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以下自理老人必学,提升生活品质的实用技能清单

太棒了!保持积极学习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对维持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非常有好处。即使您能自理,掌握一些额外的技能不仅能增加生活乐趣,还能在必要时提供更多选择,甚至增强自信心。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给您带来启发:
"一、 数字化生活技能 (适应时代,减少依赖)"
1. "使用智能手机基础操作:" "打电话和发短信:" 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使用地图导航:" 方便出门购物、看病或去不熟悉的地方。 "使用健康应用:" 记录步数、血压、血糖等,查看健康资讯。 "下载常用APP:" 如视频APP(看新闻、戏曲、纪录片)、音乐APP、购物APP(方便足不出户)、银行APP(移动支付、查账)。 "学习使用放大镜、对比度等辅助功能:" 如果视力略有下降,手机自带的这些功能很有用。
2. "线上学习资源:" "注册学习账号:" 很多平台(如微信视频号、B站、甚至一些老年大学APP)提供免费或付费的技能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二、 健康与安全技能 (提升生活质量,保障安全)"
1. "基础急救知识:" "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

相关阅读延伸:如果你是75岁以下的老人,又能自理,建议逼自己学会这些生活技能

我叫林建国,今年六十八。

退休前,在一家国营机床厂当了半辈子技术员,跟钢铁和机油打交道。

我这人,没什么大本事,但一辈子就信一个理:人得靠自己。

手里有活儿,心里不慌。

可这理儿,退休之后,好像越来越不管用了。

我老伴儿走了五年。

儿子林伟,出息,在市里最好的写字楼里当什么总监,忙得脚不沾地。

儿媳妇小娟,会计,也忙。

孙子乐乐,上初三,比他爹还忙。

我就一个人,守着这套八十年代的老房子。

房子和我一样,旧了,哪儿哪儿都透着一股子不灵便的劲儿。

就像今天早上。

我拧开煤气灶,摁下打火开关。

“咔哒,咔哒,咔哒……”

只有声音,没火苗。

我又试了几次,那蓝色的火苗,就是死活不肯冒头。

嘿,这老伙计,也想退休了?

我拍了拍灶台,没用。检查了煤气管,好好的。看了看电池盒,换了新电池。

还是没用。

没辙了。

我摸出我的老年机,翻出儿子的号码。

电话“嘟”了很久才接通。

“喂,爸。”林伟的声音混杂着键盘敲击的噼啪声,像隔着一条奔腾的河。

“小伟,我这儿……”

“爸,我这正开会呢,您长话短说。”

我心里那点想让他回来看看的念头,一下子就憋回去了。

“煤气灶坏了,打不着火。”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坏了?”他那边顿了一下,“那您先别弄了,危险。中午叫个外卖吃吧,我晚上回去看看。”

外卖。

又是这两个字。

这两个字,像一根针,不粗,但总能精准地扎到我心里最不舒服的那个地方。

“我不会。”我说。

“爸,我上次不是教过您吗?就在那个智能手机上,点几下就行。”他的语气开始有点不耐烦了。

那个智能手机,是他去年过年硬塞给我的。

一个黑色的、滑溜溜的板砖,躺在抽屉里大半年了,屏幕上的出厂膜都还没撕。

我对着它,就像对着一个不讲道理的领导,浑身别扭。

“我学不会,太复杂了。”

“不复杂,爸,您就是不愿意学。您看人家张叔,都七十了,朋友圈玩得比我还溜。”

我沉默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林总,方案需要您确认一下。”

“行了爸,我先挂了,您自己琢磨一下,或者找邻居帮帮忙。晚上我一定回去。”

“嘟嘟嘟……”

电话断了。

我举着我的老年机,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站了很久。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灰尘在光柱里跳舞。

琢磨。

邻居。

我这层楼,对门搬走好几年了,一直空着。楼上那家,年轻人,白天从来见不着人。楼下王阿姨,前年被女儿接到南方去了。

邻居?哪儿来的邻居?

我拉开抽屉,拿出那个黑色的“板砖”。

按了一下侧面的钮,屏幕亮了。

花花绿绿的图标,像一堆看不懂的外国符号,挤在一起,冲我挤眉弄眼。

我戴上老花镜,凑近了看。

外卖……哪个是外卖?

