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代陌刀真容,一刀斩断人马,传奇武器背后的历史之谜

我们来详细聊聊唐代陌刀的样子以及它的威力。
"一、唐代陌刀究竟长什么样?"
唐代陌刀是唐代军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重型步兵武器,属于“陌刀阵”的核心装备。根据史料记载和后世推测,陌刀具有以下特点:
1. "长度巨大:" 这是陌刀最显著的特征。根据《唐六典》等文献记载,陌刀的长度是“三尺”,约合现代的约90-100厘米(有些说法认为是1.2米左右)。这个长度远超当时常见的横刀(手刀),使其成为一种需要专门训练才能有效使用的武器。 2. "刀身宽阔厚重:" 为了增加劈砍的力量和破坏力,陌刀的刀身相对宽阔,并且制造精良,显得非常厚重。这使其在挥舞时能产生巨大的动能。 3. "刀刃:" "前段(约1/2或1/3):" 刀刃通常设计得比较厚实,并带有一定的弧度,主要用于"劈砍"。弧度设计有助于在挥砍时利用杠杆原理,将力量更有效地传递到目标上。 "后段(约1/2或2/3):" 刀刃的后半部分通常会变薄,并"磨出锋利的背刃"。这个背刃是陌刀的另一大杀器,可以用来"

相关阅读延伸:历史上的唐代陌刀究竟长什么样,一刀下去真能人马俱碎吗?

「本文仅在今日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提及中国的冷兵器,陌刀(圈个有用)应该是最具传奇性和神秘性的兵器。一方面,陌刀留下了“人马俱碎”的威名,另一方面,网络上通行的说法是陌刀在唐代后就失传了,所以具体形制已经是无法破解之谜了。那么,历史上的陌刀究竟长什么样呢?它真的有“人马俱碎”的威力吗?还有,它真的在唐代后失传了吗?

先说4点关于陌刀的结论。

第一,历史记载中的陌刀,是一种重10公斤、近3米长、剑型刃的长柄大刀。样子应该跟电影《师父》里的那把民间武器——岳飞刀差不多。

另外,日本战国时代,有种长刀叫做长卷,刃长能达到1米,柄长能达到1米2多,可砍可刺,威力巨大。把这种长刀的弯刃换成剑型直刃,基本上就是历史记载中的陌刀了。

日本的俱利伽罗不动寺里,就收藏一把尺寸很大的长卷。 图上的对比物,是标准的现代日本和尺。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武器的巨大尺寸。

第二,陌刀还可能跟兵马俑坑出土的铍有血缘关系;

第三,陌刀是近战利器,唐军会将其集中使用当先锋,或配备给弓弩手打反击;

第四,陌刀唐代之后也没有失传,在宋军中还有遗存,现在故宫博物院里可能还收藏着一把陌刀。

结论说好了,接下来围绕上面的四点展开说下:

第一,先说陌刀长啥样。

按《唐六典·武库令》的注解: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执,盖古之断马剑。所以,唐代的陌刀是一种型制巨大的步兵用刀剑,这是没有异议的。但有些人认为它是刃长柄短的双手刀剑,这肯定是错误的。

因为中国古兵器研究的著名学者杨泓先生,在他的著作《古代兵器通论》的213页明确说了,“陌刀是一种长柄的刀。”

我们先看下陌刀的重量、具体长度和基本形制。

1,陌刀的重量,历史记载特别清楚: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一十八·忠义下 张兴传》记载,安史之乱中,史思明的叛军攻城,猛将张兴身穿重甲,持陌刀重十五斤防御。“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

唐代一斤平均约为661g,所以陌刀大约重10公斤左右。

2,陌刀的长度,也有历史记载,但有争议:

《旧唐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六》记载,隋末唐初时候,有个猛将叫阚棱,他善用大刀,长一丈,施两刃,名为拍刃,每一举,辄毙数人,前无当者。

唐代一尺大约30.3厘米,所以陌刀大约长3米左右。

不过,学术界有人认为拍刃就是陌刀,也有人不认为。

所以,接下来我又要列论文了,赶时间的观众请快进。(1可点击时间XX:XX)

复旦大学博士李德辉,曾在2000年第6期《浙江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陌刀何以盛于唐?》的论文,考证初这一段记载出《唐实录》,来源是《册府元龟》卷三九六。最初版本写的是“拍刃”。

之后李德辉又于2002年3月的《宁夏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唐陌刀源流与历史作用》继续考证了这事。

