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有三把特别出名的 “大火”,每一把都改变了当时的局势,甚至影响了整个三国格局的走向。今天就给你好好讲讲这三把火,分别是 “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 和 “火烧夷陵”。
先从第一把火 ——火烧博望坡说起吧。这时候刘备还没太强的实力,刚把诸葛亮请出山当军师(就是 “三顾茅庐” 之后),曹操觉得刘备是个威胁,就派夏侯惇带了十万大军来打他,而刘备这边只有几千人,实力差得特别多。
诸葛亮第一次带兵,身边的关羽、张飞还不太服他,觉得这个 “新来的军师” 不一定行。但诸葛亮早有计划:他知道博望坡这地方全是芦苇、茅草,特别容易着火,就故意让士兵假装打不过,把夏侯惇的军队引到坡里的狭窄小道上。等曹军全进去了,诸葛亮一声令下,埋伏好的士兵就把火把扔向两边的草木 —— 瞬间风助火势,整个博望坡变成了一片火海,曹军被烧得哭爹喊娘,十万大军乱作一团,最后被刘备的军队趁机追杀,大败而逃。
这把火特别重要:一来,它帮刘备守住了地盘,让曹操暂时不敢轻易来犯;二来,诸葛亮用这把火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关羽、张飞从此对他心服口服,刘备的 “创业团队” 也更团结了。可以说,这是诸葛亮 “出道即巅峰” 的第一战。
再讲第二把火 ——火烧赤壁,这可是三国里最有名的战役,没有之一!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带着八十万大军(其实大概二十多万,但已经是超级大军了)南下,想一口气消灭刘备和孙权,统一天下。刘备和孙权知道单独打肯定打不过,就决定联手(这就是 “孙刘联盟”),孙权派周瑜当主帅,刘备这边还是诸葛亮帮忙出谋划策,两边加起来也只有几万人,实力悬殊比博望坡还大。
怎么打赢呢?周瑜和诸葛亮都想到了 “火攻”—— 但火攻有个大问题:曹操的船是用铁索连在一起的(因为曹军大多是北方人,晕船,连起来船就稳了),而且当时的风向是 “西北风”,如果放火,火会吹向自己这边,根本烧不到曹军。这时候就有了两个关键细节:一是 “苦肉计”,老将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其实是要带着装满易燃物的船靠近曹军;二是 “借东风”,诸葛亮算出某天会刮 “东南风”,正好能把火吹向曹操的船队。
到了作战那天,黄盖带着十几艘船,打着 “投降” 的旗号靠近曹军大营。曹操的士兵以为真的有人来投降,都凑到船边看,没一点防备。等黄盖的船离曹军只有二里地时,他下令点燃船上的干草、油布 —— 东南风一吹,这些 “火船” 就像箭一样冲向曹操的连环船。曹军的船连在一起,根本没法分开,一烧就烧一片,火还顺着风蔓延到岸上的营寨,整个赤壁江面火光冲天,曹操的大军死伤无数,最后只能带着残兵逃跑。
这把火的影响太大了:曹操本来能统一天下的,经此一败,再也没能力南下,只能退回北方;刘备趁机占领了荆州、益州,有了自己的地盘;孙权也守住了江东。从此,“三国鼎立” 的局面就基本定下来了 —— 要是没有这把火,可能就没有后来的 “魏蜀吴” 了。
最后咱们说第三把火 ——火烧夷,这时候刘备已经当了蜀汉的皇帝,他的好兄弟关羽被东吴的吕蒙杀了,荆州也被东吴抢了 —— 刘备又伤心又生气,不顾诸葛亮、赵云的劝阻,亲自带了几十万大军攻打东吴,想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
东吴这边派了一个叫陆逊的年轻将领当主帅,很多人觉得陆逊太年轻,打不过刘备,但陆逊特别冷静。他知道刘备的军队士气正盛,而且夏天天气热,就故意一直往后退,不跟刘备正面打,把几百里的山地都让给了刘备,一直退到夷陵这个地方才停下来坚守。
刘备的军队一直追了好几个月,又热又累,士气慢慢降了下来。因为天气太热,刘备就让士兵把军营扎在树林里、山谷里,想凉快一点 —— 但他没意识到,这样的营寨全是木头、茅草,特别容易着火。陆逊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派士兵每人带一把火把,趁晚上偷偷摸到刘备的营寨旁边,一起放火。当时风很大,一把火起来,整个蜀汉的营寨就像串糖葫芦一样,连烧了四十多座,刘备的军队被烧得大乱,士兵死伤无数,粮草、武器也全被烧光了。
刘备最后只能带着少数人逃跑,逃到白帝城后又气又悔,没多久就生病了,最后在白帝城托孤(就是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这把火让蜀汉元气大伤,从此成了三国里最弱的一方,也让诸葛亮后来 “北伐” 的难度变大了 —— 所以这把火,也成了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你看这三把火,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是靠人多,而是靠 “智慧”—— 诸葛亮、周瑜、陆逊都是看清了敌人的弱点,利用了天气(风)、地形(芦苇、树林)这些条件,才用 “火” 打赢了比自己强很多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