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侠女,空中英豪
1982年9月20日9时30分,一架隶属于空军某师某团的安-26运输机从空军张家口某军用机场起飞,该机是在完成了帮助空军航空兵某部转场任务后准备返回本部驻地机场。当时机上一共有7人,左座机长为身为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最年轻女机长的刘晓莲,右座副驾驶常继堂,中座领航员为领航主任胡兴元,机组另4名成员分别为机械师魏成景、通信长蔡新成、机械员宋春明和特设员张殿义。
中国空军装备的安-26运输机
时年32岁的刘晓莲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二代女飞行员,于1965年参军并进入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学习,1966年进入空军第一航空学校,196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成为右座副驾驶。1969年她被提升为机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最年轻女机长(没有之一);同时被任命为作战参谋,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女作战参谋(同样没有之一);驾驶苏制安-12中型运输机进藏,成为第一个驾驶四发运输机进藏执行任务的女机长(还是没有之一)。此时,她已经成为一名先后驾驶过运-5、伊尔-12、伊尔-14、安-26、安-12等5种运输机、飞行小时数超过3000小时的一级飞行员。
和战友探讨飞行技能的刘晓莲(中),同样大名鼎鼎的女机长邢淑华也在这张照片里
9时32分,当刘晓莲驾机根据张家口空军某机场塔台的引导爬升至700米的高度时突然发现一架隶属于驻扎在张家口的空军某师歼-6战斗机(应该是完成飞行训练后返航的飞机)出现在座机的正前方正直直的向他们的飞冲来,由于事发过于突然且距离太近,刘晓莲机组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紧急规避措施,不到半秒,两架飞机就在空中发生了碰撞。
“POM!”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歼-6战斗机二视图
也许是在相撞的最后关头歼-6战斗机的飞行员做出了本能的规避动作,使得两机在空中并没有迎头相撞(具体碰撞位置不明,但根据刘晓莲机组的处置情况,应该没有撞到驾驶舱、否则机组就直接全灭了,大概率是歼-6的一侧机翼撞到了安-26机头的雷达罩),撞击后歼-6战斗机直接失去控制最终机毁人亡,而刘晓莲机组全部7人则在撞击中全被震得失去意识且全部受伤。失去操控的安-26运输机则失去了平衡的飞行姿态迅速左倾并向地面下坠,并以这种无人操控的状态下坠了近300米!
坐在安-26正驾驶位操控飞机的刘晓莲
当飞机下坠到不到400米的飞行高度时,被震晕在中央操纵台上的刘晓莲机长首先被一股从腰部传来的钻心疼痛痛醒(事后检查表明刘晓莲因受到撞击导致腰椎严重错位),一睁眼就发现整个座舱烟雾弥漫,通信舱下部被击穿了一个斗大的窟窿,强大的气流夹着液压油劈头盖脸地向机组人员袭来……飞行员的直觉告诉她情况危急,首先要做的是重新控制住飞机。
“快抢救飞机!”
一声高喊后,顾不得查看其余机组成员的情况(高声大喊就是为了唤醒其余机组成员),刘晓莲迅疾坐回到属于她的左座机长席位、紧紧握住操纵杆同时快速的检查了一下仪表,眼前的情况让她吃惊不小:全部座舱仪表除了一个气压高度表读数正常外其余全部失灵,油门推杆也完全失效,这就意味着无法调节引擎转速控制空速,操纵杆也变得死沉死沉的。很明显,只靠她一个人根本无法控制住下坠的飞机。
好在此时头部受伤的副驾驶常继堂、脸和腿多处受伤的机械师魏成景、左腿扭伤的领航主任胡兴元、左腿被打断的通信长蔡新成、有多处磕碰伤的机械员宋春明和特设员张殿义陆续苏醒,不顾各自的伤痛迅速各就各位,帮助刘晓莲操控飞机:刘晓莲和常继堂同时拼命拉杆,常继堂一边拉杆,一边提醒刘晓莲:“保持好飞机状 态!”机械师魏成景立即检查飞机,大声报告刘晓莲:“发动机、机翼、尾翼都是好的!”