他发现,宋代的《新唐书》里,这段已经写成“拍刀”了。而清代的武英殿本《新唐书》以及《唐书合钞》都已经都写成“陌刀”了。这里面的原因是,根据《汉书·西域传》里的注解,“拍”字发“貊”的音,而《说文解字》一书里说,“拍本作”,音接近,字形还像,加之南北朝时代,有种叫做露陌刀的刀,曹丕还写过《露陌刀铭》,这应该是陌刀名字的源头。所以拍刃就被是陌刀。

这里我再墨迹一下,(1跳到这里)阚棱是隋末唐初的人,他玩拍刃的时候,唐朝刚建立,所以唐军也谈不上啥制式装备。所以阚棱叫这武器为拍刃,它就是拍刃。

等大唐一统天下,开始为唐军制定军用制式武器规范时,阚棱这款武器因为好用,就被选入“唐四刀”了。而这时候阚棱都因为谋反的罪名被冤杀了。所以,唐军就以讹传讹,把这款刀叫陌刀了。

3,陌刀的基本形制,或刃型。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可以推导出来。那就是剑型双刃。

依据是《唐六典·武库令》的那句:盖古之断马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李锦绣,在她的《唐代制度史略论稿》一书的《陌刀与大唐帝国的军事》章节里,认为陌刀是“类古之断马剑”。李德辉在《唐陌刀源流与历史作用》也认为,陌刀是以断马剑为胚胎,取法于剑的形制,也就是刃部狭长双刃,全长但要比断马剑要长。

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就算有朋友不认陌刀的长度和刃型说法,但历史上记载的陌刀重10公斤这事,你们不认可不行!而这种重量,明显已经超出了双手刀剑的范畴。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历史上,世界各国几种著名的双手刀剑。

比如日本的大太刀与野太刀,(包括中朝仿造),长度也多在1.5米左右,5~6斤重。其中也有超过1.75米甚至2米的,重10斤左右。但一般认为这些都是礼仪武器,比如朝鲜民族著名的抗倭名将李舜臣,有两把“三尺誓天 山河動色 一揮掃蕩 血染山河”铭长刀,长1.97米,重10.6斤。

▲戚继光仿制的倭长刀

▲李舜臣长刀

而欧洲的双手剑,比如苏格兰双手大剑、德国双手剑,长度一般在1.5米--2米之间,重量在5--13斤之间。

▲苏格兰高地剑全长1.5米,重约5.2斤


▲这把德国双手剑全长接近2米,重约13斤,也被认为是礼仪武器


而中国历史上的长柄大刀的尺寸和重量,则是接近陌刀的。比如明代程子颐编写的《武备要略》中的大刀,也就是偃月刀:刀长六尺六寸,刀头二尺二寸,柄四尺四寸,刀重十余斤至二十斤。

明代一尺平均32厘米,一斤平均590g,即程子颐的偃月刀长度,约为2.10米,重约12--24斤。程子颐还说,“夫大刀,利于马战,乃将家之技,非步士所宜”。

所以这是骑兵用偃月刀。而步战偃月刀要更长和更轻点。比如明代《经国雄略》记载,步用实战偃月刀“长七尺五寸、重五斤官秤”,合现在2.4米和6斤左右。现存明清时期的偃月刀/关刀实物,也验证了以上的记载。

而欧洲古代那些骑士杀手、开罐利器,如戟、斧枪之类,也差不多是这个尺寸与重量。

另外,特别说一下,我前面一直说的是历史记载中的陌刀重量和尺寸。因为传记类古籍记载,有一个惯有习惯,那就是如果被记载的武将,使用的是当时的制式武器,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史书中是不会特别强调其具体的武器参数的。

而如果史书中着重提到了,那肯定是非常规的,即猛将兄专用版本。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重10公斤、长3米的陌刀,都是给猛将兄使用的加长加重型号。而普通士兵使用的肯定要短一些和轻一些。

毕竟按《太白阴经》里的说法,13500人的唐代一军里,要装备2500把陌刀。你显然不可能找到那么多猛将兄。日本战国时代,丰臣秀吉和上杉谦信的部队里都有专门的长卷队,由精锐的下级武士组成,他们使用的长卷,刃长最大也就1米,柄长最大也就1米2多。唐军所用普通陌刀的尺寸,很可能跟这个差不多,是全长2米多,重5~7公斤左右的长柄刀。

好了,我们接下来说第二个问题

第二,陌刀跟铍有没有血缘关系?这个问题是一种假想和推论,我之前曾简单提了一句,陌刀可能跟铍有血缘关系。

可以确定的是,从战汉时代开始,中国古代精锐部队会装备带有挥砍功能的扁杆刺击类长兵器。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铍,以及汉代的铩。

