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强人意,传教士视角下的明朝广州水师盛衰探析

我们来探讨一下“差强人意:传教士眼里的明朝广州水师”这个主题。
这个标题本身就带有一种张力。“差强人意”意味着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尚可接受或勉强能让人满意,这很可能是传教士观察广州水师后得出的一个复杂而带有保留的评价。
"传教士眼里的明朝广州水师:可能包含的观察点"
传教士(特别是16、17世纪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以及后来的方济各会士)通常带着欧洲中心的视角,关注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和社会等方面。他们对广州水师的观察,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可能得出“差强人意”的结论:
1. "规模与装备(相对落后):" "规模:" 广州水师作为地方性武装,其规模在欧洲人的眼中可能并不庞大,尤其是在与欧洲海军或日本(当时也有强大的海军)相比时。 "装备:" 明朝中后期,虽然也有一些火器(鸟铳、火炮),但整体装备水平、船只建造技术、航海技术(尤其是导航和造船理论)与欧洲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传教士可能会注意到水师的船只多为木质帆船,缺乏像欧洲那样的战列舰或先进的护卫舰,火器的运用也相对粗放。这会让他们

相关阅读延伸:差强人意:传教士眼里的明朝广州水师

公元1556年,传教士克鲁斯由马六甲抵达中国,获得前往广州游历的许可。后来,他将这段日子的见闻加以整理记录,成为流传至今的《中国志》。其中就有不少关于军事技术的内容,包括处于转型阶段的水师舰队。

诚然,在他之前和之后,其他外国观察者都有提及明朝水师。但只有克鲁斯能在和平环境下近距离接触,并且以完全中立身份进行描述。

整体上,克鲁斯对明朝治下的广东持表扬态度:

这个国家有大量木材、十分便宜,又有很多铁、价格低廉、质量好,所以有许多的船舰。因全国生长着数不清的枞树及其他树木,那怕没有什么资财的人,也容易制造一艘船、拥有一只艇。又因国家需要船,使有船的人获利非浅。其原因在于沿海不仅有很多岛屿,而且有可航的漫长海岸线。

此外,中国内陆是河流纵横交错、既多又大,以致可以乘船直抵内地的尽头。

克鲁斯笔下的明朝 基本是以广州为中心展开

事实上,这位传教士游历多国,对明朝的赞叹几乎全部来自体量规模:

沿海的任何将尉,如果要去打仗,可在短时期内集合200-300乃至上千艘船。沿河小城镇无不布满大小船舶。离河半里格多的广州城,船只多到令人惊异。

尤其叹为观止的是,几乎整年大量船只从不减少和缺乏。如果30、40或上百艘船某天开走,那同样多的船必定再开进来。尽管有时多点少点,始终都保持一个惊人数字。而且,开走的船是满载而走,开来的船也是满载而来。

中国人有个共同说法,以表明他们国家的伟大。那就是皇帝能够用船,从中国搭一座桥到马六甲,约500里格长。

克鲁斯抵达的时代

广东刚刚对部分外国商人开放

另一方面,克鲁斯进入广州的年代,地方当局刚与葡萄牙人实现关系正常化。因此,他能观察到非敌对状态的水师:

最大的船叫做容克(junk),那是战船,像加拉克。其中建有巨大的前甲板、很高大,也有后甲板,打起仗来可以制服敌人。因他们不用炮,打法只是聚集一起,接近敌船后登上它。

开始袭击时,他们投掷大量石灰弄瞎敌人的眼,然后既从船楼又从顶端,投射很多用硬木制成、头上燃烧的尖矛,那是当作标枪使用。他们还使用大量石头。

同时他们首先要作的,是用他们的船攻破敌人的坚固工事,以便征服敌人,使敌人处于劣势,无所防卫。当他们能够接近,他们就进入高潮白刃战,使用长枪和佩在身上的宽刀。

再其他的运货容克,不及战船高大,尽管其中有的也很大。所有这些船,前头使用两支桨。桨很大,每支需要4-5个人划,安在舷旁。他们熟练地划动,使船前进。而且他们出和进都大大依靠一道栅门,袭击敌人以攻入敌船。他们把这些桨叫做橹橹,在所有船上都使用橹橹,航行中从不用别的种类的桨。

较容克小的船叫做板舟,一边3支桨,划行方便,运载大量货物。再有小的叫做兰艇,一边有6-7支桨,摇动轻捷也能载货。

这两种船,因为快速而为海盗所用。划这些桨是立着的,一支桨2人划,每人在他的一面,一脚在前,一脚在后。

他们也使用一种很长的船,像格列而无桨或铁嘴、载大量货物。船造得那样长,因为他们可以更好地载大量货物在河上航行,河水有时并不波涛汹湧。

从总督的驻地梧州到广西省边境,那是最危险的地方,不断有40或50艘战舰。这些守卫和护航船都由国家公款支付。由此可清楚看到,中国管治得多么好,为商旅的道路安全又作出多大的努力。

显然,这些克鲁斯本人的第一视角,并不符合后世明粉的美好幻想。尽管引进弗朗机炮多年,又有不断改良的土造火器,但真实的装备比率依然偏少。至于曾被誉为遥遥领先的硬帆,似乎也没有今人理想的那么高效,否则不至于让大部分船只保留划桨......

(全文完)

发布于 2025-09-30 00:13
收藏
1
上一篇:明朝广东十府一州实力解析,广州、潮州、肇庆雄踞前三 下一篇:机械怪兽,揭秘历史上最风骚的坦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