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苏军装备了一种特殊的反坦克武器,它被称为Ampulomet(安普洛梅特),正式名称应该是“1941年式125毫米Ampulomet”。这是一种应急方案,只是为了让前线部队快速获得基本的反坦克能力,存在的时间很短。
这种新式的反坦克武器其实很简单,它的作用并不是像穿甲弹那样击毁坦克,而是通过特殊弹药,让坦克暂时失去作战能力,削弱敌军的进攻能力。它的弹药是一种直径125毫米的玻璃球,玻璃壳厚10毫米,内部填充大约80%的磷和20%硫,这种玻璃炮弹在命中目标后碎裂,混合物与空气接触后开始燃烧,燃烧可以产生800~1000℃的高温,并且能够持续燃烧3分钟,过程中不断释放大量刺激性白烟。这种弹药的火焰可顺着观察孔或者发动机格栅等灼烧坦克内部,就算只附着在车体表面燃烧,其产生的大量刺激性烟雾也能顺着缝隙进入坦克内部,让坦克车组暂时失去作战能力,为进一步摧毁坦克创造条件。炮弹方面后来也研制了铁壳弹药,填充物也有凝固汽油之类的,增加了发烟弹这些弹种,一些炮弹的结构也变得和迫击炮弹药差不多。既然是特殊的球形炮弹,那么发射它的炮肯定也与众不同,这种大炮其实就是一根尾部封住的管子,尾部有简易的击发机构,使用12号的空包弹发射,后膛可以向一侧打开装填炮弹。整个炮管被架在一个Y型架上,射手可以握住炮尾焊接的两根弯曲铁管,通过炮管上方一个简易的标尺进行瞄准射击。火炮可以安装在一个简易的两轮拖车上拖曳行军。Ampulomet重约26千克,在被包围期间,列宁格勒继续生产这种武器,不过有些是用水管改装,重量增加不少。火炮长约1米,俯仰角度0°~12°,水平方向不限,炮弹出膛速度只有50米每秒,最大射程约250米。火炮配置3人炮组,一般还会有其他步兵小组协同作战。在1941年~1942年期间,该炮的使用相对更多,实战中发现它对机动的坦克命中率很低,但在射程内对静止目标具有不错的破坏力,就像一门简易迫击炮一样,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军曾使用了不少这种火炮,不过不是用来反坦克,而是用来攻击一些软目标,例如在某次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苏军就用它烧毁了三座危险房屋,大量的独木舟等目标,苏军有时也把传单装进炮弹向德军发射过去。在1942年后,Ampulomet就开始撤除苏军编制,反坦克工作由莫洛托夫鸡尾酒瓶、反坦克步枪和反坦克炮等替代。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武器,Ampulomet在最困难的时候被发往一部分苏军手中,或多或少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和更专业的反坦克武器相比,它仍然难堪大用。二战苏联独特反坦克利器,反坦克玻璃球特殊反坦克炮,反步兵效能更卓越
您提到的“反坦克玻璃球”,通常是指二战时期苏联研发的一种特殊武器,其正式名称是 "“球状防暴枪”(Кугусь / Kugus)",有时也被非正式地称为“玻璃球”或“钢珠炮”。
以下是对这种武器更详细的介绍:
"主要特点:"
1. "结构:" 它本质上是一个发射器,内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枪管,而是通过高压气体(通常是压缩空气)将多个小钢珠(直径约14毫米)高速发射出去。
2. "弹药:" 弹药为一小盒钢珠,通过扳机或按钮一次性发射。通常每发射一次耗用大约15-20颗钢珠。
3. "原理:" 利用高速钢珠的动能和数量来对目标造成伤害。
"设计目的与性能:"
"反步兵为主:" 设计初衷是为了提供一种便携、简单、廉价且相对安全的防暴武器,用于对付敌方步兵、狙击手、机枪手以及低空飞行的轻型飞机或无人机。其设计理念是让步兵能够有效地压制或清除近距离内的威胁。
"反坦克效果有限:" 正如您所指出的,用球状防暴枪直接击穿坦克的主装甲是极其困难的,几乎不可能。坦克的装甲远比钢珠坚硬。它无法对坦克造成致命威胁。
"优点:"
相关阅读延伸:反坦克玻璃球,二战苏联的特殊反坦克炮,反步兵效果更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