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发文章了。此篇是“非旅游人解构旅游景区”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笔者认为,想要打造一个长久的旅游景区就要符合“五玩一有”即:谁来玩、和谁玩、怎么玩、好玩吗、还玩吗+有底蕴。今天就来说说“怎么玩”。
本文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如何制定游戏规则
二、如何成为行业老大
三、如何稳固老大位置
第一个吃蜘蛛的人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勇气。蜘蛛凶狠的外貌比螃蟹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谁是天下第一个吃蜘蛛的人呢?
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高级美食了。一只大闸蟹就要几十元。当大家都挤破头皮去养殖、模仿、标榜大闸蟹的时候,可知道,时至今日炸蜘蛛已经到了八十元一只?
一、如何制定游戏规则
文化+旅游——通过旅游来体验文化。
常规的游玩行程是松散的。背包客随意走动,或者根据地理情况串联游览。自由行更有随机性,妈妈说先去清园就先去清园,妹妹说再去龙庭就去龙庭。旅行团则是根据合作来定制行程。
对于一个底蕴深厚的旅游城市,缺少一条线,把众多的景点以及文化元素串联起来。穿起来之后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客流量。比如包公审案可以制作成故事型游览线,可安排案件细节到多个景区,这样做可以避免不同景区内相同角色产生冲突。
你可能会说:“难道这和跑男类似?”恭喜你已经领会我的用心了。跑男做了四季,题材都开始让我感觉到匮乏了。或许是跑男对景区的依赖性不高吧。相比之下我更看好《咱们穿越吧》。《咱们穿越吧》是体验型,依靠景点及衣食住行来产生代入感。虽然现在影响力一般,但是题材持久,我看了之后就像进去体验一下。相信有多少观众像我一样产生了这样的看法。
《咱们穿越吧》中,决定内容进度的是导演组。在实景旅游中,需要有一个组织来推动整体故事线的发展,否则故事一遍一遍的玩儿,重复太多次,和走演艺老路子是一样的。常规旅游绝大多数是单次消费,很少有人短时间内来多次。整体故事线的变化会给游客带来新奇的感觉,更能吸引游客游玩,从而重复消费。
结合时间、著名历史事件、相关景点,整合故事线、分派故事线细节至各个景区,应该有这样一个组织,来定制规则、执行规则、检查执行情况。
二、如何成为行业老大
虚拟现实:
在虚拟世界体验现实场景及互动,这是我对虚拟现实的解释。
VR近几年被炒得很火。虚拟现实技术确实可以应用在很多的地方。比如:看房、拍卖、浏览景区、电影、游戏等。它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视觉体验,用户穿戴VR设备就可以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是它也有它的弊端:1、成本高昂。做一个几分钟的VR电影要几百万。这仅仅是一次性投入。只是一个电子文件,看不见摸不着。如果不看这部电影的话,这几百万的投入是什么都看不到的。2、让人变懒。人越来越懒了。什么都网购。VR设备互动性做的好的话,连那啥也可以。
如果VR成本降低,可以作为很好的宣传技术。
现实虚拟:
在现实世界体验虚拟场景及互动,这是我对现实虚拟的解释。
最近有一款火遍全球的手机游戏《Pokemon Go》,这就是一款经典的现实虚拟游戏。(《Pokemon Go》是一款对现实世界中出现的宝可梦进行探索捕捉、战斗以及交换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在现实世界里发现精灵,进行抓捕和战斗。玩家作为精灵训练师抓到的精灵越多会变得越强大,从而有机会抓到更强大更稀有的精灵。)
玩家们需要从房屋中走出到现实的不同环境中抓捕精灵,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精灵出现。比如水系中出现水栖精灵、丛林里出现草系精灵等。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让玩家从宅在家里玩儿游戏变成“不是在抓精灵就是在抓精灵的路上”。利用这个程序,也可以做宣传。比如在特定经典设定特定精灵,如龙庭中有条龙精灵。
它的弊端已经被网友们做出总结了:1、或泄露隐私。因为该游戏需要GPRS定位及生态模拟,所以有可能透露隐私甚至机密。2、歹徒利用游戏钓受害者。
在我理解,在现实世界体验虚拟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确实可以应用在很多的地方。比如:看房、浏览景区、电影、游戏等。它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视觉体验,用户穿戴VR设备就可以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不单单是靠单一感觉让游客感觉到特色。视觉:建筑风格(如徽派建筑、土楼)、衣着风格(如花纹、图腾)、行为风格(如秧歌、祭祀)等;听觉:语言特色(如地方方言)、乐曲特色(如地方戏曲);触觉:建筑质地(如木质、竹质)、衣物置地(如棉麻)等;味觉、嗅觉:饮食特色(各种菜系)、生态环境(如林地、湿地)等。
VR设备就是解决了地域限制的情况下,提供身临其境的听觉、视觉感受,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会增加触觉。按照目前的成本,制作它的不如投资做古建筑做现实虚拟项目。结合任务线,在现实环境中感受虚拟体验。比较吸引人的就是穿越。因为每个人都有后悔的事情,所以穿越情结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