▲铍和铩

铍铩和矛槊枪有两大不同,第一个,铍铩是扁杆,也就是类似镐把。矛槊枪一般是圆杆,类似拖布杆。

第二个,铍铩是鋌装,或称插茎式,矛槊枪一般是銎装,或称套筒式。

具体说,铍铩的刃部下面,都带有一个像剑柄的鋌或茎,它们跟杆链接的方式,是鋌插到杆里,然后再从外面加以固定。

而矛槊枪则简单的多,后面有个套筒,杆直接插到这个套筒里就可以了。

很显然,铍铩采用扁杆和鋌装,就是为了拥有挥砍能力。这两个特点,我们在后世的挥砍类武器,比如日本的薙刀和中国的偃月刀上都能看到,

但相对而言,銎装的结构强度要比鋌装的好。所以等到了魏晋南北朝,甲骑具装兴盛的时候,铍和铩就尴尬了。

你说挥砍吧?明显威力不足,你说刺吧?结构强度又没有銎装的好。

所以从实战角度上说,铍和铩这类带有挥砍功能的扁杆刺击类长兵器,就必须进化,要么继续强化挥砍功能,要么转成銎装专心捅人。

那么,如果把铍和铩类杆部变短、刃部变长、变厚来增加杀伤力,会是一个什么样子?那不就是岳飞刀或直刃长卷的样子,或者说是假想的陌刀了吗?

说到这里,再说一个观点,判断两种肉搏冷兵器有没有血缘关系,往往看的不是看刃的外形,甚至也不是看使用方式和定位,而是要看刀茎的样子。因为历史上武器趋同进化的例子太多了,但如果两种武器都有相似的刀茎,使用类似的装柄方式,那可以假定这两种武器有血缘关系。

接下来,我们再说第三点

第三,唐军是怎么使用陌刀的?陌刀真厉害到“人马俱碎”吗?

首先要明确的是,当一种新武器出现后,战术是必然要落后于武器本身的。

陌刀也是如此。

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七册记载,唐咸亨五年(674年),有个张君君去领武器装备,然后打了个收条:前付官器仗、甲、弩、弓、陌刀□等抄,张君君遗

说明在唐高宗时代,唐军就已经装备陌刀了。

而按《通典》、《两唐书》的相关记载,陌刀第一次被大规模使用,是在5年后的调露元年(679 年) 二月,裴行俭于朔州,用计伏击劫夺唐军粮车的突厥骑兵,史载,“行俭诈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各持陌刀劲弩。敌骑至,即暴起而尽杀之”。

另外,《通典·卷一五二·兵典五·附守拒法条略》还记载:于城上以木为棚,容兵一队,作长柄铁钩、陌刀、锥斧……若敌攀女墙踊身,待其身出,十钩齐搭,掣入城中,斧刀助之。

这说明在唐朝初期,陌刀主要是用来打防守反击和守城。而且当时,唐军装备的陌刀并不多,比如根据敦煌出土的《唐开元二十二年沙州冬季勾帐》,在公元734年,整个沙洲都督府,一共才:参拾捌口陌刀

而到了天宝年间,陌刀的战术地位和使用方式,才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里就不能不提到那个著名的陌刀将李嗣业。《旧唐书·李嗣业传》记载:“天宝初, 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

也就是说,到了天宝年间,起码安西都护府的唐军也都是刚接触陌刀这种武器,大家都不太会耍。这时,李嗣业因为善用陌刀,于是脱颖而出。而且李嗣业应该不光是陌刀耍得好,还可能是摸索出了一个适合陌刀的战术,那就是集中使用,当陷阵先锋。

比如天宝七年(748年),名将高仙芝率军,与吐蕃人会战于娑勒城,当时李嗣业已经与郎将田珍,成为了高仙芝的左右陌刀将。此战,李嗣业率队,持长刀(陌刀)登山陷垒,凌空而下,大败吐蕃人。

不过,这种将陌刀集中使用的战术,可能也并不是李嗣业的独创。唐初时候,阚棱的老板辅公祏就曾以勇士一千,皆令手执长刀,大败敌军。不过因为阚棱和辅公祏都在唐初被杀,所以战法应该是失传了。而根据姚汝能撰写的《安禄山事迹》,安史之乱中,叛军将领崔乾祐,曾将5000陌刀手集中使用,在潼关之战中大败唐军名将哥舒翰。不过,一开始的版本是为列“白刃五千”,后来的版本才是“陌刀五千”。

当然,最著名的陌刀战斗还是至德二年(757 年) ,唐军与叛军于长安西南香积寺一带的大战。此战中,叛军骁将安守忠、李归仁率精骑突入唐军阵中,唐军大阵将乱。李嗣业见情况危急,“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靡。”

这里说下,陌刀真的威力大到,一刀下去,人马俱碎吗?这当然不可能!除非李嗣业拿的不是陌刀,而是战锤40K的链锯剑。

不过,李嗣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他背后有两三千部下呢!