一个黄色的,上面画着个袋鼠?

一个蓝色的,写着“饿”?

我感觉我的血压有点往上走。

这叫什么事儿!

想当年在厂里,上千个零件的图纸,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现在,对着这巴掌大的玩意儿,我像个文盲。

肚子里传来“咕噜”一声。

饿了。

人是铁,饭是钢。总不能为这点事儿饿死。

我一咬牙,拿起那个滑溜溜的板砖,决定跟它死磕到底。

我先是试着点了那个黄色的袋鼠。

一个页面弹出来,上面是各种菜的图片,红的绿的,油光锃亮。

下面有行小字:“新人专享1元购”。

1元?骗子吧。

我心里嘀咕着,手指在屏幕上划拉。

太滑了。

一不小心,就划到了不知道什么地方。

一个穿着清凉的女主播正在屏幕里又唱又跳,声音开得巨大。

“哥哥们点点关注!小礼物走一走!”

我吓得差点把手机扔出去。

手忙脚乱地摁了半天,才把那个要命的窗口关掉。

心怦怦直跳。

这玩意儿,比车间的冲压机还危险。

我喘了口气,换了个蓝色的“饿”字软件。

这个界面看起来稍微“正经”一点。

我学着刚才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划动。

找到一家看起来顺眼的“家常菜馆”。

西红柿炒鸡蛋,18块。

青椒肉丝,22块。

我心里盘算了一下。在家里自己做,这两个菜成本超不过10块钱。

真黑。

但肚子又叫了。

算了,认栽。

我点了西红柿炒鸡蛋,又点了一份米饭。

屏幕下方跳出一个按钮:“去结算”。

我点了。

又一个新页面。

“请选择支付方式”。

下面是几个图标,一个“微”字,一个“支”字。

支付?怎么支付?

我浑身上下,只有口袋里几张皱巴巴的现金。

它还能从我口袋里把钱掏走不成?

我盯着那个页面,陷入了沉思。

难道要我把钱塞进手机的充电口里?

这个念头一出来,我自己都觉得荒唐。

不行,还得问人。

问谁?

林伟是指望不上了。

我突然想到了孙子乐乐。

这小子,对这玩意儿门儿清。

我拿起老年机,给乐乐打了个电话。

“喂,爷爷。”乐乐的声音听起来有点没睡醒。

“乐乐啊,没上学?”

“爷爷,今天周六。”

哦,对,周六。我这日子过糊涂了。

“那个……爷爷问你个事儿。你爸给我那个手机,怎么买东西付钱啊?”

“付钱?哦,用微信或者支付宝啊。”

“什么是微信支付宝?”

电话那头沉默了。

我能想象到乐乐在那边翻白眼的样子。

“爷爷,这个……一两句说不清楚。您得先绑定银行卡。”

“绑定银行卡?那钱不就都让它知道了?不安全吧?”我警惕起来。

“哎呀,安全的,全中国十几亿人都在用呢……这样吧爷爷,我下午写完作业过去一趟,当面教您。”

“行,行,那你快点来啊,爷爷等你吃饭。”

挂了电话,我心里踏实了一半。

另一半,还是悬着。

一下午,就这么等着。

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

我翻箱倒柜,找出一包方便面。

幸好,还有个烧水的电水壶。

开水冲下去,一股熟悉的、廉价的香味弥漫开来。

我端着泡面,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

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

楼下,孩子们在嬉笑打闹,年轻的父母在后面追着喊。

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像一座孤岛。

这城市的热闹,这时代的洪流,好像都跟我没什么关系。

我被落下了。

彻彻底底地落下了。

下午四点,门铃响了。

是乐乐。

他背着个大书包,额头上还带着汗。

“爷爷,我来了。”

“快进来,快进来。”我赶紧把他迎进来。

乐乐一进门,就直奔主题。

他拿起那个“板砖”,手指在上面飞快地操作。

“爷爷,您看,这个是微信,绿色的。这个是支付宝,蓝色的。”

“我给您下载好了,您得先拿身份证和银行卡,做个实名认证。”

我把东西找出来,递给他。

他在手机上对着我的脸扫了一下,又对着身份证拍了照。

“好了,现在绑定银行卡。您把卡号输进去,然后银行会给您这个手机号发一个验证码。”

