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读书笔记,第二回(上)——师徒初逢,奇遇迭起

这是《西游记》第二回(上)的读书笔记:
"《西游记》第二回(上)读书笔记"
"核心内容概述:" 本回(从“八卦炉中逃大圣”到“才辨邪正”结束)主要讲述了孙悟空被太白金星招安上天,进入灵霄宝殿,却因不满足于天庭的荣誉和职位(只愿做弼马温),引发天庭不满,最终被贬下凡间。期间,孙悟空展现了其桀骜不驯、追求自由和尊严的性格,同时也初步见识了天庭的等级森严和某些神仙的虚伪(如太白金星)。
"主要情节与人物分析:"
1. "八卦炉中逃大圣 (Escape from the Eight Trigrams Furnace):" "情节回顾:" 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后,被推入八卦炉中,本欲烧死他,却意外成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孙悟空利用炼成的火眼金睛,识破了牛魔王等众妖的伪装,最终踢翻八卦炉,成功脱困。 "分析:" 这一情节再次凸显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坚韧不拔。不仅成功逃脱,还意外获得了“火眼金睛”这一强大神通,为后续取经路上的降妖除魔埋下伏笔。这也暗示了天

相关阅读延伸:西游读书笔记第二回(上)

开篇提个问题:猴哥有没有碰过女色?如果之前碰过为何后来不近女色了?后文解答。先来看第二章标题: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标题再次点题。本章主要讲两件事:悟道和断魔。

  猴哥从此就叫做了,同学进门的前七年都在做什么呢?原文有交代,是每天学习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也就是上文化课;闲时扫地锄园,养花修树、打柴生火、挑水运浆,也就是实践课。这都是很需要的东西,学了文化课,才能听得懂祖师的妙音;学了实践课、通过干杂活磨炼了心性才能在后面耐得住性子修行,修的是正儿八经的道家内丹术,按照后文的讲法是要子前午后调息的,子是子时是半夜,午时午时是中午。没有这七年的实践课基础,他不一定能坚持的下来。

打基础虽然是个说起来很虚的东西,但是真的是必须的。人的一生,属于你的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多,当机会真的来临时,你不止要果断的冲上去、也要有足够的积累去把握住。打基础也不是必须要专门进修的,就像猴哥一样于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各人有属于各人的扫地锄园、养花修树、打柴生火、挑水运浆。

  同学这七年的基础对于他来说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他后面为啥能给个凡人当徒弟,鞍前马后的伺候、渴了弄水饿了化斋,他是美猴王、是齐天大圣,他哪来的那个耐心做这些的呢?其实也正是他学道时打下的基础。这对于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没有这份心性他是成不了佛的。换个角度说,基础之所以是基础,那是补救不了的,必须是在你成事之前打下的才是基础,你让齐天大圣孙再去干这些杂活那可能吗?你不压他五百年他能找回初心吗?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运气,还可以从头再来。

  所有的条件都已成熟,是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了,标志就是听得懂祖师的妙音。祖师登台讲道,注意看这句妙演三乘教,三乘是指佛教三种不同层次的修行道路和目标,是佛陀为了接引不同根器众生的不同法门。在这里我们能得出祖师的教学手法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能根据所教弟子的资质潜力来决定教导方法,这是个小小的铺垫,后文再说。“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这两句诗再次强调了第一回最后笔者所说的空。一字可以指道、指佛、指心。无生和第一回形容菩提祖师的不生不灭是同义,就是空性。连起来就是宇宙的本源法则、终极大道指引修行者达成空的境界并且明心见性。

  我们也不知道到底说了些啥,总之听懂了,不仅听懂了还抓耳挠腮、手舞足蹈的抢戏。祖师问原因,说是听得妙音、喜不自胜。假设这段故事发生在现代,可能笔者与诸位都要大喊一声佩服,猴哥这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绝了,这话说出来领导能不高兴吗?考虑到故事是发生在神话世界里面,我们姑且认为猴哥是真的听懂了,不是有意的拍马屁。但是笔者从这一段里也看到另一面,猴哥的有感而发、肆意而行既给祖师提供了情绪价值、同时也是符合“道”的。这两者并不冲突。

  说见一山好桃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祖师回复:“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其实这里祖师已经开始传道了,说是好桃、祖师说是烂桃,这又是在阐述空性,好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好桃会变成烂桃。可惜此时执着于长生之道并未听得明白。笔者为何这么说?因为接下来的祖师和的对话也处处是提醒。

