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U18男子排球比赛中,黑龙江队以“学生队伍”的身份和挺进四强的成绩受到全网关注。这支队伍来自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培养出他们的教练叫包长林,凭着对排球的热爱和对孩子的责任,他带队20年,将一支“学生队伍”带成了黑龙江省18年不败的冠军之师。
大家都叫他“业余”教练,因为他是利用业余时间教导这支球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这些孩子们都能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出路。本期的《遇见你》,走进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一起去认识这位用热爱与责任点亮孩子梦想的“业余”教练。
视频加载中...
11月14日,第十五届全运会U18男子排球比赛中,黑龙江队与河南队相遇,在先输两局的情况下实现逆转,最终以3:2的战绩力克河南队,晋级四强。
赛后走进更衣室,大家拥抱感谢包长林教练,喜极而泣。虽然最后这支队伍排名第四,没有取得奖牌,但仍然创造了黑龙江排球在全运会的历史纪录。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教练 包长林:就是打,就是拼,拼出咱们自己的精神,拼出咱一中的精神。两强相遇,勇者胜。包括我们这次比赛,我之所以哭,是因为我觉得我的付出值了,孩子也给我回报了。
包长林以前是一名专业排球运动员,1992年退役后分配到了银行工作,但他始终放不下对排球的热爱,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里免费教孩子们打球。2005年,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找到包长林,希望由他牵头组建学校排球队。
免费教球这几年,他看到了许多农村孩子因成绩平平、家庭条件有限,未来出路迷茫,便一口答应,想让孩子们借着这个打排球的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教练 包长林:家庭富裕的孩子少。当时来的时候,我说跟我绝对不能错,我就跟家长和孩子讲清楚,通过排球能上个大学挺好。2005年6月5日,齐齐哈尔第一中学男子排球队正式组建了。
小学六年级就被他看中的刘国龙、双胞胎兄弟赵子博、赵子淳等等,很多都是他从农村发现的好苗子。这些孩子大多家庭条件普通,有的甚至要面临辍学打工。包长林给每个孩子和家长都许下承诺,要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如今,这些孩子们都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从训练场上的严苛指导到生活上的督促关心,包长林也成了孩子们眼中“亦师亦父”的引路人。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队长 刘国龙:训练场上对我们要求比较严厉,我们大家都认可,因为严师出高徒。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他就像一个慈祥的父亲似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他都会关照、关心我们。仔细想想,我要是没来到这个排球队,我可能现在出去打工,但是借着球队这个平台,如今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也是非常荣幸。
为了能找到好苗子,包长林每年都要在暑期前,花上一个月的时间,走遍齐齐哈尔各区县。通过朋友和体育教师的推荐,去实地了解。发现苗子后,有的家长和孩子对排球不是很了解,包教练还要耐心地和家长、孩子讲解排球的出路和未来。
为了让更多有排球天赋的孩子能走进校园,学校在招生政策上也给予倾斜,确保他们学习训练两不误。在学校和包长林的共同努力下,这支排球队不仅在赛场上披荆斩棘,很多队员在学业上也是名列前茅。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 张启忠:我们这是一个“学生军”,让孩子们把排球当作一种特长,而不是走专业化的路。这样更倾向于根据孩子们的自身特点,升入更好的大学。
“我们团队是业余的 但用心是专业的”
包长林的二十年“业余”执教之路,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既要平衡本职工作,又要挤出所有业余时间带队训练。
虽然是“业余”执教,但对孩子们的培养却十分用心。从购买训练器材、补贴队员伙食,到给队员支付医疗费用,包长林把这些队员当成自己的孩子照顾。他说,团队是业余的,但团队内所有人的用心,是专业的。
视频加载中...
