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65岁,告别面子与虚荣,拥抱“借力人生”的智慧新篇章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智慧的生活哲学,尤其对于退休后的老年生活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5岁以后,人生进入一个相对从容的阶段,是反思过往、规划未来的好时机。摒弃不必要的面子、虚荣和过强的自尊,转向“借助他人力量的生活方式”,可以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
"一、 摒弃面子、虚荣与自尊的必要性:"
1. "减轻心理负担:" 过度在意面子会让人活得很累,害怕失败、害怕被评价、不敢尝试新事物。虚荣则追求表面的光鲜,往往不切实际,甚至不惜代价。过强的自尊有时会让人变得固执、难以接受批评或帮助,阻碍个人成长和关系和谐。放下这些,内心会更加轻松、平和。 2. "促进身心健康:" 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往往源于面子、虚荣和自尊受损。摒弃它们有助于减少这些负面情绪,对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控制以及整体心理健康都有益处。 3. "深化人际关系:" 当不再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更真诚、更纯粹。放下“必须显得很强”的伪装,更容易展现真实的自我,也更能理解和接受他人的不完美,从而建立更稳固、温暖的人际关系。 4. "发现生活真谛:" 面子、虚荣和自尊很多时候是外在的评价标准。放下它们,有助于人们回归内心,

相关阅读延伸:65 岁后摒弃面子、虚荣与自尊,践行 “借助他人力量的生活方式”

即便年岁渐长,依然能健康快乐生活的人都在做些什么?日本医生和田秀树表示:“一方面,退休会让人瞬间面临‘目标缺失’与‘自我价值感缺失’;另一方面,投身‘恋爱活动’的人却能从过往的束缚中解放,迎来获得自由的最佳契机。建议大家彻底践行‘年纪大了,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一理念。”本文摘自和田秀树所著《60 岁才是人生的正式舞台:收获永恒青春的恋爱活动入门》(二见书房)。

能依赖他人、向人撒娇的才是 “强者”

事实上,如今在退休前后开始 “恋爱活动”(日语中简称 “恋活”,指与带来心动感的异性相遇而举办的活动)的人正逐渐增多。对于 “人生后半段,‘恋爱活动’才更重要” 这一积极态度,我本人也十分赞同。“人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自我疗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精神科医生海因茨・科胡特(1913~1981)。科胡特认为,通过依赖他人、向人撒娇,人能让生活变得更轻松。他主张:人并非那么强大,也并非那么完美,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局限;正因为如此,人们才需要通过彼此依赖、相互共情来实现成长。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本人也非常认同科胡特的观点。若无法依赖他人、无法向人撒娇,人的精神很容易被逼入绝境。

因为一个人独自烦恼时,容易陷入 “只有这一条路” 的心理视野狭窄状态,甚至有人会因此做出极端的判断或行为。一旦陷入心理视野狭窄,人就会产生 “非黑即白” 的二元论思维,进而无法摆脱诸如 “只能辞职”“只能和这个人分手”“自己已经没救了”“没人能理解我”“没人会喜欢我”“所以只能去死” 之类的想法,也无法听进身边人的意见。通常,人们往往会觉得 “依赖他人、向人撒娇的人是‘弱者’”,但实际上,在遇到困难或痛苦时,能坦诚倾诉烦恼、直率地发出求助信号的人,反而是 “能好好活下去的强者”。

摒弃面子、虚荣与自尊,培养 “借助他人力量的能力”

需要警惕的是这类人:忍耐力强的人、坚守自身信念的人、对自己有自信的人,以及无法依赖他人的人。因为这些人很可能会因某个契机而突然 “垮掉”。能坦诚向他人倾诉痛苦、放声哭泣的人,不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或出现身心不适(但需注意,抑郁症的初期症状也表现为变得容易流泪或眼泪止不住,这一点要格外留意)。如果身边没有能让你哭诉、能倾听你烦恼的人,那就去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吧。如今的公共服务也日益完善了。

