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希望之光,南京市发布“心理抗疫”教育指导手册

守护希望之心!南京市“心理抗疫”教育指导手册来了
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我们不仅要守护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心理健康。南京市特别推出了“心理抗疫”教育指导手册,旨在帮助广大市民在特殊时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手册内容丰富,涵盖了心理调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以下是手册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疫情。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缓解压力。
二、情绪管理
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或否认。 学习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倾诉、转移注意力等。 避免过度关注疫情信息,保持适度的新鲜感。 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三、人际交往
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分享彼此的喜悦和困扰。 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传播谣言和负面情绪。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四、寻求帮助
如果感到心理压力过大,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南京市提供了多种心理援助渠道,如热线电话、在线咨询等。

相关阅读延伸:守护希望之心!南京市“心理抗疫”教育指导手册来了

来源:紫金山新闻

2020年的春节,在我们未来的记忆中,注定是不平凡的。2月6日,江苏省政府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决定全省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假期的延长势必给家长、学生、教师都带来新的挑战。疫情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此时,心理的防护和有效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疫情,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教育局、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迅速联合开展了“心理抗疫”行动,组织专家梳理在“陶老师”工作站(含各区分站)心理热线以及“宁教授”工作室网络心理咨询中了解到的学生、家长、教师所面临的心理困扰,编写《南京市“心理抗疫”教育指导手册》,通过问题描述、案例分析等生动易懂的方式,给学生、家长及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抗疫心理“口罩”,为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指导手册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与需要,分为“儿童青少年篇”“家长篇”与“教师篇”。其中,“儿童青少年篇”重在指导家庭环境各异的儿童青少年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有效管理时间、与家人相处、认识疫情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从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将危机转化成自我成长的机会。“家长篇”则是借由疫情引发的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导家长重新审视家庭的教养方式、生活议题以及关系模式,通过调节家庭系统以及亲子关系,达到家庭生活的心理和谐。“教师篇”向老师们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技能,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促其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做一名富有效能的人民教师。

为第一时间助力“心理抗疫”,今明两天,紫金山新闻将按照指导手册的内容,分类推出针对学生、家长、教师“心理抗疫”的相关指导,敬请关注。

南报融媒体记者 钱红艳

发布于 2025-09-16 06:13
收藏
1
上一篇:用影像的力量,唤醒全民守护之心 下一篇:暑假同行,携手守护“惊奇之心”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