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开奖”了,得主却不是特朗普。
这让川宝很破防。
在他看来,这跟“男朋友要结婚了,新娘却不是我”有什么区别?
明明自己对获得诺奖的渴望都快呼之欲出了,又是高喊解决了7场战争,不给颁奖就是“对美国的侮辱”;又是四处“摇人”,让以色列、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陆续宣称要提名自己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怎么到最后就水灵灵的落选了?
那最后这奖颁给谁呢?
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玛丽亚·科里纳·马查多,就是专门跟马杜罗唱对台戏那个。颁奖的理由是——表彰她为反抗“独裁统治”付出的不懈努力。
不得不说,如今的诺贝尔和平奖多少夹带了“西方意识形态”。
更讽刺的是啥,懂王当初还支持过这个玛丽亚在委内瑞拉“搞事情”,也难怪他破防了。
不过怎么说呢,这个结果也算是既在意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川普为啥落选,有人说是因为他报名报晚了;也有人说是他只会“作秀”不讨人喜欢;还有人说是他的政治理念跟诺奖格格不入,挪威这次没有被政治裹挟,坚持了原则。
都有道理,但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美国的影响力正在不可逆转地下降。
这要是搁在10年或者15年以前,川普何至于如此费劲?
他口中“除了摧毁美国什么都没做”的奥巴马,不也轻松获奖了吗?
只能感叹一句,“生不逢时”啊,连小小的挪威都敢给“大美丽卡”使绊子了。
不过有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特朗普为什么如此看重诺贝尔和平奖?
真的只是为了和奥巴马之间的那点儿陈年旧怨吗?
史无前例的公开拉票众所周知,为了拿到诺贝尔和平奖,特朗普展开了一场又长又高调的拉票行动。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所有人都说我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还吹嘘自己平息七场战争。
今年3月,特朗普的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在接受采访时声称——“总统觉得,如果奥巴马什么都没做就能获奖,那他为什么不能呢?”
多年来,特朗普在他的许多演讲和集会讲话中,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这不仅说明他非常想要这个奖,也是在给外界施加压力,让大家觉得他理应获奖。而推动他这么做的重要心理原因,正是因为他一直对前总统奥巴马的“念念不忘”。
说起来,两个人确实积怨颇深。
在多年前的一次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奥巴马当众讽刺取笑了台下还是地产商人的特朗普。对此很多人认为,这也是特朗普决定竞选总统的开始——他把这份羞辱给加倍的还回去。
当然,特朗普也做到了。
睚眦必报的他,可没少嘲讽和报复他的这位前任。
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7月。
特朗普发文指控奥巴马在2016年的总统选举中舞弊,并发布了一段奥巴马被捕入狱的AI视频。视频中,被特工逮捕、戴上手铐并被送入监狱,穿着橙色狱服在阴暗的牢房里踱步。
这应该是特朗普最想见到的画面了。
虽然只能通过技术手段做个假的,但看着就解气不是。
可惜啊,奥巴马就算能力再平庸,政绩再不入特朗普的眼,但有一点是特朗普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那就是时代。奥巴马所处的时代,美国仍然拥有无与伦比的全球地位。
他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是优雅、智慧和口才一流。
而这些偏偏是特朗普都不具备的。
个人魅力吧,想装还是能装出来的,但美国全球影响力下降这一点就真没招了。
身为总统的特朗普能怎么办?
只能打肿脸充胖子,把吓唬人的气势喊足。
而诺贝尔和平奖,就是他满足私心和撑住美国颜面的方式之一。
除了公开喊话,还有消息说,特朗普在7月底时,亲自打电话给挪威财政部长、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专门提了提和平奖的事。
为了争诺奖这个脸面,而放低了美国总统的脸面,不知道如今的特朗普,会不会后悔呢?
还是说,后悔没施压得更彻底一些?
这场拉票行动的范围远不止特朗普一人,除了国内的政治盟友,还有一系列动机各异的国际领导人。国内自不用说,都是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得力干将。
我们来说一说这些国际上的支持者。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巴基斯坦政府,还有柬埔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卢旺达、加蓬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都曾经公开提名或者表示支持特朗普。
大家都看到了,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小国到底是真的认可特朗普的和平努力,还是想讨好这位喜欢做交易的美国总统呢?