人年纪大了,就该多想些能让自己过得轻松的办法,摒弃面子、虚荣与自尊,培养 “借助他人力量的能力”。这也是恋爱活动所需的一种能力。“要是跟别人说这些事,肯定会给对方添麻烦”“对方肯定会讨厌我”—— 不要这样想当然地主观臆断他人的感受。你身边一定存在同时符合 “让人在意”“相处合得来”“能轻松交谈” 这三个 “气” 的人。而主动去寻找这样的人,本身也属于恋爱活动。

即便现在有伴侣,总有一天也会面临与伴侣分离的时刻。一旦找到符合这三个 “气” 的人,就先主动与对方建立联系吧。人年纪越大,身边的人(包括因生离死别)会越来越少。如果不积极开展恋爱活动,熟人、朋友乃至人脉只会日渐减少。

能共享心意的人,是你人生的珍宝

前文提到的科胡特认为,人类本质上存在一种根源性的欲望 ——“渴望与他人保持一致”“希望被视为与对方是同类人”(专业术语称为 “双子自体客体转移”)。面对可信赖的朋友、拥有共同爱好的同伴、与自己处境相似的人、价值观相近的人,我们会感受到 “安心感”,觉得 “我们是同类人”。科胡特指出,在生活中拥有这样 “能被视为同类” 的对象,对人而言至关重要。痛苦时一同悲伤,气愤时一同愤慨,开心时一同喜悦,吃到美味的食物时互相称赞 “真好吃啊”—— 通过这样的方式 “共享心意”。能与你共享心意的人,会成为你人生中的珍宝。

现在的你,身边有能与你一同悲伤、一同愤慨、一同喜悦,共享心意的人吗?哪怕只有一个,你的人生也是幸福的。而恋爱活动,正是为了寻找这样能共享心意的人而开展的行动。在青春期前的童年时期,孩子会对父母无话不谈,但随着成长,他们会遇到喜欢的人、偷偷藏起成人书籍,逐渐有了不能对父母说的秘密。这就是 “长大成人” 的过程。而能与自己分享那些无法对父母言说之事的,便是恋人,或是挚友。人年老之后,情况其实完全一样。就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还需要 “愿意接纳自己”“能够理解自己” 的人一样,老年人除了家人,也需要能与自己共享心意的人 —— 这一点至关重要。

退休后,有人陷入 “失落感”,有人却愈发精神

退休制度会加速人们的衰老。退休之所以会成为诱发 “老年性抑郁症” 的契机,是因为人们长年在工作中积累的一切,会在一天之内骤然失去。按照古典精神分析的观点,抑郁症最主要的成因被认为是 “客体丧失”(指失去重要的情感对象或依托)。当人们失去心爱的对象时,心理会陷入不稳定状态,进而陷入抑郁。若这种抑郁状态持续两周以上,就会被诊断为 “抑郁症”。

退休会让人同时失去 “职场” 这一安身之所与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这会给人的内心造成巨大创伤。而在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自我价值感丧失” 被认为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最大。顾名思义,“自我价值感丧失” 指的是自我价值感得不到满足,或是失去了能让自己获得自我价值感的对象。比如,失去认可自己工作的人、尊敬自己的人、能成为心灵支柱的人、拥有共同志向的同伴 ——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自我价值感丧失。退休会让人同时面临这种 “客体丧失” 与 “自我价值感丧失” 的双重冲击。

但对于积极开展恋爱活动的人来说,情况又会如何呢?对他们而言,退休反而是从过往的束缚中解放、获得自由的最佳契机。

通常人们退休的 65 岁,体力与精力都还十分充沛,通过恋爱活动能尝试的事情可谓无穷无尽。而且,随着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之前没机会做的事也能大胆去挑战了。现在,正是时候为自己立下这样的准则:“年纪大了,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过去你一直遵照社会规则生活,如今已没有任何事物能束缚你;作为独立的个体,你完全可以自由地享受恋爱活动。即便年岁渐长,也没必要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只需和投缘的人一起开展活动就好。

发布于 2025-09-22 23:11
收藏
1
上一篇:《生化危机 Requiem》Switch 2 版定价低于其他平台 引发玩家关注 下一篇:投缘的恋人,揭秘他们共有的魅力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