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身平凡的人,凭什么能成为大秦的“战神”?又为何最终落得个凄惨下场?战国时期,白起以赫赫战功和极具争议的行为,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无法被忽视的人物。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白起早年的经历鲜为人知,但他在秦昭王十三年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当时,他担任左庶长,奉命攻打韩国新城。这一战,他初露锋芒,展现出了不凡的军事才能,成功拿下新城,为秦国开疆拓土。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伊阙之战。面对数倍于己的韩魏联军,白起冷静分析,发现联军貌合神离、各怀鬼胎。他巧用计谋,先设疑兵牵制韩军,再集中精锐突袭魏军。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白起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长剑,亲自指挥秦军冲锋陷阵。魏军瞬间溃败,韩军见状也乱了阵脚,秦军乘胜追击,斩获敌军首级二十四万,还俘虏了主将公孙喜,连下五城 。此役过后,白起威名远扬,迅速晋升为国尉。
此后,白起开启了他的辉煌征战之旅。他伐楚时,引水灌城,楚国军民溺死数十万,顺利攻陷郢都,楚王被迫迁都。他还多次击败赵、魏联军,在华阳之战中,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八日疾驰,大破敌军,斩首十三万。但最具争议的,还是长平之战。面对廉颇的坚守,秦国使用反间计,让赵括代替廉颇。白起则佯装败退,诱使赵军深入,随后以两万五千奇兵截断赵军后路,又派五千骑兵将赵军分割包围。断粮四十六天的赵军最终投降,可白起竟下令将四十万降卒全部活埋,仅放回二百四十名少年。这一行为震惊天下,也让他背上了“杀神”“人屠”的骂名 。
后世对白起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战神”,是军事天才,如司马迁虽批判他杀降,却也称赞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曹操对白起的用兵之道推崇备至,常常借鉴他的战例。也有人谴责他太过残忍,比如山西至今还有“烧白起”的习俗,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此泄愤 。
白起一生征战,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他坑杀降卒的行为,确实违背了基本的人性与道德。他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面是战无不胜的辉煌,一面是残酷血腥的争议。白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在权力、利益面前的挣扎,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