  要想弄清楚后面祖师传道的奥秘,我们先来看一段公案。这段公案大家可能很熟悉:禅宗五祖弘忍传衣钵于六祖慧能。弘忍晚年令弟子作禅诗考察悟性,首座神秀作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诗代表了神秀“渐修”的思想。他认为修行就是要“时时”“勤”拂拭,才能勿使惹尘埃。另外一个弟子慧能也做了一首,也就是有名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代表了“顿悟”。慧能顿悟了:哪有什么菩提树、哪有什么明镜台,一切都是空。

  五祖弘忍看了慧能的诗,表面不动声张,深夜为慧能说法、传下衣钵(达摩祖师传下的袈裟)。同时怕人加害慧能,令他南渡而去。

  从此神秀在北方弘扬“渐修”法门,被称为 “北宗” ,慧能在南方大开禅法,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被称为 “南宗”。最终,慧能的南宗禅因其直截了当、不立文字的特点,逐渐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

  从结果看,显然是“顿悟”高于“渐修”。有了上面的铺垫,我们继续看。

  祖师说的道字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道这里是大道真理,其实也就是“说破源流万法通”。不管是儒、释、道追求的正果都是相通的。

  祖师要传“术”字门,问可得长生否?注意这里祖师没给比喻,直接了当说不能,然后回复不学。

  然后祖师要教“流”字门,问可得长生?祖师说:“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祖师给了解释就是顶梁柱有朝一日也会朽坏。祖师发现执着于长生这个念头,给出了提示梁柱成空。

  然后是“静”字门,依然问可得长生?祖师又说:"也似窑头土坯。"意思是砖瓦会滥。砖瓦是空。

  然后是“动”字门,还是那句话可得长生?这次祖师说的更明白了,水中捞月只成空耳。已经明说了,可惜依然悟不到。  

  其实祖师希望走的是“顿悟”的路子,希望能一念顿悟、知道长生是空,进而一念成佛。可惜同学执着于长生的痴念,就是悟不到。的路最终也只能是第一回里菩提说的;“逐渐行来”。也就是说只能因材施教,教导“渐修”,虽然也是正果,但只是可惜了一只天地生成的灵猴。可以说从此时猴子悟不了空开始,他未来的西游之路也就注定了。

  祖师打了三戒尺,除了暗示三更相见,笔者觉得也多少有点气:“我都这么提醒了,怎么就不悟呢。你可是灵根!”因此到了之后祖师吟诗一首:"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这首诗不是对其他弟子说的,就是对说的:“猢狲,我口都说干了,你也不悟!”至于其他弟子他们连妙音都不识,祖师是不会跟他们说道的。

  不过到底是灵猴,没有能悟到金丹大道,但祖师要三更传法他却悟到了。祖师对此十分欢喜,顿悟的路子走不通了,那咱就慢慢来吧,这猴看起来行,能当个行者。

  接下来菩提传的长生之道,来源于道家内丹术。有读者要问了,祖师明明是佛门的,为何传的是道术?笔者这样理解,《西游记》的作者提倡的是三教合一、万法同源。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过哪些是属佛的、哪些是属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不分你我。

  说到这要了解一下内丹术。炼丹在中国这片土地源远流长,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历代帝王都想要通过炼仙丹来实现长生,因此炼丹从根上就和长生绑定在一起。一开始是炼外丹,将铅汞等原材料在炼丹炉里练出金丹吃了就立地成仙,真炼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玩意能不能升仙不好说,但是能让人升天是肯定的。因此唐宋以后,逐渐被内丹术取代,道家修炼主流开始转由“外"转“内”。内丹术借用了外丹术的全部术语。

  内丹术认为,人体就是炉鼎、人体所包含的精气神是原材料是要采的药,意念和呼吸是火侯。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三步走,来炼出金丹从而飞升成仙,实现长生。下面再介绍的具体点:

  人体中本来就含有修炼所需要的三宝精气神。精气神又有先天后天之分,精分为后天有形之精和先天元精。后天有形之精不能单纯理解成男精,它是一种具有生殖滋养功能的生命物质能量,是维持后天生命的必须品。当然它的有形可见的体现就是男精,如果男精泄露越多,也就代表生命能量消耗越多。

  而先天元精是和先天气一体两面的,它们是同一本源能量的两种表现形式,先天炁是更接近本源的形态。这个可以理解成液态水和气态水。至于后天炁即是指后天呼吸之气。

  先天神是指先天的元神、本性。是源于“道”的,是宇宙根本意识在个体的体现,后天神就是指后天的识神、人心。也就是心猿。

  人刚出生时的婴儿状态,此时的先天气是最旺盛的,出生之后有了生命,就有了消耗,先天炁就逐渐转化成后天精了。第一回猴哥刚出生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后来服饵水食,金光潜息,正是代表猴哥诞生时所拥有的先天元气逐渐转换成后天有形之精。

