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她为了30万亡魂的真相,走遍档案馆、幸存者家中,却被死亡威胁缠绕;她用一本英文著作撕开了日本右翼60年的沉默谎言,让全世界目睹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累累暴行;她以一己之力撼动了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却在生命最绚烂的36岁选择与这个世界诀别。
她,是谁?
编辑: 周雯飞
责编: 赵歆
这段文字描述的“他”很可能指的是"约翰·拉贝 (John Rabe)"。
让我们分析一下:
1. "“遗忘之墙”掘墓人 (The Gravedigger of the 'Wall of Forgetting')": “遗忘之墙”通常指的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遇难者名录墙”,上面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 “掘墓人”在这里是反语,指的是那些通过记录、见证、发声,对抗历史遗忘,为受害者“立碑”的人。约翰·拉贝作为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德国人,冒着巨大风险保护了超过2000名中国平民和士兵,并详细记录了屠杀暴行。他撰写的《拉贝日记》是研究南京大屠杀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正是为了揭露真相,防止历史被遗忘。因此,称他为“遗忘之墙的掘墓人”是非常恰当的。
2. "1937南京的真相之光 (The Light of Truth in Nanjing 1937)": 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不仅保护了人,还冒着生命危险,用日记记录下了当时日军暴行的真相。他的行动和记录,为后世了解那段黑暗历史提供了关键的光芒,揭露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
"总结:"
这段文字是对约翰·拉贝的颂扬。他是一位
视频加载中...
她为了30万亡魂的真相,走遍档案馆、幸存者家中,却被死亡威胁缠绕;她用一本英文著作撕开了日本右翼60年的沉默谎言,让全世界目睹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累累暴行;她以一己之力撼动了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却在生命最绚烂的36岁选择与这个世界诀别。
她,是谁?
编辑: 周雯飞
责编: 赵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