机械员宋春明和特设员张殿义合力排除了油门杆故障,领航主任胡兴元死死盯着气压高度表并及时报高度、判明位置,引导飞机加入航线。
在机组的努力下,飞机在离地不到300米时终于被成功拉平。当时的时间是9时33分,距离撞机只过去了1分钟多一点的时间。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安-26运输机二视图
好不容易拉平飞机后,由于驾驶舱前挡风玻璃被一层血浆似的红色液压油粘满,刘晓连看不清地标地物。更为严重的是,机体发出“咔吧、咔吧”的响声,抖动得越来越厉害,飞行姿态忽升忽降,时左时右的难以操控。机组判定飞机已经无法继续飞行,决定向张家口空军某机场返航,但身负重伤的通信长蔡新成发现飞机的通信系统已经完全停摆,无法和地面塔台取得联系。好在事故发生在距离飞机起飞后不久,距离机场不远,机组可以凭借经验和地标把飞机飞回机场。
在刘晓莲、常继堂和胡兴元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过硬的操作技术以及多次在这个机场起降的记忆,他们于9时36分成功的将安-26飞回了6分钟前才刚刚起飞的空军某部张家口机场并成功对准了跑道。
“放起落架,准备迫降!”刘晓莲下令道。
由于驾驶台上的起落架自动收放手柄已经失灵,机械师魏成景只能采用手动拉动机械手柄的方式将起落架放下,前起落架顺利放下后,魏成景跑到后舱再去拉动主起落架放下机械手柄,但由于此时机身已经变形的缘故,这个平时训练时很轻松就能扳动的手柄如今像被焊死了一样任凭他这么扳都纹丝不动。
“主起落架放不下!”尝试了几次都失败的魏成景一头大汗的向驾驶舱大喊报告。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安-26运输机细节1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安-26运输机细节2
刘晓莲接报后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此时机场上空有一批歼-6(6架)正在盘旋依次等待降落,他们的径直闯入已经打乱了机场的降落次序,如果将飞机以机腹迫降的方式降落势必要占据跑道,让兄弟部队的战斗机无法降落导致油尽弃机的危险,且当时自己的安-26加注着4吨多的航空燃油,一旦机腹迫降极有可能擦破主油箱导致飞机在跑道上直接起火爆炸,后果可想而知;但此时飞机已经对准跑道最后进近,如果此时选择放弃进近而复飞,一则跑道延长线上是山,附近有厂房村庄,复飞有极大的危险,二则飞机此时状况危急,贸然“带病”复飞,一旦失控坠毁就可能给兄弟部队和周围的群众造成重大伤亡。
最终刘晓莲当机立断,让开了主跑道,选择在跑道侧方的草坪迫降,这么做既可以让开主跑道方便兄弟部队的战斗机降落(返场的歼-6战斗机往往因为油料即将告罄而滞空时间有限),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机腹迫降的摩擦系数以便尽快让飞机停下来。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安-26运输机细节3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安-26运输机细节4
决定下达后,刘晓莲和常继堂一起蹬舵压杆,使安-26的机头对准草地,在这时后舱传来好消息:魏成景在宋春明和张殿义的帮忙下,三个大老爷们用尽吃奶的劲,终于将飞机的主起落架放了下来。
“主起落架放下!”
稍微松了口气的刘晓莲操纵飞机逐渐飞近预定迫降场:一百米,五十米……
“关车!”
在离地还剩10米的时候,刘晓莲果断下令关掉引擎,让飞机以无动力滑翔的状态“滑”入迫降场,最大限度的保住飞机。
“关车好!”回到岗位的机械师魏成景关闭了左右两台引擎,随着螺旋桨的停转,失去动力的飞机像一只挣断拉线的风筝,忽忽悠悠地向迫降草坪飘落。
此时身负重伤的通信长蔡新成突然想到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还没做——关闭机上的电源电门,否则在降落过程中会引发摩擦起火,严重的话会炸掉整架飞机。当他支起身子准备去拨动电门开关时,在撞击中被撞折的两条腿根本撑不起身体,试了两次都站不起来,此时宋春明和张殿义试图扶起蔡新成,心急如焚的蔡新成推开宋春明,一手指着电门开关:“不要管我,快去关电门。”
随着电门开关被宋春明关闭,蔡新成这才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瘫在了他的岗位上。
本厂长绘制的安-26运输机和歼-6战斗机等比例侧视图
9时37分,随着一阵重重的主起落架接地的震动,刘晓莲机组操纵机头严重受损的安-26运输机在张家口某军用机场跑道右侧的草坪接地成功并开始滑跑,接地后还没等喘口气,刘晓莲就感觉飞机正不听使唤的往左边的跑道方向偏,而此时跑道方向有战斗机在降落,如果此时安-26从草坪偏进了跑道,势必会和高速着陆的歼-6战斗机在跑道上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急于将飞机停下的刘晓莲机长先是拼命踩刹车、刹车无效,再用应急手柄刹车,同样无效;此时的安-26依然以每小时100千米的时速在草坪上高速滑行并依然偏向跑道方向,在其身后不远处,一架歼-6战斗机已经放下了起落架和减速板准备降落,若再不采取措施,一场跑道冲突惨案将不可避免。
拼了!
