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喜报,左青龙右白虎,临朐乡村婚礼的喜庆场景大盘点

贴喜报、请“左青龙,右白虎”门神,是临朐乡村婚礼中非常热闹和具有特色的重要环节,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民俗色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场景描述:
"场景一:喜报张贴 (Tie Xi Bao)"
1. "时间:" 婚礼前几天,通常是迎亲队伍出发前或当天早上。 2. "地点:" 新房门两侧、村口显眼位置、通往新房的路上等。 3. "形式:" "内容:" 喜报通常用红纸或黄纸写成,字迹工整,内容简洁喜庆,宣告喜讯。常见格式有:“恭贺 [新郎姓氏] 公主 [新娘姓氏] 夫人新婚之喜”、“XX(新郎名)娶XX(新娘名)喜结良缘”等,落款通常是“XX村众亲贺”或“XX里父老贺”。 "装饰:" 喜报上常画有祥云、囍字图案,有时还会绘制简单的戏曲人物或龙凤图案。 "张贴:" 用红绳或麻绳系好,悬挂在门楣、墙壁或门框上,确保醒目。数量不限,有时一对新门楣会贴多张喜报,显得格外喜庆。 4. "

相关阅读延伸:贴喜报、左青龙、右白虎,临朐乡村婚礼的一些常见场景

因为抗疫的关系,今年新人结婚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在十月份,行走在临朐乡间,时常能看到张灯结彩、举办婚礼的场景。

婚礼是一个很讲究规矩的场合,如今虽然嫁妆更新换代,迎亲的工具也从轿子变成了轿车,但大部分规矩仍延续了下来。在临朐乡村婚礼上,以下的图片应该是常见场景,尤其是“左青龙右白虎”的喜字张贴。

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是古代对方位的讲究。左右是以坐北朝南、坐里朝外的原则区分,如果房子是正南正北、大门朝南开的话,左为东、右为西,如果房门是开往其他方向,则是在屋里向外看,左为青龙,右为白虎。

结婚时张贴青龙白虎的习俗,不仅临朐有,沂蒙地区以及国内不少地方都是如此。《临朐县志》对此记载道:

“新娘至夫家门外,先由男方家长盛装 “迎喜神”,候至过门时辰,新郎披红戴花,出门领亲,新娘下轿,由二名嫁女客左右相扶,随新郎之后,脚踏红毡或苇席步入院中,拜过天地,入洞房。新娘 上床面壁而坐,夫妻即吃“上头饭”,晚间共饮“合婚酒”。这天,晚辈及同辈 弟妹,争入新房,要喜火烧、喜烟、喜糖,谓之闹喜房。是日,男家贴喜对联, 大门两旁分贴‘囍’或‘龙、虎’二字,屋上压红砖一对,张灯结彩,摆设宴席, 招待亲朋邻居。”

青龙白虎的习俗,不仅在乡村有,城里的新房有些也会这样布置。而“喜报”这种习俗,目前在乡村保留较多,在城里已经比较少了。

所谓“喜报”,就是将喜主的姓名以及举办婚礼的时间和地点写在红纸上,张贴于外,这跟古代的“昭告天下、普天共庆”有几分相似。

图中这个喜报,是十一期间笔者在临朐一处村庄看到的,其他村庄的格式应该与此大同小异。这种习俗之所以在农村保留得比较好,是因为农村大多是沾亲带故,一家办喜事,让全村知道也是应该的。而城里的邻里关系相对比较淡,亲朋好友住得也比较远,张贴喜报,对方也不一定能见得到。

这些都是举办婚礼时的习俗,而在订婚的时候,也有一系列讲究。根据《临朐县志》的记载,老辈时订婚,男方要准备布帛、首饰等礼品,连同柬贴, 择吉日到女家下聘,俗称“送柬”。女方父母要准备文房四宝、带子、服装等作为回礼。女方索要彩礼,即在定婚时议定。结婚前,男到女家行请庚礼,俗称“要年命”,要新娘的生日时辰,以请卜者选择吉期。婚前数日,男方备礼至女家。谓 “下催妆礼”,商定结婚有关事项,同时,向亲朋报喜,亲朋则携钱物等前往祝贺。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订婚规矩的具体细节(礼物种类和彩礼金额)也有了变化,但大体框架还是延续了下来。

发布于 2025-11-06 05:12
收藏
1
上一篇:世界级非遗秘境!探寻闽南“送王船”的震撼盛况 下一篇:DNF手游新宠“白虎光环”爆火!0泰拉即可免费获得,颜值秒杀至尊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