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古封神遗迹,那些传说中的洞府,今何在?

“上古封神”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它描绘的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以武王伐纣为背景的神魔世界。其中提到的“洞府”通常是指神仙、圣人、或功勋卓著的先贤们居住的仙山福地、府邸宫殿。
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些在《封神演义》中出现的洞府"基本上是无法看到了"。原因如下:
1. "虚构性质":《封神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洞府、仙山(如昆仑山、玉京山、碧游宫、金鳌岛等)、城市(如朝歌、汜水关等)以及人物(如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姜子牙、妲己等)大多是虚构的,是为了构建小说的神话世界而存在的。 2. "时代久远":即使有些地名在现实中存在(比如昆仑山),但小说中描述的具体“洞府”或“宫殿”早已随着朝代更迭、自然变迁和人为破坏而消失。古代的宫殿、建筑即使存在,也多是后来的建筑,而非封神时代或小说中的那个。 3. "神话象征":这些洞府在小说中更多是作为神仙权力、地位和力量的象征,其具体形态和位置在小说中也没有非常精确和统一的描述,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但是,如果你对《封

相关阅读延伸:上古封神里出现的洞府,现在还可以看到吗?

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里面每个著名的仙人都有道场,也就是修仙小说里说的洞府。比喻大家熟悉的赵公明,就是来自峨眉山罗浮洞;太乙真人的道场叫乾元山金光洞;玉鼎真人的道场叫玉泉山金霞洞。

这里面有的地方大家都耳熟能详,有的地方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今天老叶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些封神大人物的道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昆仑山玉虚宫

这个道场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谁的吧?是的,他就是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场。为什么封神演义要把元始天尊的道场设在昆仑山呢?这里面就有许多的讲究了。

昆仑山在古代被称之为中华龙脉之祖,中华第一神山,也是道教的万山之祖。而且中国境内最大的两支水源长江和黄河,源头就来自昆仑山。所以自古以来,一直都有许多关于昆仑山的神话传说。

关于昆仑山的记载历史上太多太多了,但关于玉虚宫,史料并没有记载这么一个地方,倒是因为封神演义的出名,后来有道教的人在昆仑山专门修了一个玉虚宫。

峨眉山罗浮洞

峨眉山罗浮洞是截教弟子赵公明的道场。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峨眉山不是佛教圣地吗,而且罗浮洞在唐代就是佛教寺庙—资国寺的一处地方,为什么在封神演义里会被作者当作截教弟子的道场呢?

这里就要说一说作者生活的朝代了。封神演义的作者叫许仲琳,他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帝不知道大家熟悉不?他是明朝非常尊尚道教的一位皇帝,所以在嘉靖时期,道教为百教之首这是政治正确。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封神演义里不光是赵公明占了佛教的道场,像阐教慈航道人的普陀山、文殊广法天尊的五龙山都是现在佛教鼎鼎大名的道场。另外像燃灯道人、慈航道人、多宝道人等都在佛教可以找到原型。

乾元山金光洞

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太乙真人的道场了,在现今四川省江油市。关于乾元山金光洞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传说有一伙山匪发现了这个地方,觉得这里易守难攻,就想把这里当作他们的根据地。刚到洞口,就发现里面有一只猛虎伤人。山匪们用弓箭射它,全被那猛虎把箭吞到肚子里,吓得这伙山匪转身就跑。

当地人听说了,就用石头和木头把洞口封住以防老虎伤人。洞口封住以后,京城的皇太后就双目失明了。在当朝天师的指点下,有皇子来到洞前,让人把石头和木头移开后,刚打开洞门,只见洞里金光四射,周围彩霞满天。

皇子回朝后,发现皇太后双目已经好了,就把在洞口看到的奇特景象告诉了皇帝。皇帝便下诏:山名乾元,洞名金光。并派人守住洞口,每年还让皇子过来祭拜。

青峰山紫阳洞

青峰山紫阳洞在封神演义里是清虚道德真君的道场。在现代,青峰山和紫阳洞是两个地方。青峰山在湖北省鄂州梁子湖区,是湖北省佛教的圣地,早在西晋年间就有高僧在此建寺庙。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还曾在这里留下“青峰古刹”的墨宝。

而紫阳洞却是在河南省固始县段集乡。关于紫阳洞也有一个仙人的传说。这个仙人的名字并不叫清虚道德真君,而是叫紫阳真人。

相传紫阳洞古时还不叫紫阳洞。那时候有一位大妖居住于此,经常趁天黑出来吃人,当地人深受其害。某日,紫阳真人路过此地,听说了这个妖物,就拨出紫阳神剑与这位大妖大战三天三夜,最终杀了它,但紫阳真人也受了重伤。

在洞里修养了三年之后,紫阳真人不但伤势痊愈还功力大增,他用紫阳神剑在洞口上刻了三个大字后,大笑三声就驾鹤而去。当地人上山时发现那洞口上紫阳洞三个字还在冒着金光,纷纷对着紫阳洞膜拜。

还有许多其他的金仙道场,但大多都是虚构的,这里老叶就不一一描述了。

本文由老叶聊历史原创,更多历史趣闻请关注老叶聊历史。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布于 2025-09-27 12:12
收藏
1
上一篇:馆藏清代状元陆增祥旧藏(九),揭秘罗浮洞的珍贵历史价值 下一篇:财神福禄寿三星,揭秘吉祥艺术背后的神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