就比如巴基斯坦,在特朗普落选之后,他们的提名行为被认为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
甚至有人觉得,这是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其实,这些国家的交易式外交,也是无奈之举,投特朗普所好罢了。
提名对他们来说,成本很低,但是潜在的回报却很大,可以借机和美国搞好关系。
尤其是面对一个不太可预测的美国政府。
时间来到10月8日,诺奖颁布的前两天,特朗普宣布,在他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了历史性突破的停火协议。
毫无意外,这项协议被他的团队包装成了一项重大外交胜利,白宫称之为“中东的新篇章”。消息一出,特朗普的获奖几率起码在“博彩”市场上是无人能及了。
但“博彩”公司不是预言家,他们的赔率只能反映媒体热度、下注量和公众的关注度,而不是掌握了诺贝尔委员会的内幕消息。加沙停火协议,改变不了早已注定的结局。
诺贝尔委员会或者说挪威,甚至都不用费心编造理由,因为每年诺奖的报名截止日期都是固定的,早在特朗普二进宫的11天后,也就是2025年1月31日就截止了。
当时忙着“退群”和“裁员”的特朗普,想必还没把心思放在这个上面。而有这个无敌的规则在,特朗普团队除了抱怨,其实给不出任何站得住脚的攻击。
说得越多,反而越暴露自己不熟悉评选流程的“无知”和“愚蠢”。
美国总统与诺奖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觊觎诺贝尔和平奖了。
早在2020年9月9日,他就因推动以色列与阿联酋关系正常化,而获得了正式提名。
而提名他的既不是美国人,也不是以色列人,更不是阿联酋人,而是和平奖的“娘家人”——挪威议员-克里斯蒂安·泰布林吉德。
真讽刺啊,第一任期“被建制派架空,政令出不了白宫”时都能获得提名,怎么5年后,第二任期“三权归一,君临天下”时反倒如此艰难了呢?
原因很简单,诺贝尔和平奖的含金量正在越来越低。
至于具体服务谁?
那当然是强者居之。
在诺奖100多年的历史中,前60年里获奖的组织和个人,无一不是来自瑞典、美国、挪威、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其中又以政治人物和领导人居多。
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这个传统才逐渐被打破,但获奖者依然主要来自西方国家。而这其中有一个群体,无论是提名频率,还是获奖概率,都堪称一骑绝尘,这个群体就是美国总统。
到现在为止,一共有12位美国获得过提名,4位总统获奖。
1906年,西奥多·罗斯福因为调解日俄战争,拿了奖。
但讽刺的是,他在当总统的时候,一直推行“美洲警察”和“全球大棒”政策,奉行扩张主义,频繁干涉美洲事务。其实,诺贝尔委员会里也有人觉得他太信奉战争、搞霸权。
可最后他还是得奖了。
主要还是因为挪威想拉拢美国当盟友,为自己争取外交好处。
再比如,1919年的获奖者——伍德罗·威尔逊,他因为提出“十四点计划”和推动建立国际联盟获奖。听起来似乎是为世界和平做了贡献,但实际上,挪威当时刚加入国际联盟,也想在国际上刷存在感,所以给威尔逊颁奖是有明显的小心思的。
到2002年卡特得奖的时候,争议就小很多了,他是下台之后拿的奖,主要是因为他一直热心于国际和平和人权事业,算是比较实至名归的一位。
接下来就是奥巴马了,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位。
他刚当总统半年就被提名,理由是“为增进国际外交和人民间合作做出了特殊努力”。但实际上,奥巴马任期内,美军几乎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他的实际和平成就非常有限。
挪威人自己都爆料说有点后悔,“舔”得太急了,好歹等到美军从伊拉克撤军后再给。
多少也能少挨点儿骂。
所以说,美国总统拿诺贝尔和平奖,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为世界和平做了多少实事,而是各种政治考量、外交算计在背后起作用。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美国,那保守估计至少能减少一半的战争。
一个建国249年,和平时期不足20年,一直在发动对外战争的国家。
又有什么资格提“和平”二字?
如今,美国影响力迅速下滑,诺奖不颁给美国总统只是一个开始,欧洲虽然在军事和经济上还不敢和美国正面刚,但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地方来几次下马威还是可以的。
就拿这次获奖的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玛丽亚·科里纳·马查多来讲吧。
据说她背后的“大金主”正是美国。
宁可给马前卒,都不给特朗普,挪威这个脸打得啊,太清脆了。
至于川普,也不用太失望,万一明年挪威遇到事了,要寻求美国的庇护,还是有希望拿奖的。
只是别忘了,诺贝尔委员会接受提名的时间是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赶紧安排人提名。
未来一年,我等吃瓜群众,还等着看戏呢。
要是没有今年精彩,我们可是要给差评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