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默无闻的配角到荣耀加身的“金齿轮”奖得主,列兵的蜕变之路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标题,它暗示了一个从相对次要、默默无闻的状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贡献,最终获得重要认可(“金齿轮”奖)并找到自身价值的故事。这个“金齿轮”奖很可能指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或者武警部队中,与装备维护、技术保障相关的奖项,象征着精湛的技术和重要的贡献。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个人价值的实现",通常围绕以下几个要素展开:
1. "起点:甘当“配角”" 可能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或者是在一个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容易被忽视的岗位上。 可能面临着不被重视、缺乏机会、甚至自我怀疑的困境。 但他/她拥有可贵的品质,比如: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对专业有浓厚兴趣、有钻研精神。
2. "转变:寻找价值,刻苦钻研" "发现兴趣/潜力:" 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发现了自己对于某项技术(比如机械维修、设备操作、技术保障等)的潜力和热情。 "主动学习:" 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向老兵请教,刻苦钻研操作技能和维修技术。 "勇于实践:" 不怕失败,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承担责任:" 开始承担一些更重要的任务,或者主动帮助战友解决技术难题。
3. "高潮

相关阅读延伸:从当“配角”到获“金齿轮”奖,这名列兵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总结会现场掌声雷动,我手中捧着的“金齿轮”荣誉证书散发着墨香。就在几天前,我所在营刚刚在上级实弹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望着身边兄弟连队战友胸前佩戴的红花,我心底一片澄明:荣誉不仅属于个人,更属于参与考核任务的每一个人。

可若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两个月前,我可能不会这般豁达。

那时的我,刚完成第一次实弹射击保障任务。总结会上,炮手们被掌声包围,我却在一旁勉强地笑着,像个局外人。

作为一名指挥保障兵,我的“战场”是闪烁的屏幕和冰冷的数据链,接收信息、解算诸元、传递指令是我的职责。炮弹准确击中目标,得益于我传递的指令,可这份参与感却并不真切——炮手操炮的威武、侦察兵前出的惊险,那才是我向往的战斗,相比之下,自己的岗位只是一个“配角”。

班长刘傲最先察觉到我的情绪,了解原因后,他正色道:“炮弹打得再准,也得先过咱们这一关。差一个密位,弹着点就可能偏出几十米。你说这神经中枢的岗位,重不重要?”

道理都懂,但心结难解。这样的情况直到我后来亲历了一场实战化训练才得以转变。

火力打击阶段,“蓝军”借助复杂地形和电子干扰,不断机动规避。指挥所里气氛高度紧张,命令一道道传来,要求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快、更准。

压力之下,我脑海中“当配角”的杂念荡然无存。“绝不能拖后腿!”带着这样的想法,我的大脑高速运转——计算、核对、下发……那些我曾经觉得枯燥的数字,此刻却关系到一场战斗的胜负。

“‘敌’指挥所被摧毁!”“‘敌’装甲集群丧失机动能力!”一次集中火力覆盖后,捷报传来,营长激动地看向我:“干得好,这轮数据给得又快又准!”那一瞬,一股热流涌上心头。原来,我这个战位的重要性,是能被“看见”的。

训练总结时,营党委注意到,过去荣誉表彰大多倾向主战连队,对保障连队关注不够。于是,营里专门增设“金齿轮”奖,用于表彰奋战在保障一线的官兵。没想到,我竟成为首批获奖者之一。更加触动我的是,炮班班长说:“本次训练,天赐该记一功!如果不是他算得准,打不出这效果!”弹药输送班战友接话:“天赐计算精准,咱们没有浪费一发炮弹!”

听着战友们的认可,我所有的迷茫、怀疑顷刻消散。原来,不是岗位平凡,而是我未曾读懂它的价值:战场上追求的从来不是独奏曲,而是一场交响乐。缺了谁,乐章都不完整。我的战位虽不直面敌人,却同样关乎胜负。

自那以后,我彻底沉下心来,不再觉得数字枯燥、流程繁琐,训练得更起劲了。因为我深知,计算快一秒、准一分,上了战场才会更有底气。

刚刚结束的实弹考核中,我们营一举拿下两个“神炮班”称号,我也因全程数据零差错的突出表现,再次受到表彰,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手捧证书,我的内心坚定而平静。我明白:如果部队是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那么每个人就是不可或缺的齿轮。岗位不同,战位各异,但在战场上,每个人都是主角。

(杨开明、刘春整理)

来源: 解放军报

发布于 2025-10-01 13:13
收藏
1
上一篇:打破“霸总”魔咒,微短剧如何实现创意突围? 下一篇:百年树人,经世济民——纪念谷书堂教授百年诞辰的崇高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