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防“电”秘籍,学会这几个动作,告别“触电”烦恼

哈哈,冬天被“电”确实挺烦人的,这主要是因为空气干燥,身体容易积累静电。别担心,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来帮助释放或减少静电!
试试这几个动作:
1. "摩擦身体,然后接地(最直接有效):" "动作:" 找一个金属物体(比如门把手、暖气片、钥匙、水龙头),或者先摩擦身体某个部位(比如头发、衣服),然后在极短时间内触摸那个金属物体。 "原理:" 这是最快释放静电的方式。当你摩擦时,身体会积累电荷,触摸金属物体(导体)能让这些电荷迅速导入大地,消除静电。每次触摸金属物体都可以。 "关键点:" 触摸金属的瞬间要快,不要犹豫。
2. "“敲”打衣物(释放衣物静电):" "动作:" 用手轻轻拍打、敲打一下你身上的衣服,特别是外套或毛衣。 "原理:"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中和衣服上积累的静电荷,减少衣服吸附灰尘和“电”人的情况。 "关键点:" 轻柔敲打即可,不是要损坏衣物。
3. "深呼吸,放松身体(缓解紧张):" "动作:" 做几次缓慢的深呼吸,吸气时感觉腹部鼓起,呼气时慢慢收缩腹部。

相关阅读延伸:冬天总被“电”?这几个动作学一下

一到冬天就起静电怎么办?

如何消除静电?

一起了解

静电从哪里来?

静电并不是人体产生的,而是人在活动时因摩擦而产生的,在空气干燥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冬日空气湿度迅速降低,当环境湿度小于30%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难以传导电荷,原本容易消散的静电会大量停留在物体或人体表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毛衣、头发等似乎处处带电。

据了解,静电电压可高达数千伏!

当静电电压达到2000伏时,手指就有感觉了;

超过3000伏时就有火花出现,手指会有针刺似的痛感;

超过7000伏时,人就有被电击感。

虽然静电的电压看起来高,但由于摩擦起电的时间极短,所产生的电流量也很小,因而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险。

可引发爆炸和火灾!

静电的危害不可小觑

生活中的静电可能只是出其不意地“电”你一下,但在危险场所或环境中,静电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01

爆炸和火灾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如加油站、化工厂等场所,静电放电可能成为引发火灾或爆炸的点火源。静电产生的火花可能会点燃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或粉尘,造成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一厢式货车发生液体泄漏,遇静电发生轰燃

02

对生产环境产生危害

静电可以使生产中的粉体沉积,堵塞管道、筛孔等,造成输送不畅引起系统憋压,超压能导致设备破裂。

贮运塑料等产品过程中,静电放电会导致产品熔融、粘结、变色甚至分解变质、报废等。

静电放电能量可能导致计算机、生产控制仪表、安全控制系统中的硅元件损坏,引起误操作而酿成事故。

冬天总被“电”?

除了摸墙,你还可以……

消除静电的方法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从源头上减少静电的产生,如增加空气湿度、选择不容易起静电的衣服;另一类是间接释放静电,如触摸墙体、钥匙等物体。

01

增加湿度

水分子有导电性,增加湿度可有效转移身体积累的电荷,显著减少静电。市面上常见的静电喷雾也运用了类似原理,它的成分里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以起到中和电荷的作用。也可以用水或湿毛巾沾湿双手,或用湿巾擦拭衣服表面释放静电。

02

选择不容易起静电的衣服

冬天穿脱衣服时特别容易产生静电,这和衣服的面料有很大关系。冬天人们穿羊毛衫、羽绒服比较多,仔细看一下羽绒服里面的面料成分,会发现基本都是聚酯纤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涤纶。

聚酯纤维和羊毛摩擦后特别容易产生静电,因为聚酯纤维表面是疏水性结构,不易保留水分子,导电率较差。

此外,为从根源防止静电出现,市面上也出现了一类具有抗静电效果的衣物。将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涂抹或喷洒在织物表面,抗静电剂赋予材料表面一定的润滑性,降低其摩擦系数,从而抑制或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03

通过其他物体释放静电

摸墙是释放静电的一个典型途径,因为墙壁能够将人体中的静电传导出去。当人体与墙壁接触时,人体的电荷可以通过触摸墙壁实现接地,从而释放掉所带的电荷,减少了与其他物体接触时再次产生静电的可能性。手接触墙体的面积越大,效果就越好。

手握金属钥匙等具有导电性的物品,将人体的电荷传导到钥匙上,再通过钥匙释放到其他物体上,也可以达到消除静电的效果。网上购买的静电消除器也是利用了类似的原理。

给车加油时如何消除静电?

工作场所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起来看

↓↓↓

综合: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河南交通广播

发布于 2025-11-22 15:23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神秘古韵,布拉岩的千年传说与探险之旅 下一篇:家装合同藏陷阱,不加钱就停工?揭秘家装套路,教你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