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胆英雄,苏中地区解放司令员,全国敌后武装力量绝无仅有
你描述的这位司令员,很可能是"陈毅"。
以下是原因:
"孤悬敌后:" 陈毅领导的苏中抗日根据地,地处苏北,与其它根据地相比,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四面受敌。
"凭自身武装力量解放苏中地区:" 苏中根据地最初的创建和发展,主要依靠新四军的自身力量,没有其他根据地的援助。
"解放苏中地区:" 新四军在陈毅的领导下,在苏中地区进行了多次战役,如车桥战役,有效地打击了日伪军,解放了大片国土。
"全国敌后绝无仅有:" 陈毅在苏中地区的领导方式和根据地建设经验,在当时全国敌后战场是独树一帜的,具有很高的独创性和代表性。
"补充说明:"
陈毅并非苏中根据地的创建者,但他在1940年底接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司令员后,对根据地的建设和作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苏中根据地虽然地理位置相对孤立,但陈毅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有效地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成为全国敌后抗战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陈毅是符合你描述的这位司令员的人物。
相关阅读延伸:孤悬敌后凭自身武装力量解放苏中地区的司令员,全国敌后绝无仅有
苏中地区自大革命时代就是受过革命的洗礼,无论是抗战还是解放战争,苏中地区就是是我党领导的根据地,一直处于战争环境之中,一直是在敌人的卧榻之侧,是敌我双方重点作战的区域。苏中人民不断经受着战争的焠火磨炼,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条件很好。早在抗战胜利后不久,为适应未来大兵团运动战要求,粟裕在王必成和陶勇纵队的基础上,迅速组建了7纵,9纵,其中7纵是以原苏中地区武装部队为基础扩编而成,司令员姬鹏飞。9纵是由原新四军二师和四师各一部分组建,司令员张震。在1946年5月粟裕又组建了10纵,司令员谢祥军。6月份华中军区决定恢复苏中、苏中、淮北军区,以7纵兼苏中军区,管文蔚任司令员,姬鹏飞任政委。粟裕同时大力充实部队,使华中野战军兵力达6万多,超额完成主席交给他组建5万野战军的任务。在华中地区出了两个主力纵队,上升了两个主力纵队,又建成新的主力纵队,这在全国也是很罕见的。也正是如此,苏中地区能在抗战后要从短暂的和平环境转入敌后环境,很快就适应过来,在内战之初全国其他战略区一片失利的情况下,苏中地区七战七捷成为亮点。即使在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后,苏中地区变成敌后,敌强我弱战争激烈,当地军民仍然不屈不挠,并肩作战,保田保家,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一直在敌后坚持与敌人武装斗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直到迎来解放。1946年9月20日两淮失守,山东和华中的联络被切断,成为孤立地带,两军将可能面临国军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的危险,缺乏战略纵深的华中野战军部队更是处于国军三面包围状态,还有一面是海,处境艰险。国军继续向苏北、鲁南进攻。华中野战军主力相继在运河线、东台、涟水、淮沭、盐城等地阻敌进犯,在予敌重大杀伤后渐次后撤进入山东。在主力渐次北撤期间,管文蔚率7纵奉命在通榆线阻击长达70多天,安置伤员,疏散军需物资,在阻击任务完成后部队撤至阜宁休整。1947年1月鲁南战役后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正在休整的原华中野战军7纵改为11纵兼苏中军区,管文蔚同志兼司令员。并新组建12纵兼苏北军区,由淮海地区部分地方武装组成,陈庆先任司令员。两个纵队约1.5万人,11、12纵在苏中、苏北敌后坚持斗争,其他9个纵队和特纵在山东解放区执行内线作战任务。整编完成后管文蔚奉陈粟首长命令,带领11纵苏中子弟兵欢呼雀跃回转苏中地区同地方武装一起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苏中腹地,开辟敌后战场,配合主力的正面战场作战。11纵在2月份起挥师收复沈灶,歼敌近1000人,小海、三仓等处守敌星夜出逃,部队得到了大量的补充,打破了敌人的清乡计划,大大增强了苏中军民敌后战争的信心。接着二打李堡,深入南通,连战皆捷,队伍不断扩大,失去的根据地逐渐被收复,我军士气旺盛,群众情绪高涨。4月4日至30日,为配合山东战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华野11、12纵发起淮沭、李堡战役,我军连克多个重要据点,歼敌1万余人,打通了苏中、苏北两区的联系,为以后的战争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人民日报》1947年4月14日发表新华社评论盛赞称:蒋军在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特别是莱芜战役惨败后,正像受了伤的野兽蒙着眼睛乱撞乱窜,急于咬人,并正在津浦线狼奔豕突的时候,蒋后苏中英勇军民在李堡给蒋军侧背狠狠一击,华东人民解放军陈毅将军、粟裕将军的常胜野战大军更能以逸待劳,给蒋军正面以更重的一击。