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广州书院,文化瑰宝与教育传承的见证

明朝时期的广州(当时称为“广州府”,是广东布政使司的省会)是华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书院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和学术交流场所,也曾相当兴盛。以下是一些关于明朝广州书院的概况:
1. "书院的性质与功能": 明代的书院,除了承担部分高等教育职能,教授儒家经典,更重要的是作为官方和民间进行学术研究、辩论、祭祀先贤(主要是孔子)以及科举备考的重要场所。 书院通常有固定的山长(院长)负责教学和管理,也有一定的学田收入作为经费。
2. "著名书院举例": "越秀书院 (Yuèxiù Shūyuàn)":这是广州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书院之一。它位于越秀山南麓(今广州越秀公园内)。虽然其确切创立时间有争议,但史载其在明代是广州重要的学府,规模较大,师生众多。明代多次修葺和扩建,一直是广东地区的文化象征和教育重地。它不仅是教学场所,也是士人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和祭祀的重要地点。 "广雅书院 (Guǎngyǎ Shūyuàn)":位于广州城西(今广州荔湾区一带)。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由广东巡抚陈白沙(陈献章)等人创建或重修。广雅书院在明代

相关阅读延伸:明朝广州的书院

来源:羊城晚报

明朝成化、弘治间,广东的私人讲学之风也日渐盛行。明朝广州城的书院有17所,具体为:

濂溪书院、矩州书院、正学书院、崇正书院、迂冈书院、白山书院、慎德书院、晦书书院、天关书院、粤洲书院、泰泉书院、云淙书院、赤山书院、镇海书院、营道书院、龙德书院、云谷书院。

此外,还有许多不以书院命名的讲学和读书的场所,比如秋涧草堂、清泉精舍、两台精舍、蒲涧馆谷等。

当时,广州的书院拥有一批著名的学者。比如黄畿就隐居在广州,潜心于学术研究,并创办了粤洲草堂,传授学问,还订了《粤洲草堂讲学条约》,当时广州的知识分子尊称他为“粤洲先生”。

学者陈英博记能文,尤工诗赋,他在广州城内建了一所秋涧草堂,授徒讲学,时人尊称他为“秋涧先生”,黄佐就是他著名的弟子。后来,黄佐在广州泰泉书院讲学,其弟子中,梁有誉、欧大任、黎民表的诗名最著。

曾师从名儒湛若水的学者庞嵩,博通经史子集,他在广州的天关书院讲学,后来又与学者陈唐山、林艾陵、刘素予、黄莱轩、岑蒲谷、邝五岭、霍勉衷等成立了“天山讲易之会”,每到四月,则集会进行学术交流。

人们尊称庞嵩为“弼唐先生”。明朝理学家湛若水说:“北有吕泾野,南有庞弼唐,江门之学遂不坠。”

明朝嘉靖年间,礼部尚书何维柏上疏弹劾奸臣严嵩,先被下狱,后被从官场中除名。何维柏回到广州,家居二十多年,在广州天山书院讲学,听课的人非常多。后来成为明朝兵部尚书的叶梦熊、佥事陈吾德等人,都是何维柏的学生。

明朝嘉靖六年(1527年),当时的两广总督、理学家王守仁在广州濂溪书院讲学。期间,他首次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及“为学莫先于致良知”的观点。

广东人方献夫等人都师从王守仁。王守仁还时常在书院与湛若水一起交流理学心得体会。

发布于 2025-09-30 00:13
收藏
1
上一篇:机械怪兽,揭秘历史上最风骚的坦克传奇 下一篇:大美传承800载,千年风华依旧“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