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心衰患者成功换“心”,重获新生重启生命之旅

这句话本身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标题或描述,寓意着通过心脏移植(通常称为“换心”)这一生命攸关的手术,为三位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如果你想让它更流畅或更符合新闻/故事标题的风格,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微调:
1. "更强调“新生命”": 三名心衰患者重获新生,源于“换心”手术 “换心”奇迹:三名心衰患者生命重启
2. "更突出“生命希望”": 心脏移植点燃生命希望,三名心衰患者“换心”重生 三名心衰患者迎来生命第二春,得益于心脏移植
3. "更简洁有力": 换心重启:三名心衰患者重获新生 三名心衰患者“换心”求生
"原句分析:"
"“三名心衰患者”": 清晰点明了主体和病情。 "“换‘心’”": 这里用了引号,可能意在强调“心脏”这个核心要素,或者是一种略带文学色彩的写法。在正式语境中,直接用“心脏移植”或“换心手术”更常见。 "“重启生命”": 形象地表达了手术带来的巨大转变和新生。
"总结:"
原句

相关阅读延伸:三名心衰患者 换“心”重启生命

临近春节,重获新生的老周(化名)正在和孙女视频通话,忍不住热泪盈眶。他颇为感慨地说:“感谢这位陌生人给了我这颗跳动有力的心脏,感谢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是他们让我的生命有了‘重启’的机会。”据了解,最近,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0天陆续开展了3台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经常“当机”,“心脏移植”成了唯一的治疗方案

今年61岁的老周因为心脏问题,可谓百般折腾。“4年前,睡觉时感觉喘不过气来,往往坐着到天亮。”老周说。刚开始,去医院检查,胸腔积液,抽出好多积液后有了好转;2017年,又因心脏问题去医院检查,心血管堵了90%,放了两个支架后再次好转;但好景不长,2018年,老周莫名摔了一跤,在医生的建议下又装了个心脏起搏器,没有想到的是,2019年,老周的心脏又“当机”了。2019年12月,老周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诊断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心脏移植成了他活下去的唯一治疗方案。

听说要换心,由于供体缺乏,百分之一的概率让老周心情十分复杂。经过全家慎重考虑,老周在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主任的安排下,住进了病房,接受移植前相关检查和准备,完善相关检查后填写了加入心脏移植等待者预约名单及知情同意书,开始了等“心”之路……

心衰患者连吃口饭都“嫌累”对生命感到绝望

与老周一样,成功接受了心脏移植的其他两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想着马上可以出院回家过年,也非常激动。来自新沂的胡先生,发病严重时,“连吃一口饭都嫌累”,一年内反复住院,看着自己病情越来越严重,胡先生感到“非常绝望”。幸运的是,他在登记后等待1个月左右,等到了供体,于1月2日顺利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

来自溧水的周先生,同样是扩张性心肌病,胸闷气喘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差,被病魔折磨6年之久的他,在2019年12月28日接受了移植手术,目前恢复良好,也准备出院了。

十天三台,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衰最有效手段

“扩张型心肌病、重症心肌炎、冠心病、瓣膜病等,都会导致心衰。”邵永丰主任介绍,目前全国有约420万心衰患者,其中约30%处于终末期,终末期心衰的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不佳,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但由于供体不足,每年全国成功移植心脏不足千例。

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换心手术后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监护病区主任赵胜坦言,心脏移植抗排斥只是心衰患者需要闯的第一关,出院后患者抗感染,定期检测血药浓度也十分关键。他建议,接受心脏移植后出院的患者,出门时要佩戴口罩,尤其出入人员密集的地方;其次,要按规定定期到医院复诊,监测体内的血药浓度,尤其刚出院时要查得勤快一些,最好半个月1次,此后可以根据身体情况酌情延长。

邵永丰主任提醒: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如果出现胸闷、气喘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而30岁左右的年轻人,如果稍微活动就有气喘胸闷等症状,可以到医院做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通讯员 吴倪娜 董菊 陈小晨

发布于 2025-10-17 02:13
收藏
1
上一篇:戒治者心声录,见证改变,触摸新生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