最后关头,左座机长刘晓莲和右座副驾驶常继堂几乎同时站立起来,伸直腿用尽平生力气蹬住右舵,同时手臂拼命把驾驶盘前推到底,希望以此“主动”让前起落架折断、机头擦地尽快的停下飞机(安-24/26的祖传毛病,但在这个时候确实是能让飞机尽快停下的好办法)。虽然这么做要冒双腿随时可能被机头擦地的强大冲击力撞断的风险,但刘晓莲并不在意。事后她回忆道:“腿要完就完吧,保住飞机要紧!”
9时38分,安-26终于在机组的努力下改变了滑跑方向,向右离开跑道后不久终于以机头擦地的“嘴啃泥”姿态停了下来,飞机左翼边缘距离跑道只有7米多一点。机上7人(机长刘晓莲,副驾驶常继堂,领航主任胡兴元,机械师魏成景、通信长蔡新成、机械员宋春明和特设员张殿义)全部安全获救。而此时降落的歼-6战斗机拖着减速伞在他们边上呼啸而过……刘晓莲机组以过硬的驾机技术以及大无畏的敬业精神保住了自己的安-26的同时也避免了一场与着陆战斗机相撞的严重事故,距离空中撞机仅仅只过去了6分钟。
歼-6战斗机,昵图网
事后调查组的专家们在检查迫降后安-26飞机后作出结论:机上铆钉等连接部件大部分已经断裂,如果不进行迫降继续飞行的话,最多再飞3分钟就会在空中发生解体。
为了表彰刘晓莲机组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82年12月9日,空军分别给予刘晓莲、蔡新成行政晋一级嘉奖,授予刘晓莲机组“忠于职守,勇于献身,保证安全的模范机组”称号;武汉军区空军党委给刘晓莲、蔡新成分别记一等功;刘晓莲所在的空军某部党委给刘晓莲机组记集体二等功,并给飞行员常继堂、机械师魏成景分别记二等功;给领航主任胡兴元、机械员宋春明、特设员张殿义分别记三等功。
在随后的飞行生涯中,刘晓莲又先后改装了运-8中型运输机和伊尔-76大型运输机,成为少有的总共飞过7种运输机的女飞行员(依然没有之一)。
1991年4月22日,已经是特级飞行员、拥有超过4000小时飞行经验的刘晓莲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最高荣誉——“功勋飞行员”称号,成为第一位被授予“功勋飞行员”的女飞行员。
2004年7月,已经是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的刘晓莲晋升少将军衔,成为继岳喜翠之后中国空军第二位飞行员出身的女将军。
成为空军少将的刘晓莲戎装照
晚年在安-26运输机前留影的刘晓莲少将,中国军网
安-26性能数据
乘员:机组5人+载员39人
长度:23.98米
翼展:29.2米
高度:8.32米
空重:1502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4000千克
最大商载:5500千克
发动机:两台伊夫琴科AN-24T型涡桨发动机,单台2820马力。
经济巡航飞行速度:435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2550千米
载重航程:1100千米
歼-6战斗机性能数据
乘员:1人
长度:12.54米
翼展:9.04米
高度:3.885米
空重:5447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8824千克
最大有效载荷:1953千克
发动机:两台涡喷-6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25.5千牛,加力推力32.5千牛
最大飞行速度:1450千米每小时
最大载重航程:1390千米(机内燃油),2200千米(带副油箱)
军械:3门NR-30型30毫米固定机关炮(机头下方1门,机翼根部2门,备弹201发),两个翼下挂点可选挂50-250千克炸弹或火箭弹发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