  清楚了先后天的精气神,再往后看。内丹术修炼的第一步是筑基。筑基字面意思就是打牢基础,这个阶段要到达的目标就是不漏。自己的精不再泄露。手段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就是炼己收心,就是要降服自己的心猿意马也就是识神。第二点就是调理身体,这一点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养身,大家应该都会。

  全无半点泄露就达到了筑基大成的境界。此时已然缩阳入腹、马阴藏相,因此可以确定不漏。注意孩童之身修道,因为识神不完全,天然就是无漏之体。所以童子修道可以跳过筑基,直接进行下一步。

  接着就是炼精化气。这个阶段就是在筑基不漏的基础上将先天元精转化为先天炁的过程。这就又说到人体存在三丹田:下丹田就是脐下三寸的地方;中丹田是双乳之间的檀中穴位置;上丹田在百会穴。先天元精在意念的调动下从下丹田沿着督脉向上经过中丹田到达上丹田,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极难通过的关卡,分别是尾闾(在尾椎骨末端)、夹脊(两肩胛骨尖连线的中点)、玉枕(后脑枕部)。冲破这三关到达上丹田后,在将其导入任脉、顺着任脉往下再经过中丹田返回下丹田。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这个任督二脉的循环就被称为小周天。通过小周天的运转将元精转化为先天炁。第一回菩提祖师的三三行就包括这个阶段。

  然后是炼炁化神。通过上一步的炼精化气,此时元精尽数转化为元气,在下丹田凝结成金丹(或称大药)。通过特殊途径将此金丹大药再移动到上丹田。大药到达上丹田会化作金液自上颚(鹊桥)降下,滋养全身。这个步骤叫服食。然后就是养胎,让神炁逐渐成长成元婴(阳神)。阳神出现后可以通过顶部出入,此时就是胎儿已成。然后温养哺乳。此阶段大成,就已然成仙。

  然后是炼神返虚。这是最高境界,是降自己的阳神与无形的大道合一,彻底回归本源,实现终极的解脱与自由。

  以上的过程中又被称为性命双修。性功就是修元神,即是降服心猿、元神主导最终与道合一、炼神返虚。命功就是修元气即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第一章的标题: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更加清晰了,灵根就是指先天气,心性修持是修元神。这就是性命双修。

  注意,以上也是笔者查阅资料后的一家之言,不一定全对,诸位读者要是按此修炼修不成金丹大道,笔者不负责。

  好的介绍清楚内丹术原理,我们继续看祖师到底传了什么道给。来看配诗: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显密是佛陀传法的两种方式,显是公开说,密是对根器足的弟子秘密说。显密圆通真妙诀,就是显、密两种方式融汇贯通的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前文解释了就是要性命双修。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这是筑基阶段,最终要达到不漏。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屏除邪欲就是修元神,摒除邪欲后会心平气和有一种清凉快感,这是神气初步相交炼炁化神的开始。摒除邪欲后元神本性做主,智慧之光如明月般皎洁。丹台赏明月是指在下丹田静待金丹形成。这是炼精化气。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这段全是比喻,月和玉兔是代表阴代表水、日和乌代表阳代表火,龟又代表阴水、蛇又代表阳火。阴水是指精气、阳火是指心神。这是再说凝神入气穴,神气合一。火里种金莲就是温养圣胎元婴。这是炼神化气。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攒簇五行是指身体内的金(肺)、木(肝)、水(肾)、火(心)、土(脾)以及所对应的魄、魂、精、神、意。这五行归于元神统一管理。颠倒用即是指要将后天转化为先天的整个过程,先天化后天生人,后天转先天成仙。这是顺则生人、逆则成仙佛。这是最高境界的回归本源,与道合一。代表了炼神返需。所以功完即做佛和仙。

  得传内丹术的长生之路向前迈了一大步,未来无限美好,那真是西路金光大显明了。

  这里我们终于可以开篇提的问题,有没有有碰过女色。答案是碰过,因为他修炼的第一步是修无漏。那么代表之前肯定是泄露过。另一方面前三百年乐享天真被称为休俗愿,如果还有没碰的快乐那这俗愿休的就不完全。再换个方面说作者是借猴子的故事教导大众如何悟道得道。猴哥自然也要和大众一样的“俗”。

  那么后来为什么猴哥不再碰女色了?因为内丹术的修行就是要无漏、泄露就是损耗先天气,是阻碍长生的根本。成仙者以元神为主导,除非受到“魔”的影响干扰,否则自是不再碰女色。

