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电商平台公开砍价算法,揭秘“羊毛党”受益真相

起诉电商平台公布砍价算法,这个想法很有趣,也触及了当前电子商务领域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想法的利弊:
"支持起诉的理由(为什么“受益的只会是‘羊毛党’”):"
1. "算法不透明,缺乏公平性:" 电商平台通常不公开其砍价算法的具体规则和机制。用户看到的进度条和提示往往是模糊的,甚至可能存在误导性信息。这使得“羊毛党”可以通过反复尝试、研究规律、利用特定时间或活动窗口等方式,比普通用户更容易获得优惠,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2. "“羊毛党”的定义模糊:" 如何界定“羊毛党”?是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规则、批量操作的,还是普通用户偶尔尝试的?如果起诉,需要明确被告方“受益”的主体,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3. "资源消耗与用户体验:" 砍价活动本身会消耗平台服务器资源,并可能对普通用户的购物体验造成干扰(如频繁弹窗、进度条停滞等)。过度依赖“羊毛党”参与砍价,可能并非平台最优的策略。 4. "信息不对称:" “羊毛党”通常拥有更丰富的砍价经验和信息渠道,这使得他们在算法面前具有信息优势,进一步加剧了普通用户的不满。
"反对起诉或认为不可行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只让“羊毛党”受益):"
1. "

相关阅读延伸:起诉电商平台公布砍价算法,受益的只会是“羊毛党”

文 | 沈彬

上海一位律师因“砍价免费拿”未成功,起诉了拼多多的运营方。今年3月,上海律师刘宇航参加了拼多多“砍价免费拿”活动,他认为,即便自己了多位好友帮忙砍价,但始终差0.9%才能“免费拿”。他认定拼多多涉嫌隐瞒规则,便向法院提起了“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的诉讼,要求拼多多公开砍价活动的设计规则,公布活动中送出手机的发送信息。

砍价算法规则能不能公开?

对此,拼多多公司法务部做出回应:“砍价免费拿”活动共有1200余款商品参与,已免费送出709万余件。对于消费者反映的“始终差0.9%”,是因为部分“免费砍”的商品金额较大,拉少量用户砍掉的金额不足以让百分比变化,所以消费者误以为砍价没有变化。

也有消费者现身说法,认为该活动“挺划算的”,还曾通过“帮砍免费拿”得到了小音箱等各种商品。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活动本身不是“西西弗斯运石”,企业平台拿出了真金白银来激励消费者。

本案的关键是,法院最终如何定性“砍价免费拿”是游戏,还是买卖?

如果砍价活动是商业平台组织的游戏,那么就不存在需要向公众披露游戏算法的义务。因为买卖合同是要约束双方当事人的,不能暗箱操作,如果合同内容不明确、不公开,让消费者怎么遵守?但是,如果砍价活动本身就是游戏,那么“意外”恰恰是这种游戏的基本特征,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情绪的起起伏伏。

用户不能以“公平”之名,让腾讯平台公布《王者荣耀》背后的算法,以方便自己通关;也不能让泡泡玛特公司公布限量款的娃娃的“售卖规则”,以方便自己抽中。这样的游戏,还有谁来玩?

来源:新京报网

公开算法规则只会让“羊毛党”受益

其实,从刘律师自己的诉讼策略来看,也说明了问题。他明确提起的是侵权之诉,不是合同纠纷之诉。因为在砍价过程中,消费者没有付款,没有形成买卖合同,当然也就不是买卖纠纷。所以,当事人是选择了互联网侵权责任的诉讼。

但是,选择了侵权之诉,刘律师就要承担更大的举证责任,因为构成一般侵权的法律要件之一,就是要证明侵权者“存在过错”。即,刘律师需要举证拼多多存在恶意欺骗消费者,并且“始终差0.9%”本身就是一个陷阱,无论拉多少人都没有办法实现最终的砍价结果。但刘律师的起诉请求就是要求拼多多公布相关算法规则,本身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砍价就是一个欺骗。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那么,为什么拼多多不能将砍价算法合盘托出呢?除了前面讲的游戏活动本身有“意外”的设定因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互联网“薅羊毛”现象泛滥,给电商带来不少损失。

这些“羊毛党”动辄率领着数以万计的“蝗虫大军”,闻腥而动,甚至直接利用外挂、假账号洗劫网站。电商原本打算补贴用户的真金白银,瞬间就可能被薅光。所以,之前很多消费者会问,转发链接抽奖为什么轮不到我?不是你运气不好,而是你和数以万计的“僵尸们”在一起做游戏。

所以,一旦平台的砍价规则被曝光,其结果可能不是消费者受益,而是“羊毛党”。他们会借此利用规则,侵占本该属于消费者更多的补贴,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平台的商业模式。

消费者虽然“通不了关”“拿不到奖”,有理由“不开心”,但也要看到,砍价活动本身是游戏,不是买卖合同。消费者不希望在游戏过程中被误导,平台也的确应该不断优化活动规则,带给消费者更好的用户体验。

校对:卢茜

来源:新京报

发布于 2025-09-16 09:13
收藏
1
上一篇:解锁智慧生活新标准,换了把锁,揭秘智能门锁满足五大要素才是真“智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