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20年,李宗翰安福路重燃舞台激情,演绎经典心理游戏

这个消息听起来很有意思!李宗翰暌违近20年回归舞台,并且选择在安福路这个具有特殊文化氛围的地方上演《心理游戏》,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个事件:
1. "李宗翰的回归:" "沉寂后的重启:" 20年的间隔非常长,足以让观众忘记或只留下模糊的印象。他的回归是带着怎样的状态?是经验老道,还是全新面貌? "角色选择:" 《心理游戏》暗示了这很可能是一部悬疑、心理剧,这对演员的表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李宗翰能否驾驭这种类型的角色,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市场反响:" 他是资深演员,拥有一定的观众基础。这次回归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作品,也取决于观众对他的期待和评价。
2. "地点:安福路:" "文化地标:" 安福路在上海通常被认为是文艺青年聚集地,充满了咖啡馆、特色小店和浓厚的文化气息。选择在这里演戏,可能会吸引特定的观众群体。 "象征意义:" 这个地点是否对剧情或人物有特殊的意义?或者仅仅是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
3. "剧目:《心理游戏》:" "题材吸引力:" “心理游戏”通常意味着复杂的角色内心、悬疑的情节和紧张的氛围,容易吸引观众

相关阅读延伸:暌违近20年回归舞台,李宗翰在安福路上演《心理游戏》

暌违近20年回归舞台的李宗翰、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董畅,这对中戏师兄弟将如何演绎“推理界黄金笔杆子”的代表作?8月14日-24日,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编剧安东尼·霍洛维茨执笔的悬疑话剧《心理游戏》中文版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首演,该剧由青年导演鲁伊莎执导。

安东尼·霍洛维茨是当代英国最负盛名的侦探小说家之一。《心理游戏》作为其戏剧创作的经典之作,于1999年首演,次年被搬上伦敦西区的舞台,以精巧的结构和出人意料的反转著称。“这个剧本在我手里近两年的时间,”李宗翰坦言,“犹豫的原因是觉得它太难演了。”虽然近年来多凭借影视剧和观众见面,但李宗翰对舞台的热爱从未改变,“不停地在看各种各样的话剧,心里很痒,身上也很痒”。

谈及与《心理游戏》的结缘,鲁伊莎认为充满巧合与戏剧性。几年前在伦敦,她前往曾首演自己另一部作品《渐入佳境》英文版的剧场看戏。在海报墙上,《渐入佳境》旁赫然贴着《心理游戏》的海报。“当时就在想,是不是这个戏把我带到了《心理游戏》,就像一种奇妙的缘分牵引。”鲁伊莎回忆,那张悬疑感十足的海报促使她找来剧本研读。

当被问及如何定义《心理游戏》的戏剧气质,鲁伊莎给出了四个关键词:冷峻、痴迷、诙谐、忧伤。“我一口气读完,中间很纠结‘谁是谁’,非常引人入胜!”剧本的层层递进让她着了迷。《心理游戏》讲述了一个“真实犯罪”小说家拜访一位犯罪心理学专家后,陷入一场充满心理较量和身份谜团的事件。鲁伊莎认为,霍洛维茨的剧本魅力在于其“英伦特质”:“看似平常的对话里绵里藏针,充满戏谑、试探和不言自明的潜台词。角色之间,你怀疑我,我试探你,每个人都带着一丝不可靠的气息。”

发布于 2025-09-03 23:13
收藏
1
上一篇:心理游戏中文版首演圆满收官,10场演出爆棚,上座率高达98.58% 下一篇:儿童心理学,三个日常小游戏,助力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