我戴着老花镜,哆哆嗦嗦地把那串数字一个一个摁进去。

“好了,爷爷,您自己设一个六位数的支付密码,一定要记住啊,以后花钱都得用这个。”

我设了我老伴儿的生日。

这个,忘不了。

“行了!”乐乐把手机递给我,“现在您可以买东西了。我们再试一次。”

他重新打开那个蓝色的“饿”字软件。

还是那家家常菜馆。

还是西红柿炒鸡蛋。

“去结算。”

“选择微信支付。”

屏幕跳转到一个输入密码的界面。

我小心翼翼地摁下那六个数字。

“支付成功。”

屏幕上跳出这四个字。

紧接着,我的老年机响了,是一条短信。

“【XX银行】您尾号XXXX的储蓄卡消费支出19.50元。”

钱……真的就这么花出去了。

没有找零,没有签字,甚至没有摸到钱。

感觉有点不真实。

“爷爷,您看,这不就成了吗?上面写着,商家已经接单,骑手正在路上,大概20分钟就到。”

乐乐一脸的“看吧,很简单”的表情。

我拿着手机,心里五味杂陈。

是,成了。

可我怎么觉得,我好像把自己的什么东西,交出去了呢?

大概二十五分钟后,门铃又响了。

我打开门,一个穿着蓝色制服的小伙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

“您好,您的外卖。”

我接过来。

袋子还是温的。

这就是外卖。

这就是我儿子说的,点几下就行的生活。

“谢谢啊,小伙子。”

“不客气,麻烦给个五星好评啊大爷!”小伙子说完,一阵风似的跑了。

好评?什么好评?

我拎着饭,关上门。

乐乐已经瘫在沙发上玩游戏了。

“乐乐,吃饭了。”

“爷爷您吃吧,我妈让我回家吃。”

“这……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啊。”

“您吃不完就放冰箱,明天热热再吃呗。”

他挥挥手,眼睛没离开屏幕。

我把饭菜倒在盘子里。

西红柿炒鸡蛋,油汪汪的,番茄酱放多了,有点腻。

米饭,有点硬。

我一个人坐在饭桌前,慢慢地嚼着。

味道,比不上我老伴儿做的。

甚至比不上我自己炒的。

但,这是我凭自己“本事”,吃上的第一顿饭。

虽然这“本事”,是孙子教的。

吃完饭,乐乐要走了。

我送他到门口。

“乐乐,今天谢谢你了。”

“嗨,小事一桩。”他摆摆手,“爷爷,您以后有事没事多捣鼓捣鼓那手机,功能多着呢。我同学的爷爷,天天在网上斗地主,还看直播呢。”

“行,我知道了。”

送走乐乐,我回到客厅。

林伟还没回来。

桌上的饭菜已经凉了。

我拿起那个智能手机。

屏幕上,还停留在支付成功的页面。

我忽然觉得,这玩意儿,好像也没那么面目可憎了。

它像一扇门。

一扇我之前一直紧闭着,甚至不屑于去推开的门。

门外,是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世界。

我,一个六十八岁的老头,现在要试着,把这扇门推开一条缝。

从那天起,我开始逼自己。

逼自己用那个“板砖”。

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不是去公园遛弯,而是坐在沙发上,研究它。

我把林伟给我办的手机卡套餐,从最低档换成了流量最多的那种。

营业厅的小姑娘还纳闷,说:“大爷,您这岁数,用得了这么多流量吗?”

我挺了挺胸膛:“用得了。”

我给自己定了几个小目标。

第一个,学会网上买菜。

小区门口的菜市场,走路要十五分钟。以前不觉得远,现在,走一个来回,腿就发酸。

我打开那个叫“多多买菜”还是“美团优选”的软件。

上面的菜,便宜得不可思议。

三块钱一斤的西红柿,它卖九毛九。

我抱着怀疑的态度,下了一单。

第二天,手机收到一条信息,让我去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取货。

我去了。

报上手机尾号,老板娘从一堆花花绿绿的袋子里,翻出我的那份。

菜很新鲜。

我拎着菜回家,感觉自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这不仅是省了几块钱的事。

这是我不用再提着沉甸甸的菜篮子,气喘吁吁地爬三楼了。

这是自由。

第二个目标,学会用微信。

乐乐帮我注册了账号,头像是我家窗台上那盆长得最好的君子兰。

他把我拉进了一个叫“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

里面只有三个人:我,林伟,小娟。

群里很安静,上一次的聊天记录,还是三个月前,林伟发的“父亲节快乐”。

我学着乐乐教我的,打字。

用那个“手写输入法”。

我的手指又粗又笨,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手机还老识别错。

我想打“今天天气不错”。

写出来,变成了“今天天气不借”。

我对着那几个字,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急出一头汗。

最后,我放弃了。

我找到了那个话筒的标志。

按住,说话。

“小伟啊,我今天,学会网上买菜了。那个菜,还挺新鲜的。”

