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演义》中智谋之士,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诸葛亮,他不但智谋过人,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把他推为三国第一智谋之士不会有什么异议。而诸葛亮之后,谁是三国谋士第二人呢?我认为司马懿当仁不让,他足智多谋无须赘述,更可贵的是他和诸葛亮交锋中表现出的大智慧,在三国中可谓无人能出其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知己知彼,有战略眼光。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其主要对手就是司马懿。司马懿深知魏蜀双方优劣势:自己才华、智谋均不及诸葛亮,如果直接硬碰,吃亏的多半是自己;另一方面,魏国人力、财力都在蜀国之上,且蜀军远道而来,粮草接济是大问题,魏军只要做好防守不失地,待蜀军粮尽自然退兵,魏军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平局,而平局对魏军来说就是战略上的胜利。所以司马懿多数情况下是采取“稳守反击”战术,尽量避免正面交锋。结局证明司马懿是正确的,诸葛亮六出祁山赢了大部分战役,但攻城略地甚少,一次次无功而返,未实现战略目标,且有劳民伤财之嫌;司马懿输了大部分战役,却保住了大魏江山,且魏国未伤元气,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为后期魏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2、顾全大局,忍人所不忍。司马懿与诸葛亮交锋过程中主要采取守势,经常避而不战,诸葛亮当然要激他出战,骂阵自不必说,六出祁山上方谷战役后甚至给他送女人衣服,这在当时是极大羞辱了,但司马懿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反而热情招待来使。他知道,战场上他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国家,此时个人荣辱都是小事,小不忍则乱大谋,绝不可逞匹夫之勇。司马懿不但不中计,还从来使言语中估计诸葛亮命不长久,魏军只要凭借实力优势坚守不战,诸葛亮就拿他没办法,最后他如愿把诸葛亮拖死在五丈原,不但使蜀军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而且从此魏蜀两国实力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以上是我对司马懿大智慧的理解,因为他的大智慧,他能和诸葛亮抗衡且取得战略上的胜利,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司马懿为魏国续命几十年(尽管他的子孙篡了位),他的大智慧很值得我们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