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接到姐姐的电话,让我和她一起去看望又住院的表哥。我感觉有点懵,曾经一直拿我身体开玩笑,喜欢叫我“半条命”的他,怎么现在和曾经的我一样,也是三天两头去医院报到。
表哥只比我大1岁,这几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每到季节交替,他都会因为生病去诊所或者医院输液打针,严重的时候就要住院,吃药更是像吃饭一样,每顿不断。
到了医院,消毒水味直扑口鼻,正在打吊瓶表哥的脸色灰白,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即使我们和表嫂大声说话,他也没有睁开眼睛,没有一丝曾经的活力。
表嫂说,表哥自从这几年没有做生意之后,就整天窝在家里不愿出门,还时常一个人喝醉酒,身体也每况愈下,导致这几年每天药不离口,小病不断。
由于表哥的身体越来越差,表嫂只要听说哪种药对表哥好,就想方设法去买回来给表哥吃,还托关系去医院开了各种强身健体、滋补的营养药。然而,表哥吃了不少药,身体却并没有变得健康,依旧三天两头进医院。
讲真,如今表哥的身体,和曾经作为病秧子的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现在我的身体与那个病秧子的我相比,宛如两个人。
的确,我的身体宛如新生,只因为我做到了这两点:
第一:静心,养心。
俗话所说:“病由心生”。
可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本是一个性子比较急躁的人,情绪也时常被周边的人影响,有时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气得整天不吃饭,只顾生气。
直到有一次,看到物理学家杨振宁采访中说:“读书不仅可以增知识,长学问,博学多才,也可以防治疾病,养德健身。许多疾病来源于不良的情绪和不良的品行。”
从27岁起,我就经常生病,三天两头晕倒在家里,住院、打吊瓶成了家常便饭,吃药也是大把大把地吃。周围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病秧子。
而且,当时的我特别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自己的情绪常常被身边的人左右。别人一句话就会引起我生气,伤心、郁闷、愤怒等各种过激反应。
听到杨老的采访之后,我便开始看书了,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去看小说,让自己全身心沉浸在故事中,随着情节起伏,忘记了现实中的鸡毛蒜皮。
现在,我已经养成读书的习惯,各种书籍都喜欢读,但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会选择看小说。
读书,让我找到了让自己静心的良药,懂得了怎样抚慰烦闷的心,不再困在情绪之中,脱离了日常琐碎。书籍成了我的避风港。
当我把读书当作养心静心的习惯,遇事心态就越来越平和,情绪越来越稳定。这份精神滋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身心健康,为我省下了不少医药费。
第二,生活规律。
我是一个自律性比较差的人,平时很少运动,周末休息时一点也不想出门。
有句话说得好:“自律不够,他律来凑。”
我的他律就是我喂养的两只可爱狗狗。我每天早晚必须出门遛狗1-2个小时以上,早上起床吃饭后就开始遛狗,两只狗分开遛,一边遛狗一边看公众号里短文章。
每天晚上9点,它们会准时用舌头舔我的脚,如果我坐在电脑边,它们会用脚来挠我,喊我出去散步。
其实,遛狗散步这项运动融入了我的生活之后,既是锻炼也是乐趣,为我的身体注入了活力。感觉这些日常比昂贵的保健品还有用。
正如有位大师说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最好的灵丹妙药。”
的确,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规律的基础运动才是最好的养身方式。这些简单的生活规律习惯,正是生命在运动的最好诠释。
在规律的节奏里,养出一副好身体,安顿一颗从容心。这,便是我们在这纷繁世界里,对抗无常最坚实、最宁静的力量。
中年以后,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身体机能正悄然步入一条缓慢的下坡路,精力总是不如从前。除了坚持锻炼,我们更需要一场向内而行的养心、养神、养情绪。身心愉悦,才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岁月不居,生命如流。我们无法阻止年华的老去,却可以选择如何度过每一个当下---是囿于疾病与焦虑,还是活出从容与明亮?也许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的日常中,种下一颗安静的种子,等它在岁月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能够庇护身心的参天大树。
愿你我,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从容、健康、温柔地走过这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