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卢伟冰预言,未来手机市场将分水岭,自研芯片与否成关键划分

小米高管卢伟冰最近表示,未来的手机品牌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自研芯片,另一类是没有自研芯片。这一观点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卢伟冰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品牌在硬件方面的创新能力将越来越重要。自研芯片作为手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对于提升手机性能、降低成本、增强品牌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手机品牌将根据是否拥有自研芯片分为两大类。
对于有自研芯片的手机品牌来说,它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手机硬件的技术发展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进行定制化开发,从而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自研芯片也有助于降低手机成本,提高利润率,增强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
而对于没有自研芯片的手机品牌来说,它们可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由于无法掌握核心硬件技术,这些品牌在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方面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它们可能难以与有自研芯片的品牌抗衡,市场份额可能会逐渐下降。
卢伟冰的这一观点也反映了当前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品牌在硬件方面的创新能力将越来越重要。自研芯片作为手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对于提升手机性能、降低成本、增强品牌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手机品牌将根据是否拥有自研芯片分为两大类。

相关阅读延伸:小米卢伟冰:未来手机品牌分成两类,有自研芯片和没有自研芯片

IT之家 10 月 22 日消息,据界面新闻今日报道,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接受采访,谈及了自研芯片对小米的未来有多重要这个话题。

卢伟冰表示:

我的认知中,未来手机品牌分成两类,有自研芯片和没有自研芯片。自研芯片不只是自研的芯片本身,它带来的是底层的芯片能力。这个的好处就是,能够推动软硬件深度融合,带来更好的体验。比如 iPhone 的功耗控制很好,就是既有芯片,又有操作系统,还有自己对生态的掌控,这三层耦合到一起的结果。

IT之家回顾小米造芯历程:

2014 年,小米刚刚创业 4 年就全资成立松果电子。经过 3 年研发,小米首款自研手机 SoC 芯片 —— 澎湃 S1 在 2017 年 2 月发布,搭载该芯片的小米 5C 手机卖了六十多万台。但雷军透露,自己清楚松果其实走不下去了,于是在 2018 年停止 SoC 芯片研发,保留一些外围芯片火种。

但后续小米陆续研究复盘,得出了一个“反直觉的结论”:自研手机 SoC,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雷军表示,经历半年时间、几十场的复盘讨论,终于明确了小米未来的发展道路: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

2021 年,小米重启造芯,但上百亿的投入压力巨大;2024 年 5 月 22 日,小米新款自研 SoC —— 玄戒 O1 首次回片,当晚 9 点实现系统点亮,第二天凌晨 5 点全模块调通;2025 年 5 月 22 日,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玄戒 O1 旗舰处理器正式亮相,由全新小米 15S Pro 手机首发。

雷军表示,小米自研大芯片自 2021 年重启,就计划至少投资 10 年、至少投资 500 亿元。雷军还透露,第二代玄戒芯片会考虑在车上应用。“第一代主要是验证技术,技术好到我无法相信”。

发布于 2025-10-28 02:13
收藏
1
上一篇:琴韵书香五十载,文明交融润古今——朱子文化在全球化对话中的新篇章 下一篇: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大国粮仓——第45个世界粮食日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