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以为斩妖除魔是什么潇洒差事,当你每天打卡的上班地点变成了“听天监”,工位上坐满了各路神仙同事,你的KPI是降服多少妖物,你可能会发现,这神仙班上得比人间班还累。
一本名叫《妖魔哪里走》的网络小说,就撕开了这种奇幻又真实的神仙职场画卷。
这部书的设定听起来很带劲,主角是个刚入职“听天监”的基层公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跟各种鬼怪打交道。
可你读下去就会发现,作者全金属弹壳压根没打算写一个传统英雄升级打怪的故事。
他用三百多万字的篇幅,描绘了一幅庞大又细腻的天庭职场百态图。
主角的烦恼不是妖魔太强打不过,而是繁琐的办案流程、僵化的规章制度,还有那些让你哭笑不得的“神仙”同事。
这哪是仙侠小说,分明就是一部披着神怪外衣的《职场生存指南》。
书里有个情节我印象特别深,叫“伏龙乡饿鬼案”。
主角王七麟接手一个案子,一个村子里闹起了饿鬼,搞得人心惶惶。
按照“听天监”的规定,妖魔鬼怪,一经发现,格杀勿论。
这流程简单明了,执行起来干净利落,是写进KPI里的标准作业程序。
可王七麟到了现场才发现,所谓的“饿鬼”,其实是一群被困枉死、连口饱饭都没吃上的可怜魂魄。
他们没有害人之心,只是被饥饿的执念困住了。
这下难题来了。
一边是单位铁的纪律,不处理就会被问责,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另一边是自己的良心,眼前这些“鬼”更像是需要帮助的受害者。
这个两难的境地,像不像我们现实工作中的无数个瞬间?
当公司的规定与客户的实际需求发生冲突时,你是选择死守规则,还是冒着风险变通处理?
当团队的利益和个人的道德准则相悖时,你又该如何抉择?
书里这个情节,之所以能在读者中引爆了超过十八万条的讨论,就是因为它精准地戳中了现代职场人的痛点。
我们每天都在规则与人情、KPI与良知之间走钢丝。
这部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毫不避讳地展现了这种拉扯感。
主角不再是那种天生神力、光环护体的龙傲天。
他会犹豫,会犯错,会为了保住饭碗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
他身边有个叫徐大的同事,堪称“职场老油条”的典范,爱占小便宜,有点小自私,关键时刻却总能靠得住。
这种不完美的角色设定,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读者看到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的“打工人”。
随着故事的推进,主角也在不断成长。
如果说“伏龙乡饿鬼案”让他看清了制度的冰冷,那么后来的“牛郎沟祠堂”事件,则让他学会了如何用智慧和温情去化解矛盾。
面对一个因执念而生的强大鬼魂,他没有选择硬碰硬地武力降服,反而是坐下来,像个心理咨询师一样,用一番“嘴炮”解开了对方的心结,最终让其自行消散。
这种处理方式,在传统的仙侠故事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却在职场逻辑里显得无比真实。
很多时候,解决一个棘手问题的最佳方案,不是强硬对抗,而是有效的沟通和共情。
这种“职场思维”贯穿了整部小说,让它在众多仙侠作品中脱颖而出。
根据起点中文网的数据显示,即便在完结后,《妖魔哪里走》依旧稳居仙侠分类榜单的前列,单章最高订阅曾突破五万大关。
作者全金属弹壳更是凭借此书,被评为“2022年度起点十二天王”之一。
读者们给这本书打上了“职场映射”、“人性思考”、“沙雕治愈”等标签。
这些标签精准地概括了小说的核心:它用一种看似荒诞幽默的方式,探讨了极为严肃的现实问题。
其实,这种将幻想题材与现实内核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正在成为网络文学的一种新趋势。
就像另一部大火的作品《大奉打更人》用探案的外壳包裹权谋斗争一样,《妖魔哪里走》也成功开创了“职场仙侠”这一细分品类。
它证明了,即便故事背景设定在神鬼世界,只要情感内核和逻辑内核能够与当代读者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难怪其影视改编权早已被国内的头部平台收入囊中,大家都期待着在大荧幕上看到这个既魔幻又现实的世界。
这些作品的走红,或许说明了一个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3网络文学蓝皮书》中,就有学者专门研究了这种志怪传统在当代文学中的创新性转化。
我们爱看这些故事,不单单是为了猎奇,更是为了在这些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寻找处理现实困境的答案和情感上的慰藉。
我们原以为是闯进了一个神魔乱舞的奇幻世界,却没想到在镜花水月里,看见的竟是自己上班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