要求清廷赶紧收拾得罪人的“义和团”。可偏偏当时清朝主事的那拨官员,硬是一根筋想和列强死扛。慈禧权衡再三,干脆让大队义和团进了北京。京城里的老外们做了噩梦,说是晚上都得挨家点灯胆子才大一点。再后来,他们就招来了远方的救兵。
这一回,可不是普通的兵。俄国和日本弄来的是点名点姓的正规军,脸冷得像刀子,手里的枪也是新鲜玩意。英国、法国那批,什么印籍兵、越南兵都拉来了,东拼西凑。德国反应慢点儿,兵还没出发就下单;意大利和奥匈干脆当场招新兵。这不,八个国家,号称“联军”,十八九千人,杀气腾腾直扑北京。
你要问清军有多少?纸面上跟沙里淘金似的,说是二十多万,真到了火线却飘得很。那些被拿作肉盾的义和团,后背顶着清军的枪口,面前撞上洋鬼子的机枪雨。这种光景,换了谁都明白,自己就是猪头肉,哪是什么救世英雄。几个回合下来,十万口人,没剩下几个能喘气的。这些底层的生命,就像没人在意的荒草,被践踏过后连名字都没了。
义和团这么一倒,联军才是真正和清军正面对上。奇怪的是,人家八九千杂牌兵,反而把二十万清军赶得节节败退。如果说洋枪洋炮厉害,这没办法——可是你瞧咱们自家兵,好多还没开打就丢盔弃甲。再说有的人,白天杀气腾腾,夜里就东躲西藏。情绪这个东西啊,一旦崩了,就连钢刀都不灵了。
很快,8月14日的凌晨,城防就被攻破。一边是俄国大兵轰西门,一边是美国兵攀东门。那会儿,慈禧早带着光绪皇帝卷铺盖逃向西安了。老北京的居民,这几年已经够难过——本来义和团进城抢劫,大伙儿刚刚熬过一劫,哪想到更大的灾祸才刚拉开帷幕。
联军进了北京,把城分了八块,谁进哪片算老天爷决定。城里顿时喊杀震天,呛人的烟火气和哭喊声混着。各国发的命令几乎都讲明白了:放开杀,三天之内,别管规矩。这事听起来像话本里头的坏蛋,可那几天的北京,比故事里的还惨。
家家户户的门板被踢烂,枪搁在桌上,挑走金银细软。更恐怖的是,城里不少年轻的女人被抓走,扔进胡同里没人管。人命廉价,连胡同口的乞丐都不再乞讨了——整座城市都变成死气沉沉的赌场。更糟糕的,还数那些进宫的洋兵,不管是字画还是瓷器,能拿就顺走,搬不动的干脆给砸了。
想想那时的紫禁城,明清两朝最讲究的大宅子,如今剩一地的瓦砾。那些雕梁画栋、玉器珠宝,很多没机会再见天日。至于皇家陵墓,说句真话,谁家祖坟被铲了心里能舒服?八国联军这是头一次进清西陵盗墓,搅得帝王后妃尸骨无存,陪葬的宝贝倒是成了远方的战利品。
有个老北京街坊,后来喝醉了说,祸从上头来,百姓最遭殃。的确。那一年,北京不少人,特别是胆子小怕受辱的姑娘,最后干脆自杀。也许她们心里的绝望,大过一切。碾过这场人间惨剧,到9月7日才算收场。慈禧不得不求和,乖乖签下了被后人痛骂的《辛丑条约》,赔款、割地,什么都随了洋人。
百年弹指一挥间——现如今咱再回头看,感受是又苦又涩。很多人想,凭什么我们要受这么多的苦?可历史就是这样,惨烈的都是底层写下来的。
再往后看,这些嘲笑咱们的八国里,有些国家的路也未必光鲜。奥匈帝国那个名字,后来的小孩估计连听都没听过——分成奥地利、匈牙利后,早七零八落。沙俄呢?跟咱们一样,革命推翻了沙皇,苦头也几个世纪没停。
英国、法国再富裕,不也被二战打残了底子?德国分裂了三四十年,意大利虽然风度翩翩,但在欧洲再也不是吆五喝六的人物。日本呢,被原子弹轰过以后,再怎么重振制造业,也得干看着美军基地留在家门口。
只剩美国,捞足了天时地利。可世事轮流转,这几年风头又开始往下走。中国却实实在在地站起来了,甚至有人感慨“河东河西”,不愧是百年大梦一场。
这些年,每次拍老照片,想起这一段,总觉得酸:咱们的先辈留下了伤疤,后人却用一百年的努力往上爬。强大,从来不是写在嘴上,而是要一代代往下传。问题是,等过了一百年后,谁还能记得,那道残破的城门夜里响过怎样的呼喊?历史会给答案,或许,也只留给后人一点冷静思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