我的声音,就这么发出去了。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林伟回复了。

也是一条语音。

“爸,那挺好啊,以后就不用您自己去菜市场了,省得累。想吃什么就买。”

声音里,似乎带着一丝欣慰。

那天晚上,我又对着手机,发了好几条语音。

我说我中午吃了什么。

我说楼下的桂花开了,真香。

我说我想乐乐了。

林伟和小娟,偶尔会回一两句。

“好的爸。”

“知道了。”

“乐乐作业多,周末让他去看您。”

虽然简单,但这个群,好像因为我的声音,有了一点生气。

我不再是那个只会等着电话响起的孤岛了。

第三个目标,也是最难的一个目标:搞定那个坏掉的煤气灶。

林伟那天晚上回来了。

他检查了一下,说:“爸,这灶头老化了,修不了,得换个新的。”

“行,那你帮我买一个吧。”我说。

“我这阵子忙,没时间去家电城。要不,我还是在网上给您订一个?”

又是网上。

我犹豫了一下,说:“我自己来。”

林伟愣住了,像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您自己来?您会吗?”

“我学。”

我这话,说得斩钉截铁。

林伟盯着我看了半天,最后笑了。

“行,我爸就是牛。那您试试,有什么不懂的再问我。”

他把一个叫“京东”的软件给我调出来。

“爸,买大家电,上这个,靠谱。自营的,第二天就到,还管安装。”

送走林伟,我开始了我的“攻坚战”。

在京东上搜索“燃气灶”。

哗啦啦,出来几百个。

方的,圆的,一个头的,两个头的。

什么“一级能效”,“钢化玻璃面板”,“熄火保护”。

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拿出当技术员时的劲头。

我不光看图片,我还点进去看“商品详情”。

看尺寸,看参数,看用户评价。

“火力很猛,爆炒给力!”——这个好。

“安装师傅很专业,态度好。”——这个也好。

“用了两个月就坏了,垃圾!”——这个不行,pass。

我整整花了两天时间,对比了十几个品牌,几十个型号,看了一百多条评价。

最后,锁定了一款。

价格一千二百块。

不便宜。

但评价好,功能也符合我的要求。

我颤抖着手指,点了“立即购买”。

然后,输入那个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密码。

“下单成功,预计明天送达。”

那一刻,我的心跳得比第一次在车间独立操作车床时还快。

这可是一千二百块钱。

就这么点几下,没了。

万一送来的东西是坏的怎么办?

万一安装师傅是骗子怎么办?

我一晚上都没睡好。

第二天上午,电话响了。

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您好,是林建国先生吗?您的燃气灶到了,我现在在您小区门口,给您送上来。”

我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真的来了。

我开了门,两个穿着蓝色工服的小伙子,抬着一个大箱子。

“大爷,放哪儿?”

“就这儿,厨房。”

他们把旧的灶台拆下来,又把新的装上去。

接管子,测漏气,打火。

“噌”的一声。

一朵漂亮的、蓝色的火苗,欢快地跳跃起来。

“好了大爷,您试试。”

我走过去,拧了拧开关。

火苗随着我的动作,变大,变小。

稳稳的。

“没问题了。您在这儿签个字。”

安装师傅递过来一个手持的机器。

我在上面用手指签下我的名字。

又是这种感觉。

不真实,但又实实在在。

送走师傅,我一个人站在新灶台前,看了很久。

锃亮的钢化玻璃面板,倒映出我花白的头发,和我脸上藏不住的笑意。

我拿出手机,对着那朵蓝色的火苗,拍了一张照片。

手有点抖,拍虚了。

但我还是把它发到了“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

然后,我用手写输入,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新灶,我自己买的,装好了。”

这次,林伟几乎是秒回。

不是语音,是一行字。

“爸,您太厉害了!”