  得了真传后,子前午后调息。就是在运转小周天、炼气化神。

  一炼就是三年。祖师又登台说法,这次论的是外像包皮。那么什么是外像包皮呢?这里指执着于外表、虚荣,看不透事物本质。放在这里其实又是在给后文做铺垫。

  祖师讲了一会,然后就问的修行进展。注意祖师问的是“修些什么道来?”祖师在意的还是关于道的理解。前文我们看到祖师教给的是内丹术。是术不是道,术是让你通往道的手段、道才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只在乎术,那就是迷失于外像包皮了。结果猴哥自满的说:“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通过这句话以及后面自己说的

“水火既济,百病不生”我们能知道此时内丹术已经修行到神气合一的地步,也就是炼气化神的大成,这个境界是可以出阳神的。到了这个境界其实已经是仙了。祖师听了的回应告诉他需要躲避三灾利害,结果我们成仙的猴哥已经飘了:"师父之言谬矣。" 这时候已经敢直接否定祖师了,猴哥没有想过即使他说的对、确实没有三灾利害,但是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否定祖师,你信不信祖师能给你整个特供版的三灾利害。好在祖师没有生气,又详细解释了一遍三灾。值得注意的是祖师其实已经将躲避三灾的方法说出来了:明心见性。可惜还是不理解。这就像老师说:“要好好学习,好好学就能考个好成绩。”结果的想法是:“老师,能划个重点吗?”

  祖师并不想划重点,但是奈何猴子已经被迷了心眼。祖师无可奈何的说了声:“也罢。”这一声里尽是惋惜之意,这是错过的最后一次顿悟的机会,后面祖师也就不在提醒了。先传七十二变,再传筋斗云,这些都是术。法术法术,是有术无法。

  传筋斗云的时候,祖师传的很干脆,不再像之前一样暗暗点播。他只是把最好的术都传于,希望这只天地生成的猴子未来“渐修"的路能走的更顺利点。  

  七十二变、筋斗云都学会了。我们能看出菩提教的都是躲灾的办法,七十二变躲天灾,筋斗云避人祸。可是这些本领反而给招灾——招来师兄弟的嫉妒。的这些师兄们是不会七十二变的,他们形容哪世修来的缘法,这基本就是在说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偏偏也一定不谦虚,师兄们问他会不会,说句太难了,学不会,还需要慢慢学。师兄们也能平衡点,听听说的:“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的这话进一步表现他此时飘飘然的状态,同时这话被师兄们听了,大概能起到这些的效果:要是师父也传我们,我们也殷勤练,我们也是能学成的!这样想想那肯定是更嫉妒猴子了。

众人让演示变化,也不谦虚,反而有意卖弄变了松树,众人一起喝彩。“好猴儿,好猴儿。”这喝彩听着也不是那么顺耳。且祖师出来问责的时候,众人果断就把猴儿给卖了,所有人都说是孙有意卖弄。其实我们知道起因还是师兄们要求的,但这个时候谁也不那么说。祖师也不管这些细节,他说的都是根本:“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祖师的意思是有了本领千万别到处说,千万别卖弄,卖弄必然惹祸。

  随后,祖师赶离开。一方面猴哥该学的本领都学会了。另一方面顿悟的路走不通,只能回归俗世去慢慢修行。祖师说:“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笔者认为这里更多是在说修行的事,留在这里、保持现在的状态性命之功的修行不能完全,唯有回归初心方能有所精进。这句快回去是对此时骄傲自满、喜欢卖弄的心态给出的当头棒喝。

  同时祖师最后说了一番很决绝的话,第一回有提到过,祖师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知道这一去定会惹祸招灾,他是要断了猴哥的后路。未来的路只能靠猴哥自己走,祖师也无法帮忙。因为那句老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不能得道只能看猴哥自己。

  某些方面来说,猴哥作为一个天地生成的灵猴,他是被我们众生拖累了。因为作者要借卵化猴完大道,要借猴哥的故事说法。那么猴哥就必须要和芸芸众生一样,众生无法顿悟、猴哥就必须要做行者。众生奋斗的路上没有靠山,猴哥就也必须没有师父。猴哥带着他的一身本领闯三界,我们普通大众可以依靠的也唯有自己练就的一身本领。

  值得注意的是,祖师只是不许说是他的徒弟,却没有不认这个徒弟。我们知道孙的第一个师父永远是须菩提祖师。我们可以相信祖师并非向他自己说的那样没有恩义,他和的师徒情是有的。不管祖师教导是否有别的目的,我们能感觉到他是用了心的。

发布于 2025-11-06 01:13
收藏
1
上一篇:网事如虹,中国互联网产业崛起的辉煌征程 下一篇:梦幻西游网页版,奔波儿灞求贤之路通关秘籍攻略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