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小编对日本的美学文化甚是喜欢,最喜欢的数侘寂文化。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尤其是无常。所以对于这个词,我们或可以用“禅寂”来理解。
侘,这个汉字在汉语中有夸耀与失意之意,而拿去日文中以后,意思便相去甚远。在日本,“侘”(わび)是动词“わぶ”的名词形,从其形容词“わびしい/ wabishii”的角度比较容易理解,即:与良好状态相对的恶劣状态的意思。引申的意思还包括“品质粗糙的样子”,或者“简单朴实的样子”等;更极端一点,这个词还可能指“寒酸的样子”、“贫穷”等意思。词源本身如同此字在汉语中相似,不具有很好的意思,到了14世纪,可能受到禅宗等的影响,这个概念开始受到积极评价,从而融入了日本的美学意识中。现在的“侘”是对以下事物的否定:富有、富贵、华丽、巧言令色、鲜艳、艳丽、豪华、丰满、繁琐;相反,可以用以下词汇来表示“侘”的概念:贫困、困乏、朴直、谨慎、节制、冷瘦、枯萎、老朽、寂寞、幼拙、简素、幽暗、静溢、野趣、自然、无圣。
“侘”在日本是常用于表现茶道之美,人们称自村田珠光兴起的草庵茶开始,到千利休达到最高点为止的利休茶道全系统为“侘び茶”。“侘”成为茶道的一个理论,也就是“侘び茶”这个词出现的时期是江戸时代。茶道当中“侘”所包含的意思不仅是粗糙,也包含虽然外表一般但追求质感,追求美感的意愿的这层意思。
“侘び”的意思通过“侘び数寄”这样的熟语来表达,指的就是指清淡但高质的茶,以及喜欢喝这种茶的人。而侘茶人,如同《山上宗二记》所写,也就是那些“不持一物,唯觉悟、工夫、技术三者齐备者也”的人,也被称作“贫乏茶人”。到了千宗旦的时候,单独一个“侘”字指的是“无一物”的茶人。
这个字最初也不是什么特别美的概念,《徒然草》等古书中记载这个词有年代久远的书册散发出阵阵浓味的意思,这确认了那个时候已经有了鉴赏古旧之美的意识。到了室町时代,这个概念在俳句的世界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还被纳入了能乐等艺术形式中,并开始理论化。此外还成为松尾芭蕉之后所创作的俳句中占据了美意识的中心位置,但一般认为松尾本人就这个词并没有留下什么直接的评价和记录。
俳句中的“寂”尤其指旧物,或者老人等所共同持有的特征,用寺田寅彦的话来讲,像是从旧物的内在渗出来一样,与外表没有什么关系的美感;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比如生了苔的石头。谁也无法推动的石头在风土当中表面开始生苔,变成绿色。日本人将此看作是从石头内部散发出来的东西,尤为注目。
由于这种欣赏旧物之美的态度,这个词与古董鉴赏关系很深。有这个概念的日本古董鉴赏和西方古董鉴赏就有了不同之处,比如日本的古董鉴赏由于“寂”这个概念更为重视自然在物品上留下的痕迹,而西方的古董鉴赏更注重古董本身的历史价值。在汉语中,也有一个用于表达这种物质表面所流露出的那种安静氛围含义的汉字:“锖”。
茶道本身就是侘寂如何显现在日本文化中的例证。茶道由禅宗大师与僧侣们所发扬,14世纪时被富有的贵族采用,他们精心建造茶室,使用从中国进口而来的华贵茶具。然而,在16世纪,茶道大师千利休提出了一种新的茶道方式,使之可以在小的茶屋中进行,茶具也是本地的工匠所做。千利休的这种茶道仪式征服了不富裕的民众们,成为著名的侘茶道(即以侘的方式进行的茶道)。
=============================
「祥和美」(微信号:szxhm0755)
致力塑造深度美丽时尚资讯的社区,
让时尚不再步履匆匆;
分享前沿的信息,有腔有调的点评,
遇见即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