后面,还跟了一个大拇指的表情。

我看着那个大拇指,眼睛有点发酸。

从搞定外卖,到自己换掉煤气灶,我花了将近一个月。

这一个月,我好像把这辈子没动过的脑筋都动了。

我发现,那个黑色的“板砖”,其实是个工具箱。

里面什么都有。

我学会了用地图软件。

输入我想去的公园,它能告诉我坐几路公交车,在哪一站下,连公交车还有几分钟到站都一清二楚。

我再也不用站在公交站牌下,眯着眼睛找那密密麻麻的站名了。

我学会了用一个叫“抖音”的东西。

不是看那些扭来扭去的小姑娘。

我关注了一个叫“退休工程师”的博主,他教人怎么修理家里的小电器。

我还关注了一个美食博主,他教的菜,比饭店的还好吃。

我甚至学会了在微信里跟人吵架。

我们楼有一个业主群。

有一天,群里有人发了一个链接,标题是《紧急通知!吃这种蔬菜会致癌,赶快告诉家人!》。

我点进去一看,胡说八道。

我当年在厂里,也接触过化工知识。

我忍不住在群里回复:“这是谣言,没有科学依据。”

发这条消息的,是住五楼的一个阿姨。

她立刻回复我:“你怎么知道是谣言?人家专家都说了!你这老头,懂什么!”

我火气也上来了。

我用语音一条一条地反驳她。

从蔬菜的成分,讲到癌症的诱因,再讲到科学实验的对照组原则。

我把当年跟车间主任争论技术问题的那股劲儿全拿出来了。

整个群都安静了。

最后,那个阿姨没声了。

过了会儿,群主(就是那个帮我取过菜的便利店老板娘)出来打圆场。

“林大爷真是博学啊!大家以后要注意甄别信息,不要轻信谣言。”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赢了一场大战役。

我不再是那个只会被谣言欺骗、转发养生链接的糊涂老头了。

我能分辨,我能思考,我甚至能战斗。

我的生活,因为这个小小的手机,变得丰富起来。

我不再每天盼着儿子打电话回来。

因为我知道他忙。

我有我自己的事要做。

我要研究今天中午吃什么新菜式。

我要在网上给我窗台上的君子兰买点新花肥。

我还要跟业主群里的老伙计们,为了“豆腐脑到底是吃甜的还是吃咸的”大战三百回合。

我甚至开始在网上看起了小说。

那些年轻人的故事,爱恨情仇,虽然我不太懂,但看着也挺有意思。

有时候,林伟会打电话回来。

“爸,最近怎么样啊?”

“挺好。刚在网上买了个拖把,电动的,省力。”

“爸,周末我带乐乐回去看您。”

“别,乐乐要补课。你们忙你们的,我这儿好着呢。”

我能感觉到电话那头,儿子的那种如释重负。

我知道,他不是不爱我。

他只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而我,一个快七十岁的老头,终于学会了,不去做压在他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种感觉,比什么都好。

它叫“尊严”。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我对手机的掌控,越来越熟练。

交水电煤气费,网上挂号,甚至用一个叫“剪映”的软件,把我拍的君子兰的照片,配上音乐,做成了一个小视频。

虽然做得歪歪扭扭,但我自己看着,美滋滋的。

我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不是那种苟延残喘的活着。

是真正地,跟这个时代,发生着联系。

直到那天晚上。

那是一个夏天的深夜,窗外狂风大作,雷声滚滚。

我被一阵惊雷吵醒。

屋里一片漆黑。

停电了。

我摸索着想去开灯,忘了电已经停了。

就在我准备躺下继续睡的时候,胸口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绞拧般的疼痛。

一瞬间,我呼吸不过来了。

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浸湿了我的睡衣。

我心里咯噔一下。

完了。

是心梗。

这个词,我从各种健康讲座里听过无数次。

我知道,时间就是生命。

我挣扎着爬起来,想去够床头的座机。

可那玩意儿,停电之后,就是个摆设。

我的手,开始发麻。

视线也变得模糊。

我摸到了我的老年机。

不行,按键太小,我已经看不清了。

恐惧,像潮水一样淹没了我。

我这就要死了吗?