开封八朝古都,具有不同时间的文化特征。根据时间的推移以及众多事件的进展来推进整体文化的发展,能做出来很多历史时期的人文环境,只要做出来就是行业老大。
如何破解书店街垃圾桶的尴尬
书店街中的垃圾桶一直是游客们吐槽的对象。作为一个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却在一条古街道出现这样一个不太和谐的元素。这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故事——《不龟手之药》。
《庄子·内篇·逍遥游·不龟手之药》: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禁不起举。剖开来作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所以我把它打破了。”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道:“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请允许我把药方卖给他。”那人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让他统帅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用途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可见你的心如蓬草一样屈曲不通啊!”(百度译文有差异,可参考原文或南怀瑾《庄子諵譁》)
不考虑惠子与庄子的关系、故事中国家的关系。1、惠子不认识自己手里的宝贝,大材小用,最终宝贝被损毁。
在大陆,木偶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看木偶戏,我不知道去哪里。但是同样是木偶戏,在台湾可以做到家喻户晓,比如著名的《霹雳布袋戏》。同样的传统艺术,做新剧本、加上现代特效,就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否可以加新元素,做的时尚一些呢?
2、庄子慧眼识珠,引用故事讽刺惠子,惋惜葫芦。骂人也不像现代人那么直白的问候家人,都不带脏字。这让我想起来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乍一看是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其实字中幽怨之气不小。李清照丈夫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时遇叛乱,不思抵抗临阵脱逃,被朝廷革职。之后去湖州上任路过乌江,李清照吟出此诗。赵明诚羞愧难当,当年病卒于南京。
豪气干云的英雄豪杰都死哪去了?省一帮窝囊废苟且偷生。我觉得这才是李清照当时的内心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扯这么多,和垃圾桶啥关系?
众所周知,垃圾桶就是储存垃圾的工具,方便集中处理。那么垃圾桶就难免会藏、臭、乱。如何结合历史文化让垃圾桶与书店街融为一体,既方便垃圾收集处理,又可以让游客感觉到新鲜,争相合影呢?
北宋六贼垃圾桶
北宋六贼: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他们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这六个人贪赃枉法、横行霸道,弄得民不聊生,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
历史上的奸臣坏蛋都是百姓争相唾弃的对象,这一点符合垃圾桶的特点:脏、臭。开封为北宋首都,六贼基本是北宋人物,符合历史定位。具体怎么做呢?
那么有人说了,做个蔡京像,底座写上“蔡京这厮”。这是一种做法,现在很普遍。不过我觉得这太直白。骂人不带脏字,才叫厉害。
蔡京有名的是楷体书法。那么做出一个卖官鬻爵的塑像:一张书案前,蔡京在提笔写任职书,面露微笑,左手接过谄媚小人的元宝,桌上放着管帽印信。书案里面就是一个垃圾桶,在外面看不到。官印是垃圾桶门的拉环,关上之后看不出来。
高俅有名的是蹴鞠。那么久做出一个蹴鞠的塑像。一个台子上,高俅左腿跪拜,右腿弯出托着一个足球。双手作揖低头捧着一个管帽。台子上有垃圾桶的入口,当投入垃圾的时候,高俅可以:“高俅谢主隆恩!”
这两个垃圾桶,突出角色特点,又有垃圾桶的实用性。既方便了游客需求,又为书店街加分。
三、如何稳固老大位置
在我理解的行业老大,并不是虚衔。这位老大是引领行业兴衰的人。在真人实景互动游览中,只有掌握整体故事线的人或组织,才能称为行业老大。因为这位老大控制了游戏规则。
成立一个组织,严格控制时间线、故事线的进度,一能稳固老大位置,二能推陈出新,跳出景点都是单次消费这个怪圈。
建业集团开发了半亩园、会仙楼、万膳街。其他还有几个在建的项目。如果这些项目都是仅仅仿古招商,那么仅仅就是吃旅游旺季饭的。日常客流少。
把故事线日常化,淡季游客参与到故事线中,那么日常客流会多起来。淡季会变的不那么淡,偏僻的景点人气会带起来,衣食住行日常的销售也会随之提高。这个老大地位才会稳固。
PS:
你认为这篇文章对你的启发价值多少?
如果你将这篇文章用到你的业务之中,是否能给你带来10万以上的回报?
欢迎有缘人士与我探讨开封旅游的一切一切。
我的微信:507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