有这么多小弟,别说把敌人砍碎了,就算把敌人切成臊子,包馄饨都没问题啊!(素材:旧版水浒传,拳打镇关西的段落,以及香港电影《飞沙风中转》最后部分,剁得碎一点,1小时18分左右)

可能是香积寺一战杀出的威名。在《通典》中,关于陌刀的战术使用,唐军又有了新的发展,那就是临阵先拿弓弩,照脸来一波,然后再拿着陌刀和大棒上去拼命。

《通典·卷一五七·兵典十·下营斥候并防捍及分布阵》略云:《卫公李靖兵法》曰:诸军弩手,随多少只,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于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步(150米,古代以两跨为一步,唐代一步五尺,大约1.5米)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30米)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

同书同卷又云:

布阵讫,鼓音发,其弩手去贼一百五十步(225米)即发箭,弓手去贼六十步(90米)即发箭。若贼至二十步内,即射手、弩手俱舍弓弩,令驻队人收。其弓弩手先络膊,将陌刀、棒自随,即与战锋队齐入奋击。

根据孙继民的《唐代行军制度研究》一书的观点:

唐军实战中,一军为2万人,分400队。其中,战兵14000人,280队;辎重兵6000人,120队。战兵里,步兵10000人,200队;骑兵4000人,80队。步兵还分40队弩手、44队弓手、58队跳荡、58队奇兵队,各2000,2200,2900,2900人。

同时,这200队步兵,除了30队留守中军,剩下170队要分成85个战队和85个驻队。交替掩护出战,让投入肉搏战的部队能得到休息,也对敌人保持持续的弓弩打击。

说到这里,很多观众可能发现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唐代的陌刀记载,总和弩手、以及弓手联系在一起。

其实这很好理解。虽然游戏动漫里设定弓弩手近战不行,但历史上,能玩强弓硬弩的,都是身长体猛的壮汉。陌刀这类大型长刀,自然要让壮汉使用,才能发挥威力。

不过,有观点认为陌刀是弩手的副武器。对此,我是有异议的。

确实,《太白阴经》中,记载了唐代一军12500人,其中弩,二分,有2500具;而陌刀也是二分,2500把。看着像是弩手装备陌刀当副武器。

但我们都知道唐军很土豪,《太白阴经》里的唐军更是如此。这里面的所有武器都是超额配备的。

比如最基本的枪和弓,都是十分,12500,同时,弩和陌刀之外,还有大棒,二分,2500个,牛皮盾牌,二分,2500。这还没算那10000把佩刀(横刀)。

也就是说,会有2500个唐军,会面临左手一张弓、右手一张弩,背后还背着一杆长枪,面前还有一把陌刀和一根大棒让你拿的困境。

您说这五件兵器,哪个是主武器?哪个是副武器?

虽然玩过《骑马与砍杀》的朋友,都知道打起来,就怕自己身上的武器不够多。但现实中,这么玩还不累死?

而根据1976年,天山阿拉沟峡谷东口石砌古堡中出土的唐代文书,“唐残甲仗牒”:

1.□甲□□头牟拾具副膊拾具

2.弩伍具弩〔弦〕□具弩箭贰佰伍拾具

3.陌刀伍口

看上去是五口陌刀搭配五具弩。但这头盔和披膊可是十套啊。很明显,这是唐军一个十人伙的装备。

总不能十个人里五个人,又拿弩又拿陌刀,另外的五个人空手,干看着吧?

虽然这个文书是残本,只残存3行,但硬要说,文书上,还有其他装备,所以另五个人不是空手,这事也证据不足啊。

其实唐代历史记载中,陌刀也不是每次都和弩捆绑在一起的。比如《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崔光远列传》,就有陌刀单独使用的记载,“光远分命骁勇持陌刀呼而斩之,杀贼徒二千余人”。

其实,根据目前的记载来看,唐军有点“一专多能”的味道,当需要远程打击的时候,唐军会使用弓弩,当需要投入肉搏时,唐军会放下弓弩,或拿陌刀,或拿大棒去拼命。当然也有没用弓弩,直接拿着陌刀去拼命的情况。

即无所谓主武器和副武器,重要的是执行不同的战术任务。

好了,说完唐军是怎么用陌刀的。

最后,我们说下第四点。

第四,唐代之后,陌刀就失传了吗?