社论强调指出:苏中这一胜利,乃是坚持阵地与敌周旋长期斗争的结果。8月6日至12日,我军乘敌人大肆调动之机,抓住盐城守敌战斗力弱之际发动盐城东台战役,苏中、苏北两支部队领导机关组成“叶挺城(即盐城)战役前线指挥部”,第11纵队司令员管文蔚任总指挥,第12纵队司令员陈庆先任副总指挥。两个纵队南北两面包围攻下多个据点,战到12日我军攻克盐城,全歼守敌,此战我军先后攻克通榆公路盐阜段及两侧的重镇19处,收复土地800多平方公里,全歼郝鹏举残部第1师及1个保安团、第49师1个连,毙伤敌500余人,俘敌8220人。这是华中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一战,战后华东局和华东军区传令嘉奖盐城战役所有参战部队。华东局贺电:“欣闻苏北敌后收复叶挺(盐城)名城之捷,中共中央华东局特电苏北、苏中两军区首长祝贺,并嘉勉有功将士。”华东军区8月19日的电文称:“你们攻克盐城,歼灭郝逆残部第1师,开辟华中敌后新局面,支援和配合了刘邓兵团的侧(出)击及山东战场的内线歼敌。望再接再厉,争取更伟大的胜利。”此战使苏中、苏北连成一片,标志着华中军民开始进入反攻阶段。为迎接大反攻的攻势,华东局于9月12日成立华中指挥部,统一华中地区军事领导,隶属华东军区。11月10日,华中指挥部正式成立,管文蔚任指挥,陈丕显任政治委员,同时撤销苏中、苏北两个军区。11月底至12月10日,华野11、12纵队南下苏中,会同地方武装发动李堡栟茶战役,歼敌9000余人。12月26至29日乘敌于运动中发起盐南战役,歼敌7600余人。此时华中地区形势大好,已接近全部解放,11、12纵已可以进一步机动作战,于是1948年3月,华野2纵韦国清率部由山东南下华中,与11、12纵会和,组成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同时成立苏北军区,撤销华中指挥部,由苏北军区统一领导长江以北地区地方武装。管文蔚、陈丕显主持敌后工委及苏北军区工作,军区下辖八个分区,每分区组建一个独立旅,均能独立作战,此时华中地区已没有大的战事,华中工委的主要任务是解放战争的支前和后勤工作,以及渡江准备和进行江南大城市的工作。1948年3月16日至7月15日,苏北兵团及苏北军区发动敌后作战,共歼敌7万余人,敌人已无力招架,我军打到那里,敌人就丢到那里,我军大规模复失地,整个华中地区除沿江地区及运河线淮阴至扬州一段尚为敌占外,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广大地区绝大部分已经解放,敌人再也没有进攻的力量了。8月份苏北兵团奉命开赴山东配合野战部队解放济南,华中工委统筹后勤支前工作。淮海战役期间,华中地方部队配合野战部队作战,向残留在华中沿海、沿江、沿运河和重要城镇的敌人发起大反攻,收复失地,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逃。至淮海战役结束后不久华中地区全部解放。苏中地区成为全国绝无仅有的凭自身武装力量解放自己的地区。管文蔚还是我军强渡时江阴要塞起义的幕后大功臣。早在1946年,时任苏中军区司令员的管文蔚敏锐地觉察到,将来统一中国,渡江南下是不可避免的,而江阴要塞是长江防线的重中之重,必须早做打算。在1947年春,曹荻秋泒唐坚华到上海与唐秉琳取得联系,此时,唐秉琳已调任敌江阴要塞参谋处长,唐秉煜则在国民党国防部三厅任上尉参谋,分管江阴要塞防务。唐坚华同志向唐秉琳传达了五地委党组织的指示,要他们留在要塞作为内应。同时,曹获秋等同志又派地下党员到江阴,在城内设立地下联络站。华中工委对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进行了一段时间考察,由管文蔚同志代表组织正式批准他们三人为我地下特别党员。在我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前夕,唐秉煜将蒋介石审批的绝密军事情报《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案要图》秘密送给管文蔚,渡江时号称“锁航要塞”的江阴要塞起义成功,打开了国民党长江下游防线的缺口,保证了三野各兵团在江阴一带安全迅速渡江。江阴要塞的起义对国民党打击是巨大的,直到40多年后,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还以“江阴要塞毁于唐家班”为标题,让国民党牢记教训。叶飞上将在其回忆录中提到,我军渡江这么顺利,与江阴要塞起义有很大关系。第二天,英国旗舰向我们报复,当时我们重炮还没有过江,怎么办?就是靠要塞的大炮打的。这里的炮射程远,威力大。当然,如果没有江阴要塞起义,我们也可以从江阴渡江的,但不可能那么顺利渡江,可能要付出重大伤亡。这是事实,所以,江阴要寨起义是有功的。1949年9月,管文蔚作为华东解放区的代表,出席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陈毅向身边的人介绍管文蔚道:“别看他文质彬彬一副书生样,他就是叫敌人闻风丧胆的管司令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