助理教练李清华从2015年便跟着他帮忙,自己的孩子也是跟随包教练学习排球考上了重点大学,即便孩子早已毕业升学,但她始终坚守在这支队伍中。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领队兼助理教练 李清华: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毕竟孩子从这个集体去上了大学,而且非常非常好,我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和一份责任。我看到包教练这么多年带这个队伍也挺不容易的,也想帮助更多的孩子,让孩子能够通过排球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上更好的大学。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教练 包长林:我们队从领队到教练都是业余的,但是我们用心不是业余的,是专业的。
学校的经费有限,包长林自己投入也是精打细算。训练馆里不能升降的球架、简易焊接的传接球筐、自制的裁判台和收球车,没有一样是现成购买的标准器材。这些都是包长林照着图纸画图、找师傅焊接,能自己做就不花钱买。省下来的钱,全花在了最大的消耗品排球上。仅有的一些比较贵的比赛标准用球还被他小心翼翼地存放起来,只能在关键比赛的训练中才能拿出来使用。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教练 包长林:2012年我们打U19时候碰上江苏队,他们的老教练姓王,说,黑龙江队这么多年没出现队伍了。我们当时拿的是兰华排球,人家拿的是310排球。那个年代310排球非常好,他把20个310排球全给我了。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教练 包长林:2012年,13年前,我们用的兰华排球当时是80元,310排球当时就得200块钱。现在这些球都不是标准用球了,标准用球都装起来了,不敢用太多,没有那么多。
在这次全运会U18男子排球八强里面,黑龙江队是唯一的“学生队伍”,与其他专业队相比,他们的训练条件悬殊。因为要兼顾学习,所以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打磨技术,训练场馆和器材也远不如专业队精良。甚至有队员受伤时,也没想过要放弃训练,对着家里的墙壁练传球,生怕手感生疏了。包长林经常告诉他的孩子们,竞技体育没有捷径,只有拼出来的实力。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教练 包长林:我说咱作为“东北虎”,咱怕啥呀,咱光脚更不怕穿鞋的,能拿一分咱就多展示一分,能拿一局咱就多打一局、多练一局,就是拼。
包长林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排球教学上,他深知自己对家庭亏欠太多。爱人杨春露退休前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她也从开始的不理解到默默支持,这次全运会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也让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让排球成为改变命运的“钥匙”
赛场上的这支“学生队伍”创造了黑龙江排球的历史,但比成绩更珍贵的,是排球带给他们的彻底改变。
曾经成绩平平的普通学生,考上了985、211名校,曾经出路迷茫的孩子,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走上公务员岗位。包长林用二十年时光,让排球成为改变命运的“钥匙”。
视频加载中...
全运会赛场上一场逆风翻盘的比赛,是排球队多年拼搏的缩影。他们连续失利陷入绝境,是包长林的鼓励让大家重拾信心。队员们放手一搏,凭借团结协作和顽强意志,连扳三局逆转取胜。这场胜利,不仅展现了球队的实力,也让大家看到了排球教会这些孩子们的“永不放弃”的精神。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队员 赵子博:排球让我们学会如何坚持做一件事情。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队员 赵子淳:教会我们坚持不懈、不畏强敌、勇敢向前的精神。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队员 赵子博:球不落地就还没结束。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这种感觉,就是我做这件事必须做到最好。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队员 赵子淳:坚持下来。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队员 赵子博:一直坚持。
二十年来,包长林带出的队员遍布全国各地的名校,这些曾经来自农村和普通家庭的孩子,通过排球敲开了理想大学的大门,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包长林“让孩子上好大学”的承诺,在一代代队员身上变成了现实。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排球队教练 包长林:我月底就退休了,我就想把这个事完全干好它,转专业教练专职干,得对得起家乡父老对我们的热爱、关注、关心和支持。
二十年陪孩子打一场改变人生的球
包长林的教练身份是“业余”的,但对孩子的用心是实打实的。二十年来,他挤着业余时间,跑遍区县找苗子,自己动手做器材,既在训练场上严要求,又在生活里多操心。
他没想过要惊天动地,只是想让那些没太多出路的孩子,能靠着排球多一个选择、多一条路。孩子们也没辜负这份付出,不仅打出了好成绩,更学会了坚持和感恩。
未来,这些孩子或许会走进各行各业,成为各自岗位上的栋梁,而排球赋予他们的坚韧与担当,会一辈子刻在骨子里。其实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多么耀眼的成就,而是这份因排球结缘的真心相待,把平凡的日子过得又暖又有力量。
责任编辑:汤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