有说法是,陌刀因为威力巨大,所以不允许陪葬,结果导致其在宋代失传。我没找到这个说法的出处,同时很好奇这个说法的逻辑。照这意思,下一个朝代要靠偷坟掘墓,才能继承上一个朝代的武器装备?

其实根据记载,宋代的人是知道陌刀的,甚至可能有陌刀遗存了下去。

比如西夏名将察哥曾说:“国家(西夏)用铁鹞子以驰骋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险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铁骑难施;若遇神臂弓,步奚自溃。”

又比如《武经总要》记载,四门斗底阵,凡一指挥五百人,则人十人,枪手四,一人陌刀手。

不过此时陌刀的战术位置却受到了其他新式武器的挑战。

比如《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志一百五十·兵十一·器甲之制》记载的“斩马刀”:“(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帝(宋神宗)匣斩马刀以示蔡挺,……镡长尺余,刃三尺余,首为大环。”也就是说,宋代的双手斩马刀,全长四尺左右,约合现在1.3米。大概如图所示,是典型的双手剑。

《宋史》的记载为“步兵之中,必先择其魁健材力之卒,皆用斩马刀,别以一将统之,如唐李嗣业用陌刀法。遇铁鹞子冲突,或掠我阵脚,或践踏我步人,则用斩马刀以进,是取胜之一奇也。”

我再给大家看一个被称为“刀矛”的宋代文物。

这件文物很霸道,夹钢烧刃的鱼头型刀矛尖,而且是鋌装,刀矛头是插进杆子里固定的,原来的杆很有可能就像铍一样,是扁杆。

这支刀矛头不但尺寸大,刀型规矩,而且刀背有记号,刀面有铭文,虽然锈蚀了看不清楚,典型宋代官造武器特征。很明显,陌刀能干的事,它也能干。

同时,面对宋代越来越坚固的铠甲,陌刀也在演化。

很多人认为,宋代《武经总要》“刀八色”里的棹刀(俗称的三尖两刃刀),是陌刀的后裔。

▲棹刀


我们来看两幅古画的局部图

这两幅局部图,都来自《免胄图》。这幅画画的是唐代郭子仪单骑退回纥的故事。

大家可能想问:郭子仪呢?

我放下全图,大家可以找一下郭子仪在哪?

虽然故事是唐代的,但这画是宋代的。所以反应的是宋代的武器装备。而这两幅局部图里都有一名骑兵手持类似棹刀的三尖两刃刀。从武器上的细节可以了解到,宋代的棹刀基本已经放弃了刺击的能力,一心奔着挥砍去了。

正如“刀八色”里所说,“其间健斗者,兢为异制以自表,故刀则有太平、定我、朝天、开山、开阵、割阵、偏刀、车刀、七首之名,掉则有两刃、山字之制,要皆小异,故不悉出。”

从唐到宋代,肯定有不少“健斗者”去“兢为异制以自表”,为了陌刀的进化而努力。面对重甲目标,偃月刀型,显然要比剑型刀刃,更具杀伤力和性价比,所以陌刀被偃月刀所取代是必然的。

所以,陌刀遭遇的不是失传,而是那句著名的“大人!时代变了!”(找只狼里苇名一心掏枪的素材)

最后,我说点有意思的。冷兵器研究最有意思的,就是你经常会看到各种脑洞和意外。

根据一些图书显示,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着一把相当疑似陌刀的武器。

这件武器带白鲛鱼皮木鞘,素铜装具,直刃,刃上疑似有锯齿,据称长度为2.51米,宽度11.5厘米。

2008年时,首都博物馆搞了一次《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故宫就把这件兵器借出来展览了。

它正好和虎枪摆在一起。很明显,这武器比2.49米的虎枪还要长。但是它摆放的位置刁钻,也不出鞘展示,所以也只能大致来看看。展览时,给它定的名牌为“苗剑”。但苗剑之说未见诸于史料。

那么,这件武器真是唐代陌刀的遗存吗?或者还是古代有人根据陌刀的形制,打造了一把来玩?

由于这件武器再没公开展出过,所以目前只能靠瞎猜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于 2025-11-21 19:52
收藏
1
上一篇:速看|仪表盘上这6种故障灯亮起,赶紧停车检查! 下一篇:犬夜叉续作大揭秘,杀生丸双胞胎女儿新设定曝光,大女儿持妖刀武器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