一个人,悄无声息地,死在这个老房子里?

等到明天,不,可能后天,林伟发现不对劲,找人撬开门的时候,我都已经……

不!

我不能就这么死了!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我的手,碰到了那个冰冷的、滑溜溜的“板砖”。

我的智能手机!

我用尽全身力气,抓住了它。

凭着这几个月的肌肉记忆,我摸索着,按亮了屏幕。

屏幕的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刺眼。

我找到了拨号键,想给林伟打电话。

手指却不听使唤,怎么也按不对号码。

胸口的疼痛越来越剧烈。

我感觉自己快要失去意识了。

怎么办?怎么办?!

突然,一个念头,像闪电一样划过我的脑海。

业主群!

我用发抖的手,点开了微信。

找到了那个闪烁着几百条未读信息的业主群。

我点开了那个话筒标志。

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了出去。

“12号楼……301……我……我不行了……救命……”

声音,沙哑,微弱。

发出去之后,手机从我手里滑落。

我的世界,陷入了黑暗。

我不知道过了多久。

像一个世纪那么长。

又好像只是一瞬间。

我被一阵剧烈的摇晃和呼喊声惊醒。

“大爷!大爷!醒醒!”

我勉强睁开眼睛。

模模糊糊中,我看到几张焦急的脸。

有便利店的老板娘。

有住我对门的那个,我一直以为不认识的年轻人。

还有几个,我只在群里见过头像的邻居。

他们围着我。

那个年轻人,正拿着我的手机,对着电话那头大喊:“对!12号楼301!病人意识不清,疑似心梗!请尽快!”

是120。

很快,我听到了由远及近的救护车的声音。

我被抬上了担架。

经过客厅的时候,我看到我的智能手机,屏幕还亮着,就掉在沙发边上。

在业主群的聊天界面里,我那条微弱的求救语音下面,是十几条紧随其后的回复。

“301的林大爷?怎么了?”

“我住11号楼,离得近,我马上过去看看!”——这是那个年轻人。

“我已经打了120!也打了110!”——这是老板娘。

“大家别慌,谁家有速效救心丸?”

“林大爷,您撑住啊!”

……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我不是一座孤岛。

我从来都不是。

我在医院里住了半个月。

林伟和小娟,几乎天天都来。

林伟坐在我床边,给我削苹果,手艺还是那么笨。

他眼睛红红的,跟我说:“爸,对不起。那天晚上,我手机静音了。”

我摇摇头。

“不怪你。”

我看着他,这个已经人到中年的儿子,两鬓也开始有了白发。

“小伟,你爸我,这次是自己救了自己。”

林伟愣了一下,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是,您救了您自己。”

出院那天,是乐乐来接我的。

他帮我收拾东西,看到了床头柜上我的那个智能手机。

“爷爷,您现在可是我们小区的名人了。”

“什么名人?”

“‘教科书式自救’啊!我们业主群里都传遍了。那个便利店的张阿姨,现在天天在群里跟小区里的爷爷奶奶们说,要向您学习,学用智能手机。”

我笑了。

回到家。

推开门,一股熟悉的、安定的味道。

阳光正好,洒在窗台的君子兰上,叶片绿得发亮。

我的新灶台,一尘不染。

一切都和从前一样。

又好像,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拿起手机,熟练地打开了微信。

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发了一段语音。

“我回来了,都挺好,勿念。”

然后,我点开业主群。

里面,大家正在讨论晚上的广场舞。

我笑了笑,退出来。

点开了一个文档软件。

我想,我应该把我这些经历,写下来。

写给那些和我一样,曾经被时代甩在身后,感到孤独和无助的老伙计们。

我戴上老花镜,用手写输入,一笔一划地,敲下了第一行字。

标题是:

“如果你是75岁以下的老人,又能自理,建议逼自己学会这些生活技能。”

第一条,就是学会用智能手机。

不是为了追赶潮流,不是为了变成年轻人。

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能给自己,找到一条活路。

是为了,能有尊严地,过好自己的晚年。

是为了告诉这个飞速旋转的世界:

嘿,我还没下车呢。

发布于 2025-11-23 10:53
收藏
1
上一篇:9.9元网购惊魂!半夜“它”引发火灾,紧急提醒,速转给家人防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