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曾国藩都是千古帅才,政治上都很有建树,军事上司马懿八天急行军一千二百里擒斩新城太守孟达,百日平叛辽东,统四万魏军奇袭闪电战消灭七万叛军主力,遇到诸葛亮凌厉功势,想出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国家利益自已政治利益都得以保全,尽显名将智帅风采,曾国藩长处站在更高的视角制定军事战略,先克武昌,水师东进,围困九江,决战安庆,图谋天京。两人都是很务实的人,司马懿采用邓艾计谋,去往东吴淮南,每二十公里用军队屯田,国力战备更强。曾国藩打造长江水师,举荐左宗棠,李鸿章,左攻浙江,李克江苏,曾国荃围安庆,会功天京,局势就是按曾国藩战略推进。
昆阳一捷天下悦,安庆功克,曾国藩很高兴,太平天国更加被动,清朝转危为安,李秀成,陈玉成二破江南大营,使清朝更倚重湘军,湘军更为强大,再加上曾国藩制定战略,陈玉成为解围安庆,想出和李秀成沿长江会功武昌,围魏救赵,调动湘军,运动中寻找战机,消灭湘军。
上次用此计谋消灭清军江南大营,但这并不是好事,因为结果对曾国藩更有利,湘军势力更大,以前清朝皇帝咸丰对曾国藩限制使用,湖北武昌得失,对曾国藩政治利益不大,清军统帅曾国藩已看出围魏救赵计谋,加上李秀成迟缓,会攻武昌不成陈玉成只得独自领军抱草填壕解救安庆守军,虽血流成河,湘军在安庆两道战壕还是难以突破,猛攻几天,徒然无用,安庆太平军早已断粮,拿刀枪力气都没了,看到陈玉成救援大军,城内太平军毅然列队西城门下遥作呼应,损失四万人后,陈玉成含恨而去。
以前打清军,太平军天下无敌,现今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对手己是千古帅才曾国藩,这是陈玉成,李秀成,甚至是天王洪秀全都轻视的,但又最致命原因,战术上陈玉成七下江南,两克武昌,攻城掠地,天下莫从挡之,若千古帅才曾国藩遇到千古奇才名将智帅司马懿,司马懿怎么应对?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训话,什么叫政治,管理众人的事就叫政治,协调各方利益,统一共识。官员先考虑自已政治生命,现实利益,湖北是湖北巡抚胡林翼的地盘,武昌被太平军攻占,曾国藩也没什么损失,
陈玉成太年轻,看不到这一点,但同样战略大师司马懿可以看清,根本不会去攻打武昌借以调动湘军,复盘清军力量,司马懿会认为曾国藩是最大威胁。
司马懿善于情报,高平陵政变,大司农恒范不顾大司农府中下属竭立阻止,肯定有人把恒范政治动向司马懿上报,恒范纵马逃出京城,纵马过浮桥时被监视哨看见,立即上报司马懿。可见司马懿极会情报。
安庆攻防战,事关太平天国命运,天下第一智谋司马懿何以应对?同样兵力,也是统领英王陈玉成手下十几万太平军,会采取奇袭闪电战活捉曾国藩。
曾国藩坐困安徽祁门,只有几千清军,手下慌成一团,李鸿章也借故逃离,李秀成十几万大军竟不能战胜几千清军,或许情报上不知清军统帅,曾国藩在这里,司马懿会重金在最危险的清军统帅曾国藩身边安插眼线,布设监视哨,战场上一定知道曾国藩坐困安徽祁门,李秀成忽视的战机,司马懿一定会抓住,也会像消灭孟达八天急行1200里亲统八千太平军,活捉只有几千清军的曾国藩。曾国藩是文官,千古帅才,为将战术上非其所长。
职场利益算计,让人心累,亲人利益算计,更危险,学会推理,感知身边平静下的危险,关注(打工风雨路)公司同事算计反制,每个人都要面对,多